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传统戏剧的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67951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9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传统戏剧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我国传统戏剧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传统戏剧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传统戏剧的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我国传统戏剧的发展余加 (广东汉剧院514011)摘要:文稿通过对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在故事情节、自然特性等方面进行比较,一方面展现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另一方面认识当下中国戏剧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今后中国戏剧的发展问题提出观点、看法并对中国戏剧艺术寄予厚望。中国是一个戏剧古国,戏剧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巾,传统戏剧浩如烟海,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中国的戏剧却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低谷。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当下中国戏剧发展的大局出发,借鉴西方戏剧

2、的发展,对目前中国戏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戏剧文学改革发展提出几点看法。一、中西戏剧的差异在西方,戏剧是一种贵族式的享受节目,是高消费,戏剧的表演地点被安排在剧院,剧院的装饰布置之堂皇足有u皆碑的,一般衣冠不整的平民百姓是无法入内的:而在中国,随街就可以搭一个戏台子唱起来,舞台、服装,实物都不是很豪华,所有老百姓都可以看戏享乐,不分贵贱。中国戏剧喜欢大团圆结局,这与西方戏剧有很大不同。西方社会的戏剧里暗喻对社会的抨击和批判,所以故事和人物大都是悲剧结局。就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和他的悲剧人物吧,结局都是死,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而中国人的戏剧大多是用来娱乐的,所以不很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些戏

3、剧甚至没有什么情节,唱了几天,都是同一个人,唱一段讲一个故事,只要他(她)唱得好昕,观众愿意听愿意看,再唱几天也无妨。尽管也有悲剧人物,或分离或死亡,但最后一段大都是个大团圆,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如窦娥死了算是悲剧,可作者编排她托梦告诉她的父亲,要把陷害她的坏蛋除掉,最终坏蛋就除掉了;粱山伯与祝英台两人怎么看都是悲剧,作者就安排他们变成蝴蝶大团圆。中国人编戏可谓用尽心思去构建大团圆结局。这是西方戏剧少有的。中国人善于继承传统,第一个写戏剧的人的创作手法大都能世代相传,所以,后人借鉴前人的经验,走前人的路,他编写的大团圆结局观众爱看,那我也编一个。如此下去,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模式就产生了,中

4、国戏剧的特点也就明显了。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不同之处,最显著之处在于中国戏剧服装表演过程中情感表达实现的另一重要元素就是面部表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直接、完整地表现丰富的内心活动,有时甚于语言表达。眼睛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眼神的角度也能够区别出稳重、轻佻、欢乐、悲痛、温柔、愤怒等情感。所以,对眼神的运用能够直接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眉间的肌肉皱纹能够表达人的情感变化。眉头锁紧表示愤怒,这种情感表现通常蕴涵在前卫叛逆的设计中。眉头舒展表示宽慰,高雅、浪漫的服装给人一种优美舒畅的情感体验。眉毛上扬表达愉悦的情感,适用于轻松活泼年轻化的设计作品。同样,嘴角上扬表达欢快的情感,嘴部紧闭有一种严

5、肃凝重的态度。面部肌肉松弛表明心情愉快、轻松、舒畅,肌肉紧张表明痛苦、严峻、严肃。肢体语言是看得见的情感外在形式,隐藏在意识心理中的情感渗透贯穿于动作之中。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是服装表演以及服装展示的灵魂,那么肢体语言就是一种载体。情感这种心理活动,通过视觉化的肢体语言进行具体的体现,将内部因素和外部元素相结合,才能将设计作品的思想传达出来,使服装表演具有完整的艺术感染力。三配合音乐效果升华情感在服装表演中,音乐是构成整体演出效果的组成部分,也是个性化情感表达的另一实现要素。服装表演给人的艺术感受和情感共鸣通过视觉和听觉达到更高和更完整的层次。作为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和应用能够使情感表达更加充分饱

