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68816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6 6 章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16.1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难点归纳 1 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 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 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 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 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

2、从而使 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 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 ,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 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 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 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 少。从 IS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 LM 移动,进而 影响收入水平,而

3、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 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 AD 曲线越平缓;相 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 大) ,则 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 AD 曲线也越平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增加) ,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AM,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 3总供给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 ,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 技术决定的。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

4、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其中,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y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KNfy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 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 增加。如图 6-1 所示。),(KNfy 图图 6-16-1 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 4 4潜在就业量与潜在产量潜在就业量与潜在产量 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此时的失业率不为零,而是处于自然失业率。在短期,可 以认为

5、潜在就业量为一个外生变量,长期它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长。而潜在产量就是在 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KNfy 5 5劳动市场劳动市场总供给由总就业水平决定,而总就业水平又由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即:。sdNN而,其中为实际工资,成反向变动关系,即劳动需求函数向右)(PWNNddPW PWNd与下方倾斜;,劳动供给函数为的增函数。)(PWNNssPW6 6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又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 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 总供给曲线。

6、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 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 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 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 衡位置。如图 6-2 所示。图图 6-26-2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7 7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两个假设为:(1)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2)人们有“货币幻觉” ,只注意 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理解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应该从满足充分就

7、业量时候的()开始。当价格上升到时,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00, py1p10 PW少,要求货币工资增加,恢复原值,就业量不变,总供给不变。当价格下降到,11 PW2p增加,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而货币工资又不能减少,所以导致厂商减少劳动力供给,20 PW就业水平小于均衡状态,总供给减少。如图 6-3 所示。图图 6-36-3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8 8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其经济含义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前,经济社会能够以大致不变的价格0y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了后,不管价格被提到何种程度,国民收入不会增0y长

8、,只会出现通货膨胀。这种假设反映了萧条时候,由于存在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和资本, 所以能够在保持一定价格水平的情况下,保证国民收入的增长(如图 6-4 所示的实线部分) 。图图 6-46-4 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9 9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 宏观经济波动(萧条、高涨和滞胀) 。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就是说,他 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 给曲线。 1010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总需求曲

9、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1) 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凯恩斯 情形;另外一种为古典情形。 在凯恩斯情形下(如图 65a) ,扩张的财政政策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同样,扩张的 货币政策,即名义货币量的增加,也不对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在古典情形下(如图 65b)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不能改变产出,而只是提 高价格。对于货币政策还有如下著名的古典结论: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利率和实际产出维持不变。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存量的变 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实际产量(产量、就业)无一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货 币是中性的

10、。图图 6-56-5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常规总供给曲线情形下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 说明政府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条曲线相交于何处。 图 6-6 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图图 6-66-6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有弹性的)部分,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时,总需求 曲线的移动,比如 6-6(a)图中从 AD1移动到 AD2,这时产量较大的增加只伴随着价格以 较小的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弹性较小)部分,经济接近于其生产 能力。这时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在

11、 6-6(b)图中从 AD3移动到 AD4,产量增加很少, 而价格却显著上升。 (3)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图 6-7 说明了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这里考虑的是由于经济中企业的设备投资增加 而造成生产能力增大的情形。这时,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从 AS0移动到 AS1。如果经济 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而且总需求曲线是相当无弹性的,比如说,图 6-7 中的 AD1,那么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将明显低于初始价格水平。另一方面,如 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比如说,图 6-7 中的 AD0,则总供给曲线移动 的效果不大。这是因为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表明了经济中存在着

12、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 加的生产能力对于生产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水平的影响都很小。6-76-7 生产能力增加的效应生产能力增加的效应 图 6-8 描述了从国外购买的投入品(比如石油)价格上涨的效应。这时总供给曲线向 上移动。从微观角度看,为了使厂商愿意生产与以前相同的产量,它们必须能得到更高的 产品价格。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使这时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价格水平也会上升。图图 6-86-8 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的效应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的效应 1111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即产品市场、货币市 场、劳动市场和总量

13、生产函数。 以短期总供给模型而论,存在着四个方程,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tysgrI)()((式中,g 和 t 分别为政府购买和税收)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LyLPM劳动市场均衡条件:WWPWNf,)(总量生产函数:),(KNyy 从上面四个方程可以确定 y、N、r 和 P。 以长期总供给模型而论,也存在着四个方程: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tysgrI)()(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LyLPM劳动市场均衡条件:PWNhPWNf)(,)(式中,f和h分别为劳动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总量生产函数:),(KNyy 通过四个联立方程,可以求得y、N、r和P的数值。6.26.2 考研真题

14、与典型题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2.16.2.1 概念题概念题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上海理工大学 2004 研) 2总需求函数(武大 2001 研;中国海洋大学 2001 研) 3劳动供给曲线(labor supply curve) (中央财大 2000 研) 4劳动市场均衡 4.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对外经贸大学 2007 研) 5总供给曲线 6总需求曲线 7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 8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9凯恩斯的 ASAD 模型 10修正的凯恩斯的 ASAD 模型 1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2.26.2.2 简答题简答题 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通过哪些

15、途径扩 大总需求?(人大 2002 研) 2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复旦大学 1998 研) 3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有什么不同?(人大 2000 研) 4 “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有 这种差别?(人大 1996 研) 5.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研) 6解释以下概念,说明其内涵和联系:总需求、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 (天津财大 2000 研) 7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 。请就此分别 作简要说明。 (武大 2000 研) 8总需求

16、曲线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 9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10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1说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胀”状态的。 (华 中科技大学 2005 研) 12假设工人同意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按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名义工资水平提供相 应的劳动供给。试问: (1)当在这一年内价格水平从 P0增加到 1.05P0,再到 1.1P0时,图 6-9 中的劳动力 供给曲线将如何变化? (2)当价格水平按(1)中假定上升时,劳动力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化? (3)经济的实际就业水平如何变化?图 6-9 价格水平和劳动需求 13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将如何? 14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 模型和 AS-AD 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