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76562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第 1 页 共 25 页第第 1 章章 CMM 与软件过程改进与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的建模主要使用过程建模语言 PML。PML 最基本的功能是用来描述和定义过程、建立过程模型。CMM 的基本框架:1.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2.可重复级: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3.已定义级:用于管理和工程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4.已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着详细的度量标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宣的认识和控制。5.优化级:不断地、持续地进行过程改进。改进方向:1.初始级的改进

2、方向:建立项目过程管理。实施规范化管理,保障项目的承诺。2.可重复级的改进方向:总结已实施的各种项目的成功经验,使之规则化。3.已定义级的改进方向:着手软件过程的定量分析。4.已管理级的改进方向:防范缺陷,主动进行技术改革管理,进行过程变更管理。5.优化级的改进方向:保持持续不断的改进软件过程。公共特性:1.执行约定2.执行能力3.实施活动4.度量和分析5.实施验证软件过程评估所针对的是软件组织自身内部软件过程的改进问题,目的在于发现缺陷,提出改进方向。软件能力评价是对接受评价者在一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能否完成特定项目的能力考核,即承担风险的系数大小。ISO9001 与 CMM 的比较1.CM

3、M 模型明确强调持续的过程改进,而 ISO9001 只要求质量体系的最小保证。2.CMM 模型只关注软件,而 ISO9001 适用于更大的范围。CMMI 的表示法:1.阶段式:强调的是组织的成熟度,从过程域集合的角度考察整个组织的过程成熟度阶段,其关键术语是“成熟度”2.连续式:强调单个过程域的能力,从过程域角度考察基线和度量结果的改善。其关键术语是“能力” 。CMMI 级别:1.初始级:以不可预测结果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2.已管理级:以可重复项目执行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3.严格定义性:以组织内改进项目执行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4.定量管理级:以改进组织性能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5.优化级:以可快速进行重

4、新配置的组织性能,以及定量的、持续的过程改进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CMM 与 CMMI 的比较 1.CMMI 强调了对需求的管理,有两个过程域说明。CMM 只有一个过程域2.CMMI 加强了对工程管理的重视,CMM 只一个 SPE 关键过程来要求和指导 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第 2 页 共 25 页3.CMMI 强调了度量,CMM 没有专门的要求4.CMMI 强调了风险的管理,CMM 只一个过程。PSP 是一种可用于控制、管理和改进个人工作方式的自我持续改进过程,是一个包括软件开发表格、指南和规程的结构化框架。CMM 软件企业中有关软件过程的宏观管理,面向软件开发单位,PSP 则侧重于企业中有关软件

5、过程的微观优化,面向软件开发人员。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第 3 页 共 25 页第第 2 章章 J2EE 与与.NET 平台平台第第 3 章章 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是一类软件,而非一种软件中间件不仅仅实现互联,还要实现应用之间的互操作中间件是基于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网络通信功能中间件的基本分类:1.底层型中间件2.通用型中间件3.集成型中间件中间件的详细分类:1.通信处理(消息)中间件:在不同平台之间通信,实现分布式系统中可靠的、高效的、实时的跨平台数据传输。2.事务处理(交易)中间件:由事务处理中间件、通信处理中间件以及数据存储管理中间件须组成。3.数据存储管理中间件。4.W

6、eb 服务中间件5.安全中间件6.跨平台和构架的中间件7.专用平台中间件8.其他中间件构件技术与中间件1.中间件构件存在的基础2.面向需求的构件应用3.使业务逻辑容易划分:提供业务的分隔和包容性4.构件的封装、设计与实现隔离5.隔离应用构件与复杂系统资源6.符合标准的交互模型7.软件重用8.提供对应用构件的管理9.构件思想对中间件的作用在分布的环境中统一使用这些资源中间件的设计目标是互操作中间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中间件不是最终的应用中间件有可配置性的需要中间件的发展趋势:1.规范化2.构件化和松耦合3.平台化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第 4 页 共 25 页第第 4 章章 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二层计算

7、模式的问题:1.数据库服务器成为瓶颈,而且不能够靠升级硬件解决;2.开发工具缺少批量处理功能,不能够迅速处理大量的数据;3.业务规则的改变会引起客户端软件的变化,从而需要重新部署、升级大量的客户端软件。应用服务器的作用:1.可升级性:负载均衡技术2.分布式处理3.可重用的业务对象4.业务规则5.跨平台集成应用服务器的用途:1.集成遗留系统和数据库2.为 Web 站点提供支持3.开发 Web 集成系统4.个人计算机的部署5.电子商务1)业务逻辑的实现与扩展2)稳定可靠的性能3)快速有效的开发模式6.性能管理负载均衡技术:1.负载分配算法:精确遥负载分配2.基于统计的负载分配在应用服务器本身的实现

8、上有:基于进程和基于线程的两种方式应用服务器的类型:1.根据技术实现分类1)操作系统型2)集成型3)插件型4)独立型2.根据功能分类1)事务服务器2)知识服务器3)带有集成开发工具的应用服务器4)瘦服务器5)主机访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成本1.采用应用服务器体系是一种长期的、企业级的投入2.中间件获取成本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第 5 页 共 25 页3.新的思维方式4.软件的重用应用服务器发展过程与方向1.基于 Web 的中间层服务2.基于事务处理的中间层服务3.综合性中间层服务应用服务器的选择1.生产性和复用性2.可伸缩性和可靠性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第 6 页 共 25 页第第 5 章章 Web S