6、满。服装表演中音乐的选取必定是配合服装设计的风格来确定的。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精神层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音乐来实现,它能够弥补仅凭外观进行视觉欣赏的不足。由于艺术欣赏是。个感性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单凭服装设计的外化表现,可能会造成欣赏者对表达内涵理解的偏差。因为服装设计是从某些艺术风格、文艺作品或者人文现象中攫取灵感后,配合色彩、面料以及款式的变化进行表达的,所以,成品和原始的灵感来源问的形象联系距离较远。那么在服装展示环节,音乐就成为主题表达的辅助工具。音乐通常能够烘托气氛、描绘意境甚至塑造形象,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表达感情。激昂的音乐使人情绪亢奋,轻柔的音乐给人以舒缓的感觉,缠

7、绵曲折的曲调自然不会令人紧张。听者对音乐情感的建立纯粹依赖于直接的感官刺激,无需理性的l o分析。所以,表演者通常在听到音乐后自身感情也会被调动起来,综合对服装理解形成的已有的情感准备。表演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会更加饱满,得到升华。此外,音乐也会对情感起到调整的作用。音乐利用音响要素的变化造成特定的情感起伏的复杂关系,间接地表达社会生活中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拉o(p68)有时表演者仅凭对服装的观察和自身理解,对设计的内涵理解不够准确,情感把握不够明确,那么音乐就能补充情感的体会。表演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的情绪能够调动表演者的情感,能够更好地体会表演展示的主题,更充分地展现情感。音乐与服装造型艺术有通

8、感的交流。模特在表演中应有效地配合音乐的特色及节奏进行肢体语言的展示。音乐的配合运用会使服装表演的效果呈现统一的立体感,肢体语言本身就是情感的外化过程,再结合音乐使表演者的情感得到升华。不同类型甚至每一首乐曲都具有明显的情绪类型区别,对表演者的情感刺激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对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服装表演是综合的艺术形式。对服装内涵的理解、肢体动作的运用,以及对音乐氛围的配合是实现情感的个性化表达的几个要素。如同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表演者对同一件作品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效果都有所不同。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是服装表演的魅力所在。郁达夫先生曾说:“艺术家不明技巧的时候,当然产生不

9、出最好的艺术品出来的。但是技巧之得用的地方,只在艺术冲动旺盛的时候。若内部的要求一点儿也没有,单凭了技巧的熟练,率尔就可以创作的说话,那么,世上的艺术家可以不要,我们也可以把艺术拿来当作平常的工业出产品看了。”“”(p6)服装表演同样需要“内部的要求”,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表演者从对心理意识、肢体动作,以及外在氛围的综合运用,最终构成了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实现了表演效果。参考文献华梅服装美学【M1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8121昊卫刚时装模特培训教程fMl北京:中国纺织出版:i&2000-9【313郁达夫艺文私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理论研究 大众文艺的自然特性

10、,且以“曲”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与文辞紧密结合,而西方戏剧则主要以对话为主。自然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个常规的表达内容,还是种思维方式。我们看到,戏居,1tt作与欣赏,正是以这种习惯性的视角展开的。就象足林黛玉听到远远传来的牡丹亭之曲时,不觉惆怅感怀,而这时对丁戏曲的审美其实已被完成了,这种审美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写意性,对于戏剧中蕴含的对宇宙、社会或是生命的阐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刹那顿悟。这与西方关于自然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哲学的传统一直把“真实”与“表象”区别开来,把事情本身和对它们的再现区别开来,把思想和表达思想的符号区别开来。这样,自然成为一种永远不可能描述准确的存在,自然

11、与描述自然的文本或是符号永远是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而人则成为了一种“符号”的动物,生活在自己建构的世界之中。中西方戏剧的差异是存在的,中西方各自的特点也是值得互相学习和效仿的。相对而言,中国的戏剧综合艺术不及西方戏剧,但它能让中国更多的人看懂听懂,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中国人多,中国人的素质参差不齐,能够照顾更多人的需要而编排中国的戏剧,那是正确的。事实上,只有那样的文化,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文化。二、中国戏剧的根本问题中国戏剧剧种的建立本身是根源于官方与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需要,发源于王侯将相之家和宫廷,但是义不同于欧洲的寓廷戏。这种非根源于大多数观众群的欣赏而产生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注定是一种“大

