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批判理性主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667984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批判理性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批判理性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批判理性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批判理性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批判理性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批判理性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批判理性主义(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批判理性主义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证伪主义的方法论 第三节 证伪主义的科学观 第四节 证伪主义的政治历史观 第五节 证伪主义的本体论 第一节 概述一、代表人物1波普2沃金斯 卡尔波普(Karl Popper,19021994 年)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是20世纪批判极权主义最重要的人物 ,也是这一科学空前发展世纪之最重要 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巧妙地批评了很多 主流哲学观点。但他朋友很少,学术界 也鲜有人皈依他的思想。他甚至为他最 出色的学生所背弃。波普的追随者很少 成为著名大学有势力教授的。尽管有这 些批评和挫折,不过波普仍将在世界各 地普通读者中广受欢迎。他对开放的胸 怀和观念自由交

2、流的呼唤,将继续深得 读者之心。他的著作总是充满洞见,从 而使他成为二十世纪哲学家中,少数在 未来仍广受读者关注的人物。 卡尔波普 Karl Popper二、形成1时间:大约20世纪的6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 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2批判理性的意思:证伪或否证。3基本特点: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科学与非科 学的界限问题,对待真理的态度。 三、发展过程130年代,与逻辑实证主义的方向一致。研究的逻辑(石里克主 编的科学世界观论丛之一),1950年更名为科学发现的逻辑, 基本的思想与逻辑实证主义有一致,也有区别。240年代之后,为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做论证,转向社会在政治领域 ,研究社会政治哲学。历史主义

3、的贫困(19441945),开 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360年代后,思想成熟,深化批判理性主义或证伪主义的思想,深 入研究了本体论的一些问题,如三个世界理论。猜想与反驳( 1962),客观知识(1972),自我及其大脑(1977,与生理 学家艾克尔斯合著)。470年代末期,被拉卡托斯的精致的证伪主义思想所取代(兴起于 60年代中期),但其政治哲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被当作现代自 由主义政治学说的一个部分。第二节 证伪主义的方法论一、反逻辑实证主义二、证伪主义原则一、反逻辑实证主义1反归纳法 (1)过去重复不能证明今后必然重复,也不能保 证今后或然重复。(2)从数学的概率来看,过去无论多

4、么丰富,也只 是有限的,而未来是无限的,有限对无限的概率只 是零。(3)不存在纯粹中性的经验,经验总是渗透着人的 某种知识背景。2反经验证实原则(1)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包含的经验是无限的,任何 单个的经验都是个别的,有限的,有限的经验并不能证明 无限性的科学理论。(3)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的总结。因为任何的经验都是 有限的,特称的,对经验的总结也总是不完全的,有限的, 所以理论并非是与经验一致才是科学的,经验即使证实了一 个理论也不能表明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科学理论是统一性整体,从整体中脱离出来的有限 的、单个的经验是没有意义的。3以假说演绎代替归纳法(1)科学理论先于经验而产生,是

5、一种科学家针对 经验而提出的自由创造的假说。(2)科学家以假说为前提,演绎出与经验相关的理论 ,并且把它们与现实中的经验联系起来,以现实的经 验来检验科学理论。(3)经验对科学理论的检验不是证实,因为经验无法 在证实理论,检验的目的只是表明科学理论是否能够 解释现实问题。(4)科学理论也是不能完全证实的,因为科学是假说 ,不可能完全在正确。二、证伪主义原则1科学理论只能被经验所证伪 (1)原因: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一种假说,不能完全正确,所以也不能被证 实,反之,它却包含了错误,所以可能被否证。如果任何现实中的单个经验是科学理论的反例,就证明了该理 论的错误性,即否证了假说。归纳法是错的,所以科

