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65201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48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来源:财政部 (02.09.13 14:15)【由普金网整理提供,普金网由普金网整理提供,普金网财税服务联盟财税服务联盟火热招募中!火热招募中!】税收问题是近来的热点。由于这几年我国税收的快速增长与 GDP 的平稳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反 差,而刺激内需又需要相应的措施,因此在税收问题上引发了不少争论。尤其在减税问题上,主张减 税的理由归结起来有三点:一是税收的快速增长产生紧缩效应,与当前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悖;二 是减税可以刺激内需扩大;三是减税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减税计划和 方案。孤立起来看,这些说法似有道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更切合实际

2、,即在我国目前的情况 下,减税有效吗?减税刺激内需是无条件的吗?税收增长带来的紧缩效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吗?值 得探讨 一、从政府配置资源的角度来分析,近年我国通过税收增长来扩大政府配置资源的份额是一个 可取的选择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机制一是市场,二是政府,两者并行不悖,而且相互补充,互为条 件。如果经济出现问题,过冷或过热,都表明市场机制运转失常,一般都需要政府来干预。尤其在经济 过冷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扩大政府配置资源的份额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配置资源,首先要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其集中的手段有三个:一是税收,二是收费,三是举债。 一般地说,其选择的顺序首先是税收、收费

3、,然后是举债。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一种内需不足的状态,这 说明市场配置资源出现功能性失调,需要政府通过扩大资源配置份额来干预经济运行,弥补市场的暂 时失调,以提升经济增长的力度。 从灵活性看,举债比调整税收制度更方便。故自 1998 年以来,政府首先选择了举债这个手段,即 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来扩大政府配置资源的份额,以促进经济增长提升(见附图)。但与此同时,并不排 斥税收手段的运用,也就是通过税收的增长来实现政府配置资源份额的扩大。这几年税收的快速增 长,客观上起到了这个作用。 从扩大政府资源配置份额这个角度来看,税收和举债所起的作用一样,而且都意味着当期的市场 配置资源份额减少。在一定时期内,可

4、支配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一定的,若政府配置的份额扩大,同 时也就表明,市场配置的份额减少。其不同之处在于给人的感觉不同,即在所谓的“财富效应“上有分 别。纳税是财富的所有权转移,归政府所有,自然也就交由政府支配;而购买国债是财富的支配权转 移,交由政府支配,但所有权不变。从都是“交由政府支配“这一点看,税收和举债毫无二致,二者都有数 量上的“挤出效应“。若认为政府干预是必须的,扩大政府配置资源的份额也是应该的,那么,是增加税 收,还是增加举债,在一定时期内是等价的。我国宏观税负明显偏低,客观上使我们具有一定的增税空 间,用来作为扩大举债的配套事项,以支持政府反周期宏观调控,并弥补政府公共职能

5、的缺位方面。 二、从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近年如大规模减税未必能够有效扩大内需,而税收 的增长却未必会抑制内需 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可以有三种路径选择:一是单一性扩张政府支出,二是单一性减税,三是既扩张 政府支出又减税。从我国当前的情况分析,更适宜于采用第一种选择,即扩张政府支出,而不是减税。 这是因为: 1、我国现行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税制结构,制约了减税对扩大内需的有效性。我国目 前的税制结构是以间接税为主体,2001 年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比重高达 65.42%(含海关代 征的两税),而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相加仅占税收收入的 24.91%。在这样的税制结构下,实

6、施减税 难免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起物价下跌,加剧持币待购的社会心理,造成需求进一步萎缩。若对个人所 得税采取减税措施,对收入分配的改善难以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可能会使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因 为这对低收入阶层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他们无税可减。若是减企业所得税,对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有 一定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近年我国“局部减税“是把鼓励企业投资的所得税抵免作为要点之一的固定 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停征作为配合。 2因此,只要税收增长带来的税收收入不变成财政盈余,把这些钱全部都花出去,从总量上看,不会造 成需求紧缩。若是将增加的税收收入更多地用于转移支付,改善社会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状况,那么,税 收快

7、速增长不但不会导致需求减少,与积极财政政策相悖而抵消力量,而且还有助于扩大社会有效需 求。 2、从投资的“规模性要求“来看,减税对企业增加投资的刺激效应较弱。我国的税收收入主要来 自于企业,家庭对税收增长的贡献虽然在日益扩大,但现在仍不是主体。在这样一种税制结构基础上, 减税主要落在企业部门,对扩大有效需求作用有限。因为企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投资的 增加,而投资的增加是有“规模性要求“的,就是说,达不到一定的资金规模,企业即使手中有钱,也没有办 法进行投资,并非给企业减少了一块钱的税收,企业就可以增加一块钱的投资。 当然减税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利润预期,从而增强民营企业投资的信

8、心。但在分配 秩序没有好转的情况下,可能是这边减税,那边却在增加收费、摊派。因此,这方面的条件没有具备,即 使减税也是白搭。与其把注意力放在相对比较规范的税收上,不如把重点放在各种非税收入的整顿 方面,减少各种五花八门的乱收费、乱摊派,比减税更有助于企业利润预期的形成,增强企业投资的信 心。这几年我国的实际情况,正是把减轻企业非税负担作为重点。 3、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趋势与市场疲软状况,其重要根源之一在于经济结构扭曲引起经济循环 不畅,在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减税来减轻企业负担,刺激消费,调动投资,作用将很有限。我国改革开 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是在两个社会区域展开的:一是城市,二是乡村。这两个社会

