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80965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材料: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验材料: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验材料: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验材料: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验材料: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验材料: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材料: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抢抓机遇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发挥优势 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长沙县人民政府(2011 年 2 月 21 日)“十一五”期间,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兴工强县”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围绕园区主战场,壮大支柱产业集群,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一、 “十一五”长沙县新型工业化之路回顾“十一五”期间,长沙县加快推进“工业强县”。归纳起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增一是增长长提速。提速。2006 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当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 42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3%,顺利实现开门红,为 2007 年破“五

2、”(全县工业总产值 520 亿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 2008 年成为了“十一五”的大考之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仍实现“破七”达到714 亿元,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 2009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也逆势飘红,达到 874 亿元。到 2010 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 1189.7 亿元,同比增长 31.6%,是“十五”期末的 3.4 倍,实现了突破千亿元新台阶的历史性跨越;完成工业增加值 345.7 亿元,是“十五”期末的 3.6倍。2010 年,规模以上企业达 387 家,比“十五”期未增加 146家;年收入过亿元企业 88 家,比“十五”期末增加 46 家;实现规模

3、工业总产值 1061.6 亿元,同比增长 32.6%,是“十五”期末的3.6 倍,年均增长 29.7%。从项目建设的情况看, “十一五”以来,按照尽快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重点跟踪一批的“四个一批”原则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投产达效,全县累计开工建设 500 万元以上工业 260 个,是“十五”期末的2.7 倍。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可喜态势,在运行质量、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发展等五大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二是二是贡贡献提高。献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了 28%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 4.2

4、和 3.6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 年的 13.8:61.4:24.8 调整为 7.1:69.3:23.6;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 2005 年的 50.6%上升至 56.9%;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2005 年的 63.8 上升至 77.4%;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2010 年,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 53.4%,工业已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经济第一支撑与推动力。三是三是发发展提展提质质。 。 “十一五”期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工业向园区集中趋势明显,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工

5、业的 95.5%。2010 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 818.8 亿元,比“十五” 期末增加 618.8 亿元,年均增长 28.7%,是 2005 年的 4.1 倍。万元 GDP 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显著下降,预计 2010 年万元 GDP 综合能耗由 2006 年的 1.103 吨标准煤下降至 0.904 吨标准煤,下降幅度达 22%,年均降幅近 5%。同时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据测算,近年淘汰的落后产能可年节约标煤 13 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8735 吨,减少 COD排放 280 吨。四四是是后后劲劲增增强强。 。坚持“一区七园”经济核心圈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经开区及其产业配

6、套基地,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包括干杉重卡配套园、榔梨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配套园、江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的发展,着力打造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把我县真正建设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湖南汽车产业走廊”。“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投放工业发展资金 5060 万元,争取中央及省、市各项资金 1.92 亿元;累计开发新产品 1549 个,获得省市优秀新产品 89 个,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65.4 亿元。2010 年申报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54 个,完成技术创新项目投资 6.4 亿元,提取技术研发经费 25 亿元,同比增长 43%;开发新产

7、品、新技术 597 项,新产品完成产值 382.9 亿元,同比增长 42%,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 33.7%。至 2010 年底我县有三一、山河智能等 5 家企业跻身“国家级技术中心”行列,同心实业、北汽福田等 12 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磐吉奥(湖南)工业有限公司成立的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级检测和较准实验室。品牌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三一集团、山河智能、圣保罗地板、金井茶叶等 10 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力元新材、果福车业、同心实业等 50家企业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三一重工、远大空调、好韵味等 3 家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长丰汽车、千山制药、开元仪器等 36 家企业获得湖南省名牌产品。

8、二、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做法二、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做法五年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就是我县生动践行“四化两型”之路。 “十一五”期间,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了“四个四个转转变变”: :在指导思想实现了从“大抓工业”向“抓大工业”转变;在发展战略上实现从“抓大企业”向“抓大产业”转变;在招商引资上实现从“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在政策扶持上实现从“支持新办企业”向“大办新型产业”转变。这些转变提升了县域工业的竞争力,培育了产业集群。概括起来,我县着重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一)实实施施“产业兴县产业兴县”战战略,做大做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优势产业集群,提集群,提升推升推进进新型工新