6、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反之,经验事实也 不能证实一个科学理论。(2)结论所以,经验事实不能证实科学理论,但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这种可证伪性是科学理论的内在本质。2经验证伪原则(1)基本内涵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不能依据经验归纳和经验证实,而只能 依靠假说演绎和经验证伪。认识世界总是从提出一个一般性(总体性)的科学假说开始, 然后以假说为前提演绎出相关的经验性的命题或理论,并把它们 与现实所面临的经验事实和经验命题联系起来,通过经验事实来 证伪这个假说。证伪假说的目的是未来提出新的科学假说,然后再通过经验证 伪它,从而使我们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2)三个依据经验的“易谬性”:人们所获得经验常常是错误的

7、,因 此,经验是不能证实命题或理论的正确性的,我们认识 的目的就要是发现其中的错误,不断地消除错误。所以 ,证伪才是根本的。经验的“不可穷尽性”:不论是理论中包含的经验命题 ,还是现实所面临的感觉经验,都是无限的,我们所演 绎的和所感觉到的,都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经验是不 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假说的,但有限的甚至单个的否定性 的经验是可以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的。全称命题和单称命题之间的“不对称性”:科学理论是 全称命题,而我们所获得的经验是单称命题,单称命题 是不能证实全称命题的,但可以证伪全称命题。(3)本质证伪并非是消极的否定,也就算说,经验证 伪原则不是为了取消理论或假说。证伪积极的肯定,也就

8、算说,经验证伪原则在 根本上是为了发现理论或假说本身的固有的错误 ,进而纠正错误,接近真理。(4)特点证伪具有复杂性,即证伪一个理论并非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表 现经验的主观性不能随便证伪理论或假说 。理论的整体性,局部的证伪不能否定整 个理论。证伪方法也有主观性,这也影响了证伪的 结果。3划界标准(1)划界 的含义(2)反证 实性标准: 两个原因过于宽泛,把非科学的东西也纳入 到科学领域之中来。(3)提出可 证伪性标准过于紧凑:把本来是科学的命题 或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围之外。所谓划界是界定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只有那些能够被经验所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 的理论,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越强,其科学 价

9、值就越高,其认识的内容也就越丰富。4形而上学实在论原因主要是为经验证伪原则提出一个形而上学 的依据,目的在于保证真理性领域的存在 ,使证伪不至于走向无休止的深渊。观点存在一个绝对性的客观领域。它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也不在的思维之内,但它是 绝对真理的领域。第三节 证伪主义的科学观一、知识增长模式 二、科学发展模式一、知识增长模式1知识的起点是理论而不是经验2理论的本质是猜测 3理论的进步促进知识的增长 4知识的增长是一个不断逼进真理的过程 5简评1知识的起点是理论而不是经验因为理论先于观察(2)在观察的过程必须要有理解,没有理解的 观察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理解必须在一定的 理论或观点的指导

10、下进行。(3)观察和理论可以相互循环,但从归根到底 的角度来说,理论在先。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一 种先天的、与经验和观察无关的期望。(1)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因为没有 目的性和选择性的观察,不仅没有任何意义的,而 且也不会有任何结果。而这种目的性和选择性是由 科学家的理论、观点、兴趣和期望等所决定的,也 就是说,在观察之前有理论的指导。原 因2理论的本质是猜测(1)原因:理论源于灵感 (2)理论作为猜测的表现 (3)结论(1)原因:理论源于灵感从灵感特点来看,灵感是内在于人身上的一种 先天直觉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先于经验活动的非 理性非逻辑的活动能力。从最原始的角度来说,人的先天性灵感活

11、动必 然要产生结果,这就是一种对自身未来的一种期 待,这种期待作为一种总体性的看法,包含了无 限的内容,是全称命题,因而是一种理论,又由 于它是由灵感所作出的,所以只能是猜测。从经验活动的角度来说,人在经验活动过程中 必然面临各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 以自身的先天直觉能力提出一种普遍性的解答, 这是先于人的经验活动的假设,是猜测。结论: 所以, 理论的 本质是 一种猜 测。(2)理论作为猜测的表现理论是一种先天性的总体看法,没有现实经验 的依据,完全是人的直觉能力的结果。理论包含了无限的内容,已经超出单个的感性 经验的范围,不能被经验所证实。理论作为猜测,它不是对经验事实的直接反映