9、区域相对隔离,只有一 些小的“管道“使之联系起来。而现行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它们的不断升级就主要是在城市的 自我循环中形成的。城市的需求一旦饱和,“过剩“就是必然的了。这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了农村市场。 但却发现,相对隔离的农村市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还没有形成相应的需求能力。对于这种由“二 元经济结构“引致的内需不足,想靠减税来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状态 下,减税还有可能会是雪上加霜,即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社会有效需求会产生抑制作用。 既然减税的作用很小,不选择减税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靠自然性增长和管理性增长因素实 现的税收增长,未必会抑制社会有效需求的扩大。

10、相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这些年税收的快速增长, 不但没有抑制内需,而且还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通过税收这个手段,把零散的资金集 中起来,再通过规模化的政府投资,就将潜在的需求变成了现实的需求。此外,通过扩大转移支付,调节 收入差距,也有助于社会有效需求的扩大。因此,我们认为,没有理由对我国既定税制框架下近年来的 税收快速增长表示担忧。 我国税收近年为何快速增长 一、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状况 自 1994 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收 1400 多亿元(见表 1)。 1994 年全国税收收入 5126 亿元,到 1999 年突破 1 万亿元,用了

11、5 年的时间;到 2001 年,全国税收收 入突破 1.5 万亿元,只用了 2 年的时间。不难看出,我国税收增长呈现出加速之势。 那么,税收的快速增长是怎么实现的呢?只有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制度性增税“,即提高税率,或 开辟新的税种,或扩大征收范围;二是在既定的税制框架下因经济、管理、政策等因素变化而引起 税收增长。这几年税收的快速增长不是政府主动“增税“造成的,而是通过第二种途径来实现的,是以 下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见表 2)。 1、“自然性增长“因素。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规模不断 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改善,GDP 一直保持着 7%以上的持续稳定增长。

12、尤其从 2000 年起,国民经济出现 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1 年 GDP 已达 9.59 万亿元以上,这就为税源 扩大、税收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 年全年由于经济增长直接带来的税收增收达 1200 亿元左 右,约占全年税收增收总额的 46%。 2、“管理性增长“因素。这是指在现有税制框架下,税收增长是通过加强税收征管而实现的。这 几年之所以有税收的快速增长,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完善征管体系,强化征管力度,堵塞漏洞,减3少了税收流失而实现的。据测算,2001 年税务系统加强征管增收近 700 亿元左右,约占全年税收增收 总额的 26%。而“政策性增长

13、“因素多为一次性因素,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如 1999 年打击走私,关税 猛增 800 多亿元,占了当年税收增量的一半多。在其他年份,这个增收因素的作用就大大减弱了。而 2000 年、2001 年的政策性增长因素主要是优惠政策到期。 3、“政策性增长“因素。我国近年税收的快速增长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政策性减税措施,最明显 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从 1999 年 7 月 1 日起按税率减半征收,2000 年暂停征收,近两年每年 减税额达到 200 亿元。另外,还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国产设备投资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以不超出 当年所得税新增额 40%为限);房地产二级市场的税收减收 50%;对

14、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实行了多 种税收优惠,等等。这些政策性减税措施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税收的增长速度。 进一步从各个税种来分析,税收的快速增长在各个税种之间的分布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不同的 年份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见表 3)。 从 1999 年的情况来看,税收增长主要落在直接税上,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长均在两位数, 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增长达到 22.3%。间接税的增长主要落在海关代征税收,成为这一年增收的主要 因素。国内两税及营业税等大税种的增长并不高,还低于 GDP 的增长速度。 到 2000 年,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增长齐头并进,均处于超速增长的状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的增长在上

15、一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攀高到 40%以上,成为这一年税收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间接税的大头税种增值税、营业税出现了跳跃性的增长,再加上海关代征税收的增长仍处于高位,以 及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突发性增长,使间接税成为税收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直接税和间接税增长的 同时攀升,带来了 2000 年税收增收首次突破 2000 亿元。 2001 年的特点是直接税继续保持着超高速的增长,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保持在 50%上下 的增长速度。而在间接税中,连续几年处于较低增长的消费税现出加快的势头,达到 7.8%;同时,增值 税和营业税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尽管印花税出现了较大的负增长,但在主要税种的快

16、速增 长带动下,使 2001 年成为我国税收历史上增收最多的一年。 二、税收快速增长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税收对一定时期经济的影响,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税收的相对规模,亦即平均宏观税负。简 单地说,税收规模越小,其对经济的扭曲性就越小(假设税制结构等其他条件不变);反之,则越大。这 个因素可用税收占 GDP 的比重来衡量。二是税收增量的相对规模,也就是边际宏观税负。若是其他 条件不变,税收增量的相对规模越大,对经济带来的扭曲性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个因素可用一定 时期税收的增量占 GDP 增量的比重来表示。从上述两个因素出发来分析我国近几年的税收影响,可 以发现: 1、税收的相对规模不大,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力有限。近年来,我国税收占 GDP 的比重在不断地 提高,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力在增强。在以间接税为主导的税制结构下,这种不断增强的影响力的正面 效应大于其负面效应。因为间接税具有很强的可转嫁性,纳税人是 A,而负税人可能是 B 或 C。这样, 纳税人的投资、储蓄行为不易受到税收的影响而产生扭曲,即导致的“效率损失“相比于直接税要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