课改前沿 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83329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前沿 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改前沿 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改前沿 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改前沿 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改前沿 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改前沿 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前沿 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改前沿课改前沿 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对课堂及教学的重新思考背景:北师大的两位专家 5 月份到学校调研课堂教学,听了两节课,一节数学、一节美术。课后研讨的过程中,对两位专家的教学观点中的某些地方,有很强的共鸣。一、学习的起点在哪里?为师者,天天在教学,时刻在组织学生学习,可有多少人思考过,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生不应是一张白纸,他(她)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和积累。所以学习的起点应该是学生已经有的东西。二、课堂是什么?这其实是课堂观的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认识,之所有有了对课堂的不同认识,才有了不一样的课堂样态。我们一直说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等,可是似乎

2、太空、太泛。课堂应该是“分享的地方” ,学生应该是有备而来,不是空手而至。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学生应该对所学的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到课堂上就是在分享中再学习和再提升。有点类似于翻转课堂的理念。三、基于 PBL 的学习,应明确的几个要素我们研究 PBL,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我们要把 PBL 的策略应用于常态课堂,做微项目。之前,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可是一些模式或者说标准始终没有得到澄清,以至于无法判断我们的所谓“微项目”是否是项目学习的范畴,也无法准确的获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今天的研讨,给了我们一个标准。基于微项目的学习,要具备导入事件、驱动性问题、评价量规的评价、脚手架、小组合作的学

3、习与分享。背景:北师大的两位专家 5 月份到学校调研课堂教学,听了两节课,一节数学、一节美术。课后研讨的过程中,对两位专家的教学观点中的某些地方,有很强的共鸣。一、学习的起点在哪里?为师者,天天在教学,时刻在组织学生学习,可有多少人思考过,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生不应是一张白纸,他(她)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和积累。所以学习的起点应该是学生已经有的东西。二、课堂是什么?这其实是课堂观的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认识,之所有有了对课堂的不同认识,才有了不一样的课堂样态。我们一直说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等,可是似乎太空、太泛。课堂应该是“分享的地方” ,学生应该是有

4、备而来,不是空手而至。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学生应该对所学的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到课堂上就是在分享中再学习和再提升。有点类似于翻转课堂的理念。三、基于 PBL 的学习,应明确的几个要素我们研究 PBL,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我们要把 PBL 的策略应用于常态课堂,做微项目。之前,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可是一些模式或者说标准始终没有得到澄清,以至于无法判断我们的所谓“微项目”是否是项目学习的范畴,也无法准确的获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今天的研讨,给了我们一个标准。基于微项目的学习,要具备导入事件、驱动性问题、评价量规的评价、脚手架、小组合作的学习与分享。背景:北师大的两位专家 5 月份到学校调研

5、课堂教学,听了两节课,一节数学、一节美术。课后研讨的过程中,对两位专家的教学观点中的某些地方,有很强的共鸣。一、学习的起点在哪里?为师者,天天在教学,时刻在组织学生学习,可有多少人思考过,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生不应是一张白纸,他(她)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和积累。所以学习的起点应该是学生已经有的东西。二、课堂是什么?这其实是课堂观的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认识,之所有有了对课堂的不同认识,才有了不一样的课堂样态。我们一直说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等,可是似乎太空、太泛。课堂应该是“分享的地方” ,学生应该是有备而来,不是空手而至。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学生应该对所学的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到课堂上就是在分享中再学习和再提升。有点类似于翻转课堂的理念。三、基于 PBL 的学习,应明确的几个要素我们研究 PBL,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我们要把 PBL 的策略应用于常态课堂,做微项目。之前,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可是一些模式或者说标准始终没有得到澄清,以至于无法判断我们的所谓“微项目”是否是项目学习的范畴,也无法准确的获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今天的研讨,给了我们一个标准。基于微项目的学习,要具备导入事件、驱动性问题、评价量规的评价、脚手架、小组合作的学习与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