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中国保险业黄金10年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80989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增长与中国保险业黄金1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济增长与中国保险业黄金1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经济增长与中国保险业黄金1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经济增长与中国保险业黄金1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经济增长与中国保险业黄金1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与中国保险业黄金1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增长与中国保险业黄金10年(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证券业之寿险行业:经济增长支撑寿险黄金证券业之寿险行业:经济增长支撑寿险黄金 10 年年2011-11-16 22:39:04 | 发表:亚洲外汇网 | 发表评论(0) | 正文背景色: 标签: 字体 2011 年以来寿险行业保费增速大幅放缓,主要是受到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监管部门关于银保业务规范政策的的影响。保费增速在低位徘徊,迟迟未现反转之态,在此 2011 年以来寿险行业保费增速大幅放缓,主要是受到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监管部门关于银保业务规范政策的的影响。保费增速在低位徘徊,迟迟未现反转之态,在此背景之下,投资者不仅降低了对全年保费增长的预期,还调整了关于未来寿险行业增长态势的预期,怀疑

2、中国寿险业的高增长期已经过去,未来中国寿险保费将步入低增长区间。 针对投资者的这些担心和质疑,我们拟通过分析寿险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影响寿险增速波动的因素,并结合中国未来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回答“寿险行业的黄金发展期是否已经过去”这一命题。 一、为何寿险增长陷入僵局?一、为何寿险增长陷入僵局? 从寿险业影响因子说开去 新中国寿险业的发展起步于 1949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1958 年“大跃进”时期国内全面停办保险事业。1982 年我国寿险业务恢复,广大民众长期被压抑的商业寿险需求开始释放,促进了寿险行业的迅速成长,1985 年2010 年寿险保费年均增长率达到 36, 寿险密度从 0.

3、42 元/人上升到 722 元/人; 寿险深度从 0.05上升到 2.5。 保险界提出关于中国未来寿险行业进入低增长区间的论断的直接起因是今年寿险行业保费的负增长。我们想要提请投资者注意的是:寿险行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描绘一条保费增速的曲线,那么这条曲线的趋势线是由寿险行业的供需因素(在当前中国主要是需求因素)决定的。实际保费增长的曲线围绕着趋势线波动,造成波动的因子主要包括利率变化、产品结构调整和政策变化等。 (一)经济发展是寿险业增长的根本推动力(一)经济发展是寿险业增长的根本推动力 现代的寿险产品通常具有风险保障和储蓄理财的功能,天灾人祸的频繁发生、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

4、健康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激发了人们对寿险的需求意愿,而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出现的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则是产生真实需求的关键。 众多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保险增长的原因。1996 年瑞士再保险公司 Sigma 杂志对东欧国家保险深度和人均 GDP 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指出保险深度与人均 GDP 之间呈现“S”曲线关系,当人均 GDP 在 1000 美元以下时,保费增长速度略低于经济增速;人均 GDP 在 100010000 美元之间时,保费增速明显超过经济增速;当人均 GDP 在 10000 美元以上,保费增速逐步放缓。 从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寿险业发展的历史可见,寿险业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之间

5、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保费增速的趋势基本与经济增长的趋势保持一致,日本和台湾寿险保费增速及 GDP 增速曲线还保持了高度一致的形状。 中国寿险与经济增速曲线之间的关系基本显示出了同样的规律。 机构来源:兴业证券 (二)利率变化、产品结构和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保费增长波动(二)利率变化、产品结构和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保费增长波动 寿险保费增长的趋势由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但市场利率变化、产品结构特征以及新的监管政策等因素会加剧保费增长的波动性,而如果其中几个因素叠加则会加大这种波幅。 1、利率因素、利率因素市场利率的变动往往通过两种机制影响寿险的需求:第一,对于未来保险利益确定的传统寿险,市场利率的变

6、化通过影响寿险产品的定价利率从而影响寿险产品的价格 ;第二,对于未来保险利益不确定的投资型保险产品而言,市场利率的变化制约寿险公司的投资表现从而影响着寿险账户的投资回报率。 从我国过去 25 年寿险业增长情况来看 ,1993 年寿险保费增速从 1992 年的高达 53%骤降至-11%,主要与当时寿险定价费率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有关,随后 5 年内寿险保费增长步入正常区间。直至 1999 年,寿险预定利率从 4.5%大幅下降至 2.5%,结果 1999、2000 年寿险保费增速分别仅为 2.4%和 10.8%。2001-2003 年,万能、分红、投连等型寿险产品不断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

7、险预定利率低的影响,但是,待“万能热”、 “投连热”过后,保户也纷纷发现保险投资收益率不够高,再加上始于 2003 爆发的“投连险风波”以及加息预期,2004-2006 年间寿险保费增长再度遭遇“滑铁卢” 。 2010 年 10 月,央行启动近两年来的首轮加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至 2.5%,与当前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水平一致,2011 年以来由于通胀高企,央行于年内启动 3 次加息,当前 1 年期和 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达到 3.5%和 5.5%, 而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市场低迷,保险投资收益率水平没有获得同步提升,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维持在 4%左右的水平。而同期银行迫于吸储压力推出大量高

8、息理财产品,对保险产生明显的替代。 2、产品因素、产品因素 自 2000 年我国引入投资型保险产品以来,保险的投资功能明显加强,而在我国当前居民风险意识亟待加强的背景之下,保险的保障功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投保人倚重保险的投资功能,经常将保险投资收益率与存款、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等众多理财渠道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加剧了业务的波动性。 对比东亚国家和地区保险产品的结构来看,日本、台湾等地以保障型产品为主,而我国保险产品以储蓄性的投资型险种为主。 截止到 2010 年底,中国寿险业务的构成情况是:传统寿险产品占比为 9%,投资型保险产品占比为 83.2%,短期意外和健康险占比为 7.8%,投资型产

