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62779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概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保障概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保障概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保障概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保障概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概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概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政府和社会为了保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对劳动者或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 疾病、失业等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 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特征:历史性、社会性(全民性) 、互济性、福利性、安全性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和内容 (一)1.保护功能2.促进功能3.稳定功能4.调节功能 (二)内容1.社会保险2.社会福利3.社会救济4.社会互助5.社会优抚与安置6.个人储蓄保险社会保险:国家以立法形式对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去工作

2、机会的劳动者,按权 利与义务在劳动上的对等原则,实行确保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包括劳 动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立法范畴不同,社保是以国家立法形式出现是法制性的国家政策,商业保险是 根据契约自由的原则制定的,是一种任意性的买卖关系。(2)基本属性不同,社保属于福利性的,是按权利与义务在劳动上的对等原则实行 的;商保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活动,已经及损失为前提,并根据投保额来决定补 偿额,他不属于社会福利范畴,但对投保人有一定的保障的功能。(3)资本来源不同,社保是个人、单位、国家补贴;商保是投保者。(4)对象作用不同

3、,社保是整个社会的劳动者,起作用是保障老、病、残、失业者 的基本生活需求;商保对象是投保人,作用是投保者身体、财产发生意外时获得一定的经 济补偿。(5)管理体制不同,社保主管部门是政府,属于行政管理体制,商保主管部门是银 行领导下的保险公司,属独立的经济实体,属财政金融体制。 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形成社会保障功能。 三、社会保障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实事求是,科学化原理 2.方法:定量化,整体性第二章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一、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一).思想观念和制度的实践1601 年伊利莎白济贫法案 ,内容: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 为有能 力劳动的人提供劳动场所 资助老人、盲人

4、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组织穷人和儿 童学艺 提供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 从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特点: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的性质 主观目的在于组织劳动力的流动和稳 定旧的社会秩序,客观上使社会保障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基础是社会权利的 不平等(二) ,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历史背景:产业革命的完成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家庭保障体系的社会经 济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前提。各种进步的社会学说是其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其动力资产阶级发展经济进行剥削的需要是其直接原因。 2.具体实例二、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发展的原因:二战后西方产业结构进入大变革时

5、期,为消除产业工人失业带来的社 会问题,国家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护社会稳定二战后西方的社会保障观念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变化,保障意识增强。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缓和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目标为保障战后民众生活水平的需要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2.发展的特点:由国家主管的社会保障项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家政权在西方社会 经济生活中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社会保障制度向普及化、全民化方向发展,全体国民普遍享受到社会 保障。由于社会保障趋向全民化,因而西方工业国内部的社会阶层在社会政 治权利上趋于平等社会保障内容产生质的变化,由以济贫为主转向以福利为主

6、总体上社保分三个阶段,首先对特定劳动者的保障,其次是对全体劳 动者的保障,最后是对全体国民的保障;从实施社会保障的内容看,先以病、残、老、死、 生育为主要内容,后扩展为对失业者的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旧社会保障目的 而言,济贫-防贫-全民福利三、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革 面临的问题:1.经济进入滞涨时期2.失业和贫困者增多,社保开支增大,政府财政负担沉重3.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西欧各国普遍增加税收4.为维持庞大的福利开支,西欧许多国家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5.社保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而造成的副作用6.削减福利开支与保护既得的福利权利之间的矛盾冲突 困境根源 改革措施第三章 中国古

7、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产生的条件 1.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2.封建统治的主观要求 3.中国的人口大国情况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历史演变 1.西周、春秋、两汉时期的社会保障 西周 地官司徒,乡师,州长,闾胥a.掌管荒政 b.安抚民众 c.管移民 春秋时期a,提出先立民后立神 b,提出敬民、保民,争取庶民百姓、笼络百姓的思想 c,实施“有惠于民”的让步措施 两汉时期a,实行无为政治,与民休息政策b,实行“刑礼并施”的治国措施c,安抚流民,稳定生产d,实施“民为邦事”的政策,争取教民、抚民、理民、招民、诱民、救民、安 民等措施 2.唐宋明时