12、或认识,不是完全合理的,而总是包含了不合理 的错误的因素,所以总是要被经验所证伪。(3)结论理论是猜测,总是要被经验所证伪, 总是被淘汰的。3理论的进步促进知识的增长(1)理论是进步性的 (2)理论进步性的标志 (3)结论(1)理论是进步性的所以,理论不断被经验事实证伪的过程 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因为证伪理论的同时,也总是出现了新 的理论代替被证伪的理论。也就是说,证伪不是趋向虚无,而是提出 建设性的新理论。(2)理论进步性的标志a、理论表述的内容越 普遍,可证伪度越高。理 论方 面的 标志事 实方 面的 标志可证伪度:即理论 被证伪的难易程度 。可证伪度越高, 理论就越进步。这 是理论进步的

13、潜在 性。表现为两个方 面:b、理论表述的内容越 精确,可证伪度越高。理论最终要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 即要把理论和经验事实相联系起来,一个理论的 真正进步,最终要根据经验事实的检验来判断, 只有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能表明理论的进步 性,否则就要被更进步的理论所取代。(3)结论说明:理论的进步是增加知识内容,提高 知识的精确度,所以是增长,不是倒退。 理论的进步促进知识的增长。 4知识的增长是一个不断逼进真理的过程(1)逼进真理的前提 (3)逼进真理的方式 (4)逼进真理的标志 (2)逼进真理的实质 (1)逼进真理的前提形而上学实 在论符合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理论的进步性在 于多大程度上符合客

14、观真理。(2)逼进真理的实质不是认识, 而是探索。因为理论永远都是猜测,是假设, 总是包含错误的因素,永远不是真 理本身。所以,理论的的进步只是 不断地消除错误的过程。 (3)逼进真理的方式猜测、证伪、再猜测、再证伪这是一个不断反复进行,永无止境的过程。 (4)逼进真理的标志 逼 真 性 逼 真 度 a、含义:理论不断逼进真理的本性或性质。b、实质:是理论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理论是 猜测,又总是处在进步的过程中,所以必定要逼进 真理。a、含义:理论不断逼进真理的程度。b、形式定义:从理论推出的真实性内容,减去从理 论中推出的虚假性内容。c、形式化公式:Vs(a)CtT(a)CtF(a)或V

15、S(a)ST(a )CF(a)。二、科学发展模式1科学始于问题 2试错法是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 3科学发展的“四段因”模式 4从错误中学习 5简评 1科学始于问题(1) 科学理 论从问 题开始 任何的猜测都是对问题的猜测。因此由猜测所 作为的理论都是关于问题的解答。(2) 问题的 实质 是人的先天期 望不满足现实 而造成的矛盾 或不一致,表 现:一个猜测性的理论就意味科学研究的开始。所以,科学研究是问题开始的。理论与经验事实的不一致。理论与理论之间的不一致。理论内部的不一致。2试错法是解决问题的逻辑(1)原因(2)试错法的含义 (3)试错法的两个环节 (4)试错法的两个结果 (结论、主旨)

16、(5)试错法的两种具体方式 (6)试错法的三个要素 (1)原因猜测性的理论在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并不是必然 正确的,而总是包含了不合理的错误的因素,所 以,理论在解释世界的时候也只是尝试性的。也就是说理论是尝试着来解释世界的,在尝试的 过程中不断消除其中的错误因素。 (2)试错法的含义尝试解决问题,进而消除错误的方法。(3)试错法的两个环节推测、假设、猜想。反驳、批判、否证。(4)试错法的两个结果知识是猜测性的。检验知识正确性的实质是反驳、否证它。(5)试错法的两种具体方式 猜测:也是就说,首先要猜测出解决问题的 方案,提出相应的假说或理论。反驳:也就是说,要尝试着批判那些猜测性的 假说或理论,进一步否证它。(6)试错法的三个要素提出充分多了不同类型的理论或假说。 (理论要足够多)各种理论要提出足够充实丰富的猜测性内容。 (内容要足够丰富)理论及其内容要经受严格的经验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