9、品占据绝对地位。就日本而言,尽管其产品的分类口径与中国存在差异,但日本医疗和癌症保险占比之和接近 40%,因此日本保险产品结构说明了其高保障性的特征。从亚洲寿险业高度发达的台湾地区来看,按照风险种类来划分,其产品结构和中国内地相似,但按照传统型和投资型产品占比的情况来看,两地差异悬殊:台湾传统型寿险产品占比超过 80%,投资型产品占比不到 20%,而中国内地则相反。 通过中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寿险业产品结构的对比可以看出,成熟市场消费者具有良好的保险保障意识,相比之下我国居民对保险的保障功能重视不够,保险产品以投资型产品为主,利率变动对保险投资回报率的影响较大,从而也加大了寿险业务增长的波动性。

10、 机构来源:兴业证券 3、行业政策因素、行业政策因素 监管政策的变化往往给行业的发展一个突然的冲击,近年来对行业影响较大的政策变化,一是 2009 年会计政策的调整,二是 2010 年底的银保渠道规范新政。会计政策调整之后改革了会计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大大释放了行业利润,银保新政要求撤销保险公司员工驻点销售、规定保险与银行“一对三”的销售模式,尽管 2011 年 3 月份出台新规定,不再限定“一对三”销售模式,但银保新政出台近一年来,保险公司银保业务明显受挫,增速大幅下降,从而影响了行业保费的平稳增长。 在银保新政实施的当季,银保业务增速大幅下滑,当季银保保费仅 300 亿,同比下降 59.8%

11、,2011 年一季度降幅略有收窄,但仍然呈现负增长,二三季度我们预计银保业务仍处于负增长状态,尽管今年以来银保业务增速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紧缩背景下其他理财渠道的替代,但也不可否认银保新政的影响尚未消化殆尽。 二、中国寿险业还有没有发展潜力和空间?二、中国寿险业还有没有发展潜力和空间? 中国寿险业起步较晚,尽管自复业以来获得了高速增长,目前寿险保费规模国际排名第 5 位,全球市场份额为 5.7%,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来看,我国寿险业发展程度远低于美、日、韩、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处在一个低水平阶段,未来寿险业发展空间巨大。 在银保新政实施的当季,银保业

12、务增速大幅下滑,当季银保保费仅 300 亿,同比下降 59.8%,2011 年一季度降幅略有收窄,但仍然呈现负增长,二三季度我们预计银保业务仍处于负增长状态,尽管今年以来银保业务增速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紧缩背景下其他理财渠道的替代,但也不可否认银保新政的影响尚未消化殆尽。 二、中国寿险业还有没有发展潜力和空间?二、中国寿险业还有没有发展潜力和空间? 中国寿险业起步较晚,尽管自复业以来获得了高速增长,目前寿险保费规模国际排名第 5 位,全球市场份额为 5.7%,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来看,我国寿险业发展程度远低于美、日、韩、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处在一个低

13、水平阶段,未来寿险业发展空间巨大。 通过保险业发展指标的国际比较,欧洲和亚洲寿险业发展程度较高,主要体现在保险渗透率,即保险深度指标普遍较高,就欧洲而言,商业寿险发展程度高与其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关;亚洲,尤其是台湾、香港和日本等地寿险业高度发达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亚洲人喜好储蓄的习惯有关。 结合我国以及台湾、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寿险业增长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日本、英国和美国寿险业基本走完了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低增长阶段,台湾寿险业取得了 30 年爆发式增长,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台湾寿险保费增速下降,但 2000 年寿险深度超过 7%以来的

14、 10 年间,寿险总保费仍赢得了 14%的复合增速。 2、结合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寿险业的发展,中国当前寿险业的发展水平仅相当于英美 50 年代甚至更早时期、日本 70 年代初、台湾 80 年代的寿险业发展水平。 中国目前经济仍处于较快的发展通道之中,过去 25 年里,中国名义 GDP 复合增速为 16.4%,寿险业获得了 36%的复合增长,最近 10 年内,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名义 GDP 复合增长速度为 14.9%,寿险保费复合增长为 27.5%。参照国际经验,尤其是类比台湾和日本等亚洲地区和国家的寿险业发展路径,在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寿险渗透率低的背景之下,未来仍将是寿险业保持较

15、快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中国寿险业仍处于黄金发展通道三、中国寿险业仍处于黄金发展通道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 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是决定寿险业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寿险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增速呈现出波动性,中国寿险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那么持续近一年的保费增速下降是否意味着中国寿险业从此进入低增长区间,关键在于判断寿险业需求的根本决定因素:中国的社会保障需求及经济的未来走势。 (一)中国寿险业需求尚未集中爆发(一)中国寿险业需求尚未集中爆发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截止到 2010 年底,中国城镇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仅为 38.6

16、%和 15.2%,城镇参保人人均养老基金累计结余为 7070 元,农村参保人人均养老基金累计结余仅为 412 元,可见当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之低。从医疗保险来看,截止到 2010 年底 4.3 亿余人参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8.36 亿人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水平较高,但是积累的保障基金规模小,新农合存在筹资规模小、报销比例低等种种问题,难以切实解决居民的医疗和健康保障需求。因此,逐步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需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是重要支柱之一。 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进度进一步加剧,从图 17 中可以看出,我国在 2000 年前后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 2000 年以来 10 年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提升了近 2 个百分点。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预计到 2020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老龄化率达到 17.17%;2021-2050 年是中国加速老龄化阶段,到 205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4 亿,老龄化程度推进到 30%。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