9、型工业业化的化的产业产业支撑。支撑。随着“一都一廊”目标的确立,我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集群发展,建设以“一区七园”为平台的产业承载基地。一是一是大力推进配套产业园建设,按照“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聚集”的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推进经开区的“汽车产业配套园”, “电子产业配套园”和“机械配套园”等“园中园”建设和星沙产业配套基地、榔梨工业园、干杉汽配工业小区、同心配套产业园等重点乡镇园区建设。二是二是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通过产业聚集吸引相关企业入园发展。即巩固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

10、,以新材料、食品饮料、轻印包装等产业为补充的现有产业格局,壮大骨干企业,发展配套企业,努力构建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格局。三是三是构筑融资平台,广开融资渠道,切实做好企业融资工作,扶持优势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广泛吸引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四是大力发展以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中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为生产服务的高附加值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将工业园区建成综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新型园区。(二)(二)实实施施“招商活招商活县县”战战略,推略,推进项进项目建目建设设,打造推,打造推进进新新型工型工业业化的化的载载体。体。随着“南工北农”发展

11、格局的确立,我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 ,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实现了项目向园区集聚。重点引进的广汽菲亚特、北汽福田、博世、众泰江南、陕汽环通、中铁轨道等知名企业先后投产或正加紧建设,使全县拥有的 21 家世界五百强企业、18 家上市公司。在招商引资上:一是一是着眼长远,着力引大引强,提高质量,突出抓好做好项目的筛选和精选工作,继续实施项目入园许可准入制度,变过去的“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着重引进“一部三中心”(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坚持内外并举,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内资和外资并重,立足引大,以大为主,大小并举。二二是是突出抓好能够带动产业

12、发展的战略投资项目,能够充实特色产业基地的创新项目,能够延伸产业链条的重大项目,积极对接世界产业转移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三是三是不断创新招商手段,改进招商方式。积极推进代理招商、以商招商;探索专业招商,拓展招商内涵,重点抓好无地招商项目的引进。在项目建设上: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为项目入园、开工建设、投产营运提供及时、优质和高效服务,采取主要领导牵头挂点、专门班子全程跟踪、逐个项目专人联系的工作措施,形成“意向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投产项

13、目促达产、达产项目促增效”的工作机制,把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措施落到实处。 (三)(三)实实施施“环环境立境立县县”战战略,不断略,不断优优化化经济发经济发展展环环境,构筑境,构筑推推进进新型工新型工业业化的基化的基础础平台。一方面平台。一方面,大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各园区大力推进道路工程和其他水、电、气、通讯、现代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城镇功能,汇聚人流,积聚人气,着力营造一个个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镇。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加快园区服务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和深化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可能减少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切实

14、加快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审批式管理向程序化服务管理转变。三是三是加强政策引导,相继出台了长沙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 关于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积极兑现鼓励企业做大作强、技术升级、品牌战略和园区发展等各项奖励政策。(四)(四)实实施施“科技科技强县强县”,促,促进经济进经济增增长长方式的方式的转变转变,增,增强强推推进进新型工新型工业业化的化的发发展后展后劲劲。 。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一是通过引进智力资源、技术许可、成套先进设备进口、关键技

15、术设备进口、合资合作开发等形式,取长补短,迅速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二是二是在注重对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同时,注重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衍生出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加大专利实施和保护力度。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三是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增长。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打造节约型产业和园区。四是着力搞好项目对接,争取一批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计划,形成园区持续快速发展的增长点,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三、 “十二五”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新蓝图在“科学发展”和

16、“兴工强县”的大旗引领下,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二产业与三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机械之都”和“汽车产业新板块”。2011 年我县工业经济工作主要奋斗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力争登上 1500 亿,同比增长 28%,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400 亿,同比增长 30%。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达到 140亿元以上。到 2015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 3000 亿元,年均增长23%;工业利税达 280 亿元,年递增率 23%;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产业产值分别突破千亿元;全县工业投资累计超过 1260 亿元,年均增长 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600 家以上,其中亿元企业达到 120 家以上,工业产值过1000 亿元的企业 1 家、过 100 亿元的企业 4 家、过 50 亿元的企业 10 家;万元 GDP 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显著下降,实现单位 GDP 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末期降低 20%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