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63075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局面。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旧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满堂灌,偏离了“两为主”教学原则,结果是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机会。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

2、时,我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上学期学习“小数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已经明白了 030 可以写成 03 的道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道理。教师通过投影仪直观演示这一过程,启发学生得出新的结论,从而使同学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即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去重点记忆

3、标准答案。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我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复习旧知:1 分米0l 米、10 厘米010 米、100毫米0100 米,并结合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0l 米010 米0100米。同时,在写法上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 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末

4、尾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结合上述所学,完整地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突出了重点,分化了难点,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因受旧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唯恐学生学不会、说不好,所以,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缺少质疑问难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的精神,有创造的才能。学生会说的一定要让学生去说;学生说不好的,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说;要多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机会,以期学生独立完成。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无论是总结规律,还是性质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给学生创造自

5、求解答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并相互质疑问难,以求得更完善、合理的结论。特别是例3、例 4 的教学,在解答:把 070 和 10500化简但不改变数的大小;把 02、408、3 改成小数部分是 3 位的小数这两道题时,教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如:通过过渡语言向学生交待什么是化简,再结合引入新课的内容,25 元、3 元可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还可以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等,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自求解答的过程中完成的。使学生知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渗透了理论联系实际并来源于实践的道理,能够抓住错例质疑问难,及时地进行反馈矫正。培养了学生善于发

6、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总之,每一名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引导、点拨,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局面。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旧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满堂灌,

7、偏离了“两为主”教学原则,结果是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机会。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我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上学期学习“小数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已经明白了 030 可以写成 03 的道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道理。教师通过投影仪直观演示这一过程,启发学生得出新的结论,从而使同学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

8、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即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去重点记忆标准答案。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我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复习旧知:1 分米0l 米、10 厘米010 米、100毫米0100 米,并结合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

9、系,得出结论:0l 米010 米0100米。同时,在写法上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 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结合上述所学,完整地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突出了重点,分化了难点,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因受旧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唯恐学生学不会、说不好,所以,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缺少质疑问难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的精神,有创造的

10、才能。学生会说的一定要让学生去说;学生说不好的,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说;要多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机会,以期学生独立完成。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无论是总结规律,还是性质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给学生创造自求解答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并相互质疑问难,以求得更完善、合理的结论。特别是例3、例 4 的教学,在解答:把 070 和 10500化简但不改变数的大小;把 02、408、3 改成小数部分是 3 位的小数这两道题时,教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如:通过过渡语言向学生交待什么是化简,再结合引入新课的内容,25 元、3 元可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还可以把整

11、数写成小数的形式等,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自求解答的过程中完成的。使学生知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渗透了理论联系实际并来源于实践的道理,能够抓住错例质疑问难,及时地进行反馈矫正。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总之,每一名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引导、点拨,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

12、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局面。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旧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满堂灌,偏离了“两为主”教学原则,结果是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机会。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我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上学期学习“小数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已经明白

13、了 030 可以写成 03 的道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道理。教师通过投影仪直观演示这一过程,启发学生得出新的结论,从而使同学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即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去重点记忆标准答案。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

14、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我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复习旧知:1 分米0l 米、10 厘米010 米、100毫米0100 米,并结合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0l 米010 米0100米。同时,在写法上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 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结合上述所学,完整地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突出了重点,分化了难点,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3鼓励学

15、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因受旧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唯恐学生学不会、说不好,所以,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缺少质疑问难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的精神,有创造的才能。学生会说的一定要让学生去说;学生说不好的,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说;要多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机会,以期学生独立完成。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无论是总结规律,还是性质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给学生创造自求解答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并相互质疑问难,以求得更完善、合理的结论。特别是例3、例 4 的教学,在解答:把 070 和 10500化简但不改变

16、数的大小;把 02、408、3 改成小数部分是 3 位的小数这两道题时,教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如:通过过渡语言向学生交待什么是化简,再结合引入新课的内容,25 元、3 元可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还可以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等,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自求解答的过程中完成的。使学生知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渗透了理论联系实际并来源于实践的道理,能够抓住错例质疑问难,及时地进行反馈矫正。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总之,每一名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引导、点拨,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