9、ervice 及其应用及其应用Web Service 是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相互通信的一项技术Web Service 模型中的角色:(1) 服务提供者:定义并实现 Web Service,使用描述语言对 Web Service 进行详细、准确、规范的描述,并将该描述发布到服务注册中心供服务请示者查找并绑定使用。(2) 服务请求者:Web Service 的使用者。(3) 注册服务中心:(可选)服务提供者在此发布他们的服务描述,而服务请求者在服务注册中心查找他们需要的 Web ServiceWeb Service 模型中的操作:发布、查找、绑定。Web Service 中的常用协议:(1) WSDL

10、描述的重点是服务,包含:Service Implementation Definition 和 Service Interface Definition.服务实现定义中包含 Service 和 Port 描述WSDL 文档是按照 WSDL 语法规范描述某个特定 Web Service 的文档,是一个简单的 XML文档。WSDL 文档是由程序使用的。目标是描述如何使用程序来调用 Web Service(2) UDDI用于描述、发现、集成 Web Service 的技术,它是 Web Service 协议栈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可以灵活地发布和查找 Web Service。UDDI 技术规范包括:U

11、DDI 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商业组织和 Web Service 的 XML SchemaUDDI API:用于查找或发布 UDDI 数据的方法,基于 SOAP。UDDI 商业注册服务:是 Web Service 中的一种基础设施。UDDI 定义数据结构:businessEntity、businessService、bindingTemplate、tModel使用 UDDI 注册 Web Service 的步骤:为 UDDI 条目建立模型,将 UDDI 适配卡注册到UDDI 注册中心。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第 7 页 共 25 页第第 6 章章 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面向事务处理的传统数据库的问题:

12、系统的响应问题、数据集成问题、数据的动态集成和更新、历史数据问题、决策操作问题。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方面,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信息系统相关。)、集成的(最重要的)、非易失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数据仓库反映历史变化的属性:-数据仓库的数据时间期限为数年、几十年。-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仅仅是一系列某一时刻生成的复杂的快照。-数据仓库中一定会包含时间元素。与数据仓库技术相关的其他概念:维:数据按维来组织的,维同时也就构成了数据仓库中识别数据的索引。上卷:指在数据仓库的应用中,从较低层次的数据开始逐步将数据按照层次进行概括处理下钻:

13、指从数据仓库串的高层数据开始逐步走向底层数据,探索、了解概括性数据的具体细节。数据立方体:是包含用户需要观察数据的集合体,它提供企业所感兴趣商业事务。聚类:指收集了基本事务数据的结构。数据仓库与传统数据库的比较比较项目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内容当前值历史的,归档的,归纳的,计算的数据数据目标面向业务操作程序、重复操作面向主题域,分析应用数据特性动态变化、更新静态、不能直接更新、只能定时添加、更新数据结构高度结构化、复杂,适合操作简单、适合分析使用频率高低数据访问量每个事务一般只访问少量每个事务一般访问大量记录对响应时间的要求计时单位小,如秒计时单位相对较大,除于秒,还有分钟,小时数据仓库的概念结构

14、:包含数据源、数据准备区、数据仓库数据库、数据集市/知识挖掘以及各种管理工具和应用工具。数据仓库的参考框架:数据仓库基本功能层、数据仓库管理层和数据仓库环境支持层。1.数据仓库基本功能层:包含数据源、数据准备区、数据仓库结构、数据集市或知识挖掘库,以及存取和使用部分。数据源:指存储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来源。数据准备区:由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过滤和匹配、数据净化处理、表明数据的时间戳、确认数据质量以及数据抽取和创建等操作组成。数据仓库听功能结构:由数据重整、数据仓库创建和元数据管理组成。数据集市或知识挖掘库:包含求精与重整、数据集市/知识挖掘创建、元数据管理。数据仓库听数据存取与使用:分成数据仓库

15、存取与检索、数据仓库分析与报告。2.数据仓库管理层:由数据仓库的数据管理和数据仓库的元数据管理组成。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第 8 页 共 25 页数据仓库的数据管理层:包含数据抽取、新数据需求与查询、数据加载、存储、刷新和更新系统,安全性与用户授权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归档、恢复及净化系统。数据仓库的元数据管理层:负责数据仓库所使用的元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词汇表管理,元数据抽取、创建、存储和更新管理,预定义的查询和报表以及索引管理,刷新与复制管理,登录、归档、恢复与净化管理。3.数据仓库的环境支持层:由数据仓库数据传输层和数据仓库基础层组成。数据仓库的传输层:包含数据传输和传送网络、客户

16、/服务器代理和蹭件、复制系统以及数据传输层的安全保障系统。数据仓库的基础层包含:系统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存储系统和处理系统。大众观点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泉。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企业级数据仓库部门级数据仓库OLAP 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予以组织,以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前端工具: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数据仓库的开发、实施步骤:(1) 业务需求分析(2) 逻辑模型设计(3) 物理模型设计(4) 数据抽取、清洗、集成、装载(5) 数据仓库的管理(6) 数据的分析、报表、查询。(7) 数据仓库性能优化及发布。数据管理技术(1) 大批量数据管理(2) 数据仓库的高效索引与数据监视技术(3) 元数据管理技术(4) 数据压缩技术(5) 复合键码技术数据存储技术(1) 多介质存储设备的管理技术(2) 数据存储的控制(3) 数据的并行存储与管理(4) 可变长技术(5) 锁切换技术数据仓库接口技术(1) 多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