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72523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大量的人、财和物的投入,需要借助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研制和开发。21 电算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所谓系统开发,就是指研制和建立一个经济有效的电算会计信息系统。本节以软件工程的原理介绍几种系统开发方法。211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概述为提高所开发软件系统的质量,缩短开发时间,减少开发和维护费用,便于软件开发和维护人员之间的协作、交流,我们通常采用工程化的方法来开发软件。软件工程的范围很宽,可以覆盖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具与环境、软件经济学、软件心理学、软件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本书以软件

2、开发技术为重点。软件开发技术又可区分为形式化方法与非形式化方法两个分支,前者以形式化的程序变换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多流行于学术界;而后者旨在用工程化方法生产出高质量、易维护的软件产品,多流行于工业界。本节以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技术为主介绍软件工程。软件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程序软件软件产品”三个阶段。与此相应,软件开发技术也从早期的“各行其是” ,经过 70 年代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发展到以后的“工程化”的方法来开发软件。多年以来,许多实用的软件开发技术应运而生。如本节要介绍的基于瀑布型生存周期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术,基于原型生存周期模型的“快速原型开发法” ,还有近年来流行的面向对象的开

3、发方法等。总之,软件生产的“工程化”思想,具体表现在生产的阶段性和突出文档的重要性这两方面。 把生产过程划分为阶段是一切工程化生产常用的方法。如生命周期法将生产的周期划分为:可行性分析与计划一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一程序设计一组装测试一确认测试一使用和维护等诸多阶段,如图 2-1 所示。这不仅有利于控制生产的复杂性,而且当开发过程中发生错误时,能够把返工限制在较小的范围,避免动辄进行大面积的返工,甚至推倒重来的情况发生。“软件产品=程序十文档” 。完整和标准的文档,是现代软件产品的重要标志,软件工程方法的特征之一,就是每个阶段都要产生规定的文档,作为该阶段产品。在开发时期,文档是阶段之间传递

4、信息的媒介;在运行时期,文档更是维护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依据。212 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电算会计系统的生命周期,是指从系统开发任务的提出,通过系统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几个阶段,到系统更新,重新提出新系统开发任务的全过程。图 21 系统生命周期从旧系统的消亡到新系统的诞生,这种周而复始,新老更替的循环过程有以下特点:1开发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2开发是一个循环过程,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3用户至上,每一个开发阶段及开发步骤不仅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而且要得到用户的认可。按照生命周期进行系统开发的方法称为生命周期法。它包括八个阶段

5、:第一阶段是可行性研究与计划。了解客户的要求及现实环境,从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研究并论证本软件项目的可行性,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制订初步项目开发计划。 第二阶段是系统分析。确定被开发软件的运行环境、功能和性能要求,对现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并编写用户确认、测试准则,为概要设计提供用户需求说明书。第三阶段是概要设计。根据软件需求说明,建立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间的关系,定义各功能模块的接口、控制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或数据结构,规定设计限制,制定组装测试计划。第四阶段是详细设计。对概要设计中产生的功能模块进行过程描述,设计功能模块的可行性研究与计划确认测试使用和

6、维护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组装测试内部细节,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为编写源程序代码提供必要的说明,建立“模块开发卷宗” 。第五阶段是程序设计。将详细设计说明转化为所要求的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语言书写的源程序,并对编写好的源程序进行单元测试,验证程序模块接口与详细设计说明的一致性。第六阶段是组装测试。根据概要设计中各功能模块的说明及制定的组装测试计划,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程序)逐步进行组装和测试。第七阶段是确认测试。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中定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及确认测试计划测试整个软件系统是否达到了要求,并提供最终的用户手册和操作系统。第八阶段是使用和维护。对投入运行后的软件系统进行修

7、改,以改正在开发阶段产生、在测试阶段又未发现的错误,使软件系统能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并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扩充和性能改善。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和成果作出客观评价,由用户认可。在各个阶段之间的工作转换是通过各阶段的不同文档资料来完成的,而各个阶段的任务则由一系列工程化的方法和工具来实现。其中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是系统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它们是整个系统开发的核心内容,开发的难度较大,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在系统分析阶段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有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和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在系统分析阶段的相应的软件工具,有信息关联图、管理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等。本书着重介绍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

8、和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213 原型法原型法系统生命周期法是基于两个最基本的假定:一是系统的目标反映了用户的要求,二是系统开发的环境,包括系统内部的关系都不发生变化。但是,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和周期时间的延续,用户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用户需求的多变和循环条件的不确定性,动摇了系统生命周期法的前提。使用生命周期法开发的系统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它与用户多变的需求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以致系统开发成功率较低,因开发周期过长而不了了之的现象屡见不鲜。 传统的生命周期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于是人们提出了原型法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一、原型法的概念一、原型法的概念原型即初始模型,表示某种产品的最初形态,对

9、于系统开发则指的是该系统的早期版本。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获得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投入少量人力和物力,尽快建立一个原始模型,使用户及时运行并看到模型的概貌和初步使用效果,然后,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开发人员据此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把它作为原型。如此循环迭代,直到得到一个用户满意的模型为止。从原型的基本思想中可以看到,由于用户能及时看到系统模型,因而在循环迭代修改和完善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日益明确,从而消除了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同时从原型到模型的生成,周期短、见效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作为一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原型,它最终应含有如下主要特征:1主要功能的程序模块;2会计数据库;3主要会计报表

