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81146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地域生产综合体:地域生产综合体:指能有效利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联合化优越性的一定地域的,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生产企业的总体。 (04)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 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三次产业分类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和 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

2、是指种植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 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 标准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为了统计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07) 佩蒂佩蒂-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03) 库兹涅茨法则库兹涅茨法则:第一

3、,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 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 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 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05) 霍夫曼定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 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 5 (1)

4、。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 模上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 2.5(1)。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体相当, 这时,霍夫曼比例是 1(0.5)。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霍夫曼比例1。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10) 雁行形态说雁行形态说: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 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 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

5、量进口引起的进口的浪潮。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国内 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工业企业总是选择一些区位条件比较优越的地点进行布局与生产,通过产业集聚而形成工商业活动集中的城市,并成为带 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地域上表现为增长极模式。(03) 点轴模式:点轴模式:当城市经济实力扩大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将出现向外扩散的趋势,而这种扩散首先是沿着交 通线进行的,产业布局便出现以城市(点)和交通线(轴)相联结的产业带。 网络型布局模式:网络型布局模式:当地区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布局轴线经纬交织,则终于形成以

6、城市为结点,产业密集带为脉络的产业布局形 态。 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指以一定区域为对象,依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以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 的观点,为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的工作。(06) 区域产业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就是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阶段客观判断和区域发展条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所确定的区域产业发 展对策。(08) 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作用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 基础产业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

7、提供服务的产业,为其它部门或提供生产资料或提供其它服务。它保证社会经济活动顺 利发展。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社会生产部门在一定空间存在的基本形式,既包括各产业部门在地区的分布,也指产业部门在地域上的安排,部署和组合。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 。 政治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国与邻国以及国家集团间的空间关系。 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区、原燃料产地、交通设施等的空间关系。其实质是一地 理实体在国

8、内外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距离衰减原理距离衰减原理: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大,影响强度越小。 断裂点:断裂点:设 A,B 为两个相邻的商店或市场,相聚 DAB,该商店的腹地分界点为 X。是关于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一 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AX=DAB/1+ (10)SaSb/ 农业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自然再生产自然再生产: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

9、生长繁殖的过程。 农业布局农业布局;又称农业配置。指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和各种农作物的地域分布及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照人类的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 质生产的有机整体。 土地土地;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铸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 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现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 区差异。 辛克莱模式:辛克莱模式:都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在期待土地转为都市土地利用和随时准备抛售的心理下,在农场投入的资金与

10、劳务较少,都市边缘 带的农业景观形态呈现与杜能模式相反的现象,愈近都市,农业土地利用率也就越低,空置的农地愈多,农业生产经营也愈粗放。(08) 农业地域结构农业地域结构;指一定地域内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08)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 上的体现。(03) 农业地域专业化农业地域专业化: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其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和优势,为适应市场需要,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 意义的农产品。(09) 农业商品基地农业商品基地:指大量,稳定地为国家提供某种商品农

11、产品的集中产区。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型的经营方式,它使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 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迈进了一大步,已被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实践证明了的成功之举。是社会化大生 产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07,10) 农业区域开发农业区域开发:指在农业区划和农业区域规划基础上,以特定的地域单元(包括农业区域,自然区域,行政区域)为范围,以农业自然 资源为开发对象,以一定时段内的劳力,资金,技术和物质投入为主要开发条件,以提高农业新增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产量, 发挥地域优势,发展商品经济,富裕农村为目的区域经济活动

12、。 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农业区域开发规划: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一定的地域和时段为规划的空间及时间范围,对区内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整 治和保护进行部署和筹划。 工业布局工业布局;指工业这一重要产业在地域省的静态和动态布局的表现形态和演变过程。 工业地域类型工业地域类型;工业布局的地理空间组合的表现形式。 工业点工业点;由一个或为数不多的小型工业企业所组成,是工业布局地域类型的“基层细胞” 工业区工业区;是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含联合企业)为骨干,由若干个大中小型企业组成的工业企业群体。 工业枢纽工业枢纽;是由若干个工业区和众多的工业点所组成。(05) 工业地区工业地区;由两个以上的

13、工业枢纽,集聚在几千到几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城市群所组成的一种工业地域结构类型。 工业地带工业地带;由重要的交通干线联接起来的若干工业地区和工业枢纽形成的带状工业地域结构系统,这是最高层次的工业地域结构类型。 (04,08)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凭借运输工具和交通设施专门从事人和货物的移动,以期获得经济报酬的行业。 港口港口:是港池,航道,外提,码头,库场,起重机械,交通网络线等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的统一体,是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原意指港口的货物集散范围。现泛指经济事物影响的地域范围,如中心城市腹地。 运输联系运输联系:两地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旅客和货物的空间移动。(06

14、) 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即运输网络,它是指交通图中点和点的连线的集合体,国家或地区相互交叉衔接的各类交通运输线路的总称。它既是运输能 力的标志,又是反映社会经济大貌的一面镜子。 运网布局运网布局;在作为点的城市位置既定的情况下,寻找结合这些城市的最短径道问题。 运网功能运网功能:指运网中各点连接程度和通达状况,它取决于运网中点和线的数目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程度。 网尼克指数网尼克指数:从这个点到运网中最远一点的最短径道所经过的线路数目。 运输系统的部门结构运输系统的部门结构:满足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组合和它各自所承担的运输任务的数量比例。 综合运输枢纽综合运输枢纽:由

15、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构成,共同办理长途、短途,城市与企业内部客货运输所需的相互衔接的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设 备的统一体。(03)(03) 货流货流:指货物在地域上的定向移动,它是与运输过程一道发生的。 对流运输对流运输:同种或功能相同的货物在两地间的同一交通线路或不同运输方式上作相对方向的流动。 CBD:是城市经济、交通、信息、服务、管理、文化等社会活动的焦点,也是城市一切活动的中枢。(05) 商业带或商业街商业带或商业街:指由规模很大、数量很多的零售商店构成的带状商业网点群,位于通过中央商业区或市中心附近的交通干道上,其中 有些商业街本身就是中央商业区的组成部分。 贸易中心贸易中心;指在横向实现

16、多元化买卖行为过程中,在中心城市形成的大规模交易服务的综合体。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也称进出口贸易或国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它包括输入和输出两部分,是国际商 业联系的表现形式。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指在信贷条件下,买方从国外厂商那里进口商品,约在一定时期内用产品或劳务等偿还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绝对利益论绝对利益论:亚当斯密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比别的国家绝对低,即具有绝对利益的优势时,该 商品就可出口,反之就要进口。 比较成本说比较成本说:大卫李嘉图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两个国家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产品,只要能生产出 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能得到好处。(04)(04) 城市:城市: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为主的居民点。 城市化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04,06) 集中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指社会经济活动从空间上的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发展的一种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