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培训之二(教学设计构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682033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业务培训之二(教学设计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业务培训之二(教学设计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业务培训之二(教学设计构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业务培训之二(教学设计构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业务培训之二(教学设计构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业务培训之二(教学设计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业务培训之二(教学设计构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及写作要求太原市第66中学校2013.8.29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学设计可比做旅行规划。首先要明确“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第二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媒介的选择;第三是“行进过程的具体安排”,即教学过程(几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主体性落实;教师、学生活动的设计,包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合理分配;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达标测试等);第四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

2、互评,师评相结合;评价方式多样化,操作、感想、总结、论文、测验);最后还应该有“整个行进过程”的总结,即课后反思。 从课堂教学角度讲,整个教学设计由课前系统、课堂系统和课后系统三部分组成。一、课前系统部分教学准备由六部分组成。(一)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首页)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和每个模 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 的区别和联系(对高中教师的要求)。一、课前系统部分教学准备(二)学生分析(学情分析)(单元教学设计首页)学情分析既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

3、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为教学中的“一讲三不讲”奠定基础。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现有(起始)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关注全体学生,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教师的适时引领)。(3)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差异)、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差异)。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学习氛围)。“一讲三不讲”:学生难以理解又必须掌握的教师要精讲、细讲;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自己探究后能掌握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有取有舍,相互兼顾)落实的

4、根本在于教师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一、课前系统部分教学准备(三)教学目标(学生主体性,可操作、可评价)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 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写作时注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课前系统部分教学准备(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内容具体)(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课前系统部分教学准备(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如事件任务驱动法、情

5、境导入法、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等。一、课前系统部分教学准备(六)教学用具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辅助教学)七、使用教材的构想:达成教学目标 的基本设想和思路,是线条式的。具体实现 在教学流程中体现。举例:利用图片在情境中直接呈现目 标语言,让学生直接感知;设置各种形式的 任务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达到交 际的目的。任务活动的形式具体在流程中体现。一、课前系统部分教学准备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共六部分。(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如课前的预习要求。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二)导

6、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设疑、探究、释疑(在教学过程各环节中体现)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三)生生、师生互动部分生生、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整体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个环节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设计出合适的生生、师生互动方式,强调活动的有效性(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二、课

7、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育人作用。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一讲三不讲”原则:学生难以理解而又必须掌握的要精讲、细讲;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自己探究后能够掌握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将时间还给学生。 (四)当堂达标测试要求:1、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2、形式多样化。比如小练习、小测验、小实验、问题讨论等。3、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生生、师生;独立完成、上黑板、代表回答等)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五)课堂总结部分课

8、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 要内容(标题展示即可)。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六)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作业设计要体现出分层设计的理念。比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 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 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 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最终可以概括为必做题和拓展题两个层次。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一)教学后记亦称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总结。总体来讲应体现以下内容。(1)评价出每节课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明确达标情况)。(2)对每

9、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二)反思的基本要求(6点):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 过什么方式转化? 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源于教材 又高于教材,比如案例的选取)? 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 结在哪里?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性思维与活动的处理。第一、预设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学情分析、已知与未知、重 点与难、目标的达成等);第二、对生成给予导向,防止偏离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的 达

10、成。预设表现在课前,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 假设、安排,在教学中教师以此展开有序教学。如果过分强调预 设会使教学过程僵化,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生成性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 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智慧 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但生成性也是教学难点, 因为开放了可能会出现“无序”的状态,对教师提出严峻挑战,要 求高水平的预设和精彩生成的结合,以达成有效课堂求学之目标 。补充说明“课型”,指课的类型,在教学中,有的课主要是传授新知识,有的课主要是复 习巩固应用知识,有的课要进行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可按教学任务的不同,把课型分类为:新授课、 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检测课和活动 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