12、雅”的艺术审美形式,这种“大雅”本身不会存在着太多的接受者。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戏剧一赢保留着当时的唱腔、表演形式与剧本模式,这种保留,方面是国粹的传承,一方面很容易走向拟古守旧的误区。 。据统计,目前对于戏剧有爱好的主体欣赏者只限于离退休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和大学生,这种人远远不能和电视观众与电影观众的人数相比。戏剧和观众缺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编”、“演”、“看”相脱节,造成了整部戏不能和观众合而为一的局面。这一点是和当代戏剧的诞生时代是分不开的。在戏剧诞生后不久,就出现了电影、咆视等媒体,戏剧在经过一开始的高潮之后便出现了一种危机。尽管一开始戏剧和电影有过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定军

13、山的问世,但是实际上这种合作只是技巧上的合作,并没有融合到审美意向的本身。中国的戏剧在一开始就错失了与传媒合作的机会,结果导致戏剧本身的单调,进而产生一种对于戏剧的拒绝。在中国目前,由于电影、电视的编剧的兴盛。戏剧文学家变成了少之又少的个体,专门的戏剧文学家更是风毛麟角。缺乏好的戏剧文学家,就会导致优秀剧本的缺乏,再加上戏剧艺术表演人才的紧缺,就没有优秀的戏剧。当前,中国的戏剧尽管走向了话剧和现代剧目,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大量不合时宜的古戏仍旧存在。针对以改革为主,从而寻找中国戏剧的出路的观念,当下的学术界一直有一种接近主流的声音,那就是“土洋结合”。但是这种以借鉴和结合为主的

14、改革方式一直也遭受着学术界的批驳,有的学者就认为“传统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只能在保留自身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中国传统戏剧的精粹,不仅在于讲究嚼念做打,还包括独特民族音乐的伴奏。用现代交响乐或其他西洋乐器伴奏,是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种篡改和破坏。”其实这种改革实际上是一种“输血”,无非是改变戏剧的表演样式,从而充分借鉴西方好的艺术,利用新奇感来重新唤醒人们对于戏剧的好奇。这虽不是本质的改革,但是这种改革认识到了当下戏剧存在问题的一点,那就是戏剧缺乏新意,并有拟古守旧的倾向。三、对中国戏剧发展的看法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不可缺失的特点就是娱乐性,欣赏性,而不是当下戏剧习惯的高台教化。特别是在大众传媒时

15、代,戏剧更不能代表大众的普遍欣赏,深层次的阅读需要时间和文化底蕴,戏剧要想获得公众认可,必须要走公共接受的路线,那么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对戏剧发展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提升戏剧文化层次、满足幕层民众最摹本的文化需求等。针对戏剧当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作用,迸一步加强引导、规范和调控的力度,抓好政策措施的制订落实,如设立基金支持戏剧艺术演出,进行公益性演出补贴等,丰富演出类型,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如戏剧艺术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政府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力引进和培养各

16、类戏剧演出人才,通过提高人才待遇,改变分配方式,加强人才的包装、宣传等,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营造有利于戏剧人才创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和演出自身的不断持续引导,倡导健康向上的消费习惯和文化意识,努力培育一个观众与戏剧艺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戏剧演出市场;再就是要不断规范补贴办法,使普通收入的市民能欣赏到高雅的戏剧艺术,从而培育戏剧艺术消费者群体,逐步使享受高雅的戏剧文化成为市民日常消费的一部分,使戏剧重新拾起其最重要的特色当场直接交流性,服务于大众。当下的戏剧文学家普遍存在着一种趋势,那就是文化心态的衰老,所谓文化心态的本质意义,就是文化生态中最深邃、最柔软的部分。而当前戏剧创作的日益工具化,使创作者压力过重、笔头艰涩、缺乏灵气。即使是一些青年创作者也受固有思维模式的较深浸染,时常作老气横秋状,心浮气躁。审美趣味远离自己的同龄人,远离时代精神。文本创作偏于保守,戏剧范式偏于老年人的接受心理,这是戏剧艺术发展走向畸形的两个重要表现。再加上创作者结构失衡、年龄老化,最容易导致创作心态复杂老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