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心理学课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681005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策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决策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决策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决策心理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决策心理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决策心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策心理学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决策的情绪因素朱元璋为什么会废除相权v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汉族,明朝开 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原名朱重八 ,后取名兴宗。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 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 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 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 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 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庙号太 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 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 。v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 之身开创大明天下, 结束了中原的混战, 统一全国。为坐稳江 山,制定了废除

2、相权 、设锦衣卫、执掌廷 杖、诛杀九族等多项 空前绝后的政策,对 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管 理带来了极为深远的 影响。现代律诗 【中华新韵】七绝朱元璋 牛背当年暖似衣, 饥寒永在耳边提。 大开黎庶通天路, 剥尽人间狼子皮。 朱元璋冠冕图朱元璋手迹v金鸡报晓诗曰: v鸡叫一声撅一撅,v鸡叫两声撅两撅。 v三声唤出扶桑来,v扫退残星与晓月。 v朱元璋的发明v废除相权v执掌廷杖v设锦衣卫v诛杀九族v废除相权是朱元璋对中国政治管理制度的一 项创举。v废除丞相制后,朱元璋提高了吏、兵、工、 刑、户、礼六部的地位,要他们直接对皇帝 负责,“事皆朝廷总之”。皇权兼并相权。朱元 璋成为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君王,大权

3、完 全独揽在手。v设锦衣卫是朱元璋监管群臣的一项绝招。到 处安插耳目,加强对大臣的监视。v执掌廷杖是朱元璋惩罚臣子的一项发明。廷 杖对士大夫的肉体和心灵都会带来极大的损 害。v诛杀九族是朱元璋惩处罪臣的最惨无人道的 做法。据台湾历史学家柏杨的研究,在接受廷杖时,强壮的人 可支持80下,超过100下,则往往在杖下毙命。不死时 ,也要割去败肉数十碗,医治半年以上。锦衣卫行 刑狱吏,都受过特别训练。如果得到贿赂,他们打 下的木棍,看起来很重,甚至血肉横飞,但受伤很 轻,痛苦也较轻。如无钱行贿,他们下杖时看起来 很轻,皮肤也不破,但痛彻心腑,只三四十杖,静 脉血管就会寸寸震断,全部肌肉组织溃散,不久即

4、 死,无药可救。皇权焦虑症使朱元璋变得冷酷无情v从心理学角度讲,朱元璋的种种发明根源在 于皇权焦虑症。v焦虑是个人因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挫 败感和紧张情绪体验。v焦虑症的表现:整天坐卧不安,提心吊胆, 心烦意乱,动辄发怒,对外界事物过分敏感 。v朱元璋的皇权焦虑症突出表现在他对元勋功臣们深 深的不信任及对臣子属下们深深的猜疑。v朱元璋长期生活在这种高度焦虑与紧张的亚健康状 态下,人格变得日益偏执,性情变得日益残忍,最 终患上了皇权焦虑症。v皇权焦虑症增强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在朱元璋眼 里,丞相变成了为挑战皇威、谋划反叛的统领。v朱元璋坚信确保大明江山万古长青的唯一办 法就是尽除所有的开国功

5、臣。因此,稍不如 意就起杀机,杀起人来决不手软,而且随意 性很强。v根据帕森斯原理,在官场上,上级选拔下级 ,一般都不会选那些比他本人聪明或能力比 他强的人。v从本质上讲,焦虑感过重的领袖跟才干超过他 的下属难以并存,尤其是在和平年代里。v朱元璋堪称是厚黑哲学的突出代表,他既没 有袭乘皇帝那种“朕即天下”的胸怀,也没有篡 位皇帝那种“舍我其谁”的气魄。朱元璋的心态 是“有我没你”,其“厚”度不足,“黑”心有余。焦虑表 现化解方法突出事件嫉恨功 勋重用锦衣 卫滥杀 功 臣 株连九族胡惟庸案,延续十年,诛杀 3万人,编逆党录; 蓝玉案,连坐族杀1.5万人,昭示奸党录 因朱文正“亲近儒生,胸怀怨望”