10、;4用户界面;5与其它系统的接口。二、建立原型的过程二、建立原型的过程原型法的运用,是随着用户和开发人员对系统认识和理解的逐步加深,而不断地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其整个开发过程可以分成如下几个步骤:1确定初步需求。根据用户基本需求,对系统给出初步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包括各种功能的要求、数据结构、菜单和屏幕、报表内容和格式等要求。这些要求虽是概略的,但是最基本的,易于描述和定义。2设计初始原型。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开发出一个可以应用的系统,它应满足上述由用户提出的基本要求。3试用和评价原型。在试用中用户能亲自参加和面对一个实在的模型,能较为直观和明确地进一步提出需求,提出修改意见。4修改和完

11、善原型。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以得到新的系统原型,然后再进行试用和评价,这样经过有限次的循环反复,逐步提高和完善,直到得出一个用户满意的系统模型为止。原型法的开发流程如图 2-2 所示。原型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它的开发周期短,见效快,可以边开发边使用,较适合于开发环境和管理体制多变、系统结构不稳定的情况。但是,开发系统采用原型法,其初始原型设计较为困难,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就容易陷入 “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的被动局面。图 2-2 原型法开发流程三、初始原型的构造原则三、初始原型的构造原则原型法的实质是构造一个原型,以尽快明确用户需求,适应变化的开发环境。但是如何才能构造一个系统的初始原

12、型呢?构造系统原型可以从如下三方面考虑:1尽可能利用现成软件和模型来构造原型。随着软件产品的商品化,这种积木式产生原型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会大大减少开发费用,缩短开发周期。2按最小系统原则构造一个规模较小、基本能反映用户系统需求的原型,经用户评价和迭代修改,再补充完善系统的其余部分。按最小系统原则构造原型并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求能反映用户要求的主要特征,满足用户的基本要求。3利用高效率软件工具生成原型。如第四代语言较第三代语言编程能力和编程效率高出很多,因而利用第四代语言可大大节省编程时间,缩短开发周期。四、原型法对开发环境的要求四、原型法对开发环境的要求原型法不仅要求快速构造出一个用户

13、满意的系统模型,而且还要快速地响应用户提出的修改要求。这就对原型法的工作环境有所要求。这要求具体而言就是:1高级的第四代语言。利用该语言能支持结构化程序设计,实现自动编程,以简化编程过程。2交互式工作环境。交互式工作环境能快速地完成用户提出的修改要求。3数据字典管理系统。利用它可以保存开发系统中各种文件、表格和数据的各种信息,它还能辅助生成与数据字典有关的内容。4屏幕编辑器和文档编辑器。它们能快速生成用户要求的屏幕格式,能够自动化保存和维护各种文档资料。5报表生成器。它能快速生成各种报表。6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对数据进行存取和查询。由上述几点可知,原型法对开发环境的软件支撑工具要求颇高,随

14、着软件工具的日臻完善,原型法的运用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2 初 步 调 查可行性分析研究是生命周期法的第一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调查会计系统的现状,明确用户的基本要求,了解现行系统的运转情况、开发条件和环境,明确新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编制可行性报告,提出多种设计方案,以供用户审查和决策。如果开发是可行的,即可转入系统分析阶段。可行性分析首先从调查研究开始。首先,必须由用户单位决策层提出开发电算会计系统的项目任务书。任务书的内容应简洁明了、完整而具体,为今后的开发工作指明方向,作为系统开发工作的依据。其次,开发人员以开发任务书为依据,对现行系统及周围环境进

15、行初步综合调查,为可行性研究和制订新系统总体规划提供依据。221 初步调查的内容初步调查的内容初步调查的内容可归结如下:一、企业及财务部门的状况一、企业及财务部门的状况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和近期应完成的生产经营任务。同时应弄清企业的管理现状和组织机构状况,包括人、财、物的使用情况,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划分,内部分工及业务往来,以及生产流程和经济效益等等。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调查研究的重点。调查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财务部门人员组成和人员分工、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帐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是否合理、财务人员对开发新系统的设想和要求、现行会计

16、信息系统的信息分类的合理性、财务管理水平等。二、开展电算化的基础工作二、开展电算化的基础工作一方面,要弄清现行财务部门的工作是否规范,管理是否科学,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另一方面,要了解计算机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如计算机的型号、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员、用于企业管理的内容、计算机的培训情况等。三、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三、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走向市场,会计部门与外界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这种联系也是调查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业务流程图来对之进行描述。四、对电算会计的要求四、对电算会计的要求对电算会计的要求可从决策层、管理层和使用层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公司或厂级领导对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意见、改进的建议和对建立新系统的要求等;其次是财务管理部门对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意见,以及对相关的业务上有往来的子系统的改进要求;最后是财务人员对现行的业务流程的改进意见,对记帐凭证、帐册和报表的改进意见等等。22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对象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