6、被鞭死 因李文忠左右多儒生礼贤下士被毒死猜疑臣子廷杖臣子廷杖100以上,很多人“立毙杖下” 没有杖毙这 也一身残疾被发往凤阳或其他边远处 充 军。制造文字 狱大做文章林元亮谢增俸表“作则重宪”,朱元璋认为 是喻自 己做贼,将林处死; 徐一夔在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之语,朱元璋认为 是喻自己是秃僧,将徐处死; 许元贺表“藻饰太平”,被认为 是“早失太平”,被处死朱元璋的皇位焦虑症表现皇权焦虑症下的历史后果v保住了自己在世时的权力中心地位v废相位,贻害后世,后来的皇帝将朝政要务 交给佞臣阉党处理。v锦衣卫成了紊乱国政朝纲的祸害,致使阉党 大盛,朝政遗患无穷。v在廷杖制度下,无人

7、能维持尊严。v诛杀九族,滥杀功臣,实质是“族群屠杀法”。资料卡片:当初朱元璋废相位时,也曾十分担心日后太监干预 朝政,紊乱朝纲,所以在洪武十七年,专门铸了一 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可悲的是,朱元璋规定后人不得复立相位,这一点 他的后人们的确做到了,但不准太监干预政事这一 点,他的后人们却没有做到,致使明朝出现了中国 历史上最作恶多端的几个太监(魏忠贤、刘瑾、钱 宁等)。资料卡片:唐太宗以诚信感召臣子用人不疑、善待臣子是唐太宗李世民处事的一大特点。他 深知治天下非一人之功可为,所以竭力调动臣子的积极性 。他反对皇帝大权独揽,认为只有选贤任能,各取所长, 才能使君臣齐心协力,共

8、理天下。他反对隋文帝那样“每事皆自决断”,认为这样做“虽则劳神 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所以,他主张国君只要做到“广任 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就可以了。唐太宗还以诚信感召臣子。他反对君主通过施展权术来笼 络臣子。他曾批评曹操说:“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 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焦虑性人格障碍v焦虑是决策者常见的情感障碍。是个体对现 实中或预感到的挫折的一种复杂的消极情绪 状态。v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 和愧疚感等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忧虑、 恐惧等情感状态。v焦虑情绪由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感引发,反 之又会影响决策者进一步冷静地思考和处理 问题,使得决策者陷入恶性循环。

9、v某些个体的心理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中,形 成稳定的人格特质,即焦虑性人格障碍。诊断标准v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v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v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v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 ,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v习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 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v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决策的自信因素尼克松为什么折戟水门事件v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 美国第37位总统。1972年2月访华,打开了 两国关系的大门,成为访问新中

10、国的第一位 美国总统。尼克松因1972年6月17日发生水 门事件被迫辞职。尼克松是登上时代周刊 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共43次成为时代 周刊封面人物,并于1968年和1972年两度 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历史性的一握:周恩来与尼克松1979年邓小平举行宴会欢迎尼克松 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v尼克松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曾于1972年2 月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一起在上海发表了 联合公报,由此开创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但 就是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却因为一 个决策上的小失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而这个小失误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深刻的 心理学缘由呢?臭名昭著的“水门事件 ”影响:断送尼

11、克松的政 治前程。是美国历史上最不 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后来 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 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 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的名称 ,如“伊朗门”、“情报门”、“虐 囚门”等。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v缘起:1972年美国大选,尼克松竞选连任。 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大多数政治评论 家都预测尼克松会稳操胜券。但他本人对此 却无信心。为此,他指派手下的人于1972年 6月17日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 员会办公室,并在办公室内安装了窃听器, 以刺探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可他的手下被警 方当场逮捕。v事件发生后,尼克松 曾一再掩盖事实。但 最终迫于各方面的压 力,于1974年6月25

12、日辞职,成为美国历 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尼克松辞职演说自卑情结v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尼克松的自卑心结在作怪。自 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具有自卑性 格的人,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在重大 问题的决策上时常拿不定主意,左右摇摆。v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 就决定了人们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 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着他的行为模式。v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 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 段。v自卑情结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 是感觉上的差异。根源在于人们不喜欢用现

13、 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 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v自卑情结具有情境性,多产生于失败(尤其 是多次失败)体验之后;也产生于别人的消 极评价。“差一点的心结”导致自卑v尼克松的自卑情结,与他个人遭受的种种失 败有关。时间事件影响1929年竞选 中学学生会主席,在绝对优 势下,于最后一轮失败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政治生 涯 1929年戏剧 演出时由于失误导 致整场演 出失败,遭到观众嘲笑恐惧不敢面对观 众,影响日后 演讲的自信与魄力 1930年申请到了哈佛和耶鲁大学,因为 家境窘迫只能回家乡就读三流学 校郁郁不得志1936年因女方母亲反对,相恋6年并订 婚的女友提出分手极度失望与

14、沮丧,对感情失去 信心,不信任他人 1937年毕业 后申请华 尔街及联邦调查 局 的律师职 位,均在最后一轮面试 中被淘汰屈就于家乡一个三流律师事物 所1960年竞选 美国总统 ,因千分之二的极 微弱劣势败给 肯尼迪对其身心伤害极深,很忧虑 ,缺乏安全感 1962年竞选 加州州长,再次以微小的劣 势败 北一度决定退出政治舞台自卑情结导致愚蠢决策v从尼克松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 安全感的人。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心理健 康与自信的决定因素。当人缺乏安全感时, 心理成长就会停滞;当有安全感时,就会追 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更容易达到自我实现的 境界。v尼克松口才和仪表平平,缺乏超凡出众的个 人魅

15、力,屡屡失败的经历,让他时刻陷入恐 惧、莫名其妙的慌乱和焦虑之中。v基辛格博士在回忆录中描 述尼克松是一个刚愎自用 、过分自尊却又优柔寡断 、自负自卑的人。v格林斯潘也注意到,尽管 尼克松是自威尔逊总统以 来智商最高的总统,但这 位总统平时的谈吐行事却 不够自信。v尼克松一生当中充满了只差一点就成功的痛 苦经历,最终构成了挥之不去的自卑情结, 总是担心最后一刻的变化。v1972年大选中,尼克松的支持率领先民主党 对手28个百分点(64%对36%)。v结论:任何决策都和人有关,人们的思想、 言行、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决策的成败与否 。主要表现决策者对决策目标不清楚或者设计不当对各种事实的掌握不全面

16、或者判断失误决策者的性格存在缺陷,过于自信/自负或者相反/自卑决策者身上有“决策惯性”,容易受某种决策偏好的左右不顾客观事实状况,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没有充分考虑方案中的可行性过于相信以前决策中的成功经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 误没有正确、合理适用的判断,选择方案的标准主观因素制约决策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决策方案与实际状况相脱离决策方案与现实的外部环境不符合决策方案的选择余地过小,陷入了小巷思维实际情况的变化太快,决策方案没有跟上实际的发展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规律的支配缺乏与决策方案相符合的各种配套措施缺乏与决策方案相匹配的人际关系支持客观因素肯尼迪的自信决策v与自卑相对应的是自信。一名自信的决策者 可以提高决策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在 决策的过程中达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境 界。曾与尼克松竞争总统一职的肯尼迪,就 是一名自信决策者的代表。v1960年,美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现场直播两 位总统候选人进行辩论。辩论前,肯尼迪只是一名州 参议员,尼克松时任副总统 ,支持率遥遥领先于肯尼迪 。辩论开始之后,收音机前 的多数听众也认为,才思敏 捷、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