8、期的社会保障唐代 宋代 明代的社会保障 四、 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 社会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贷,不 必藏于己,力,不必为己是谓大同” 仓储后备思想: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救济贫民的思想 赈灾救济思想:用粮食和衣物等实物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的百姓和生活极端困难、 无法生活的人们,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生活需要的一种思想第四章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 四阶段:49-57 初创58-66 调整阶段67-78 停滞阶段78 以后 恢复阶段 第一阶段:51 年劳动保险条例 ,建立企业职工的保险制度 建立

9、国家公务员保 险制度 积极开展优抚工作 建立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建立社会救济工作 机制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五、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1. 社会保障制度(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的问题 阻碍劳动力的流通 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深化 不利于中国老龄化的实现 2. 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现实压力:a,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b,财政支付困难 潜在压力:a,非单位人口剧增;b,劳动力的流动对社会保障的要求;c,各 种所有制得形式对社会保障的要求;d,农村的社会保障要求;e,失业下岗 人员对社会保障的要求 3.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改革的目标: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基本建立起

10、资金来源多渠道,保 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完善的社会保障 体系。 改革的原则: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社会均等与效率优 先相适应;实行社会化统一管理;实行多类型、多渠道的社会保障体系。 4. 道路选择:大一统模式 区域模式 多元发展模式共识性观点:中国的社保应该是低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强调政府的责任,但政府的直接责任不宜过大,应动员 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根据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建立城乡有别的社保制 度,条件成熟后,在过渡到统一的社保体系。管理上强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第五章社会保险 一、 社会保险及特点 1.什么是社会保险含义:国家以

11、立法的形式对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及丧失工作机会的劳 动者,按照权利与义务在劳动上的对等原则实行确保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保障 制度。 2.特点:以立法形式强制执行预防各种风险的产生储存的先期性与返还的后续性资金筹集的多元性与使用的互动互济性返还待遇的差别性 二、 社会保险与相近概念的区别 三、 社会保险的类型 1. 按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划分:国家社会保险,地方社会保险,民营社会保险, 联合社会保险,企业补充社会保险 2. 按实施方法划分:强制性社会保险,资源性社会保险 3. 按实施范围划分:普遍社会保险,职工社会保险,最低社会保险 4. 按风险项目划分: 四、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1

12、. 筹集渠道:国家、个人、单位、社会捐助、基金增值部 2. 筹集方式: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式:以横向平衡为依据,测算出当年或两年内需支付的社会保 险费用,然后以支定收将这笔费用按一定的提取比例分摊到参保单位,不留储备 金。 优点:时间短,好测算,好管理,无巨额储备金,可避免因通货膨胀导 致的资金贬值;收费率采取逐年增加的方法,投保单位容易接受,减少投保者压 力; 缺点:无储备导致抗风险能力差,难以应对突发经济波动,统筹范围小,提取率差异会导致统筹困难和不利于职工流动。完全积累式:以纵向平衡为依据,对当时的人口、工资水平、银行利息 等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宏观长期测算,预算保险

13、对象在保险期间所需享受保险费用 的总量,再按照一定提取比例分摊到保险对象的整个保险期间。 优点:有 储备,扩大安全性,预先储存,可流动转移,有利于职工流动;储备金在运营中 产生的效益减轻投保人负担。 缺点:时间跨度大,预算困难;储备金投资运营有风险,保险初期收取率 高,个人与单位负担中。部分积累式:(不完全积累式)兼容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的基金筹 集方式,利用现收现付式以确保当前开支需要,利用完全积累式以满足未来支付 需求增长,具体地说部分积累式是在满足现实一定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 储备金以适应将来支出的需要,具体方法是按当前的保险费支出加上一定的储备 金提取保险金。 优点:储备有限,

14、收缴容易,投资者负担不大;时间短, 预测容易,准确。 缺点:管理难度大;中途使用这种方式,政府要承担转型成本的压力。 3. 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社会福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 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 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社会优抚安置基金其他基金4. 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存银行;投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5. 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服务管理:政事分开,钱事分开,收支两条线,征 管支三分离。基金管理第六章社会救助 一、 概念,对象1.概念:社会救助指社会成员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个人生理、心理等原 因而导致陷入生存困难,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时,由国

15、家和社会有关部门依法 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资金的接济和扶助,以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2.对象:因天灾人祸等因素而导致不接受紧急救助就无法生存的生活者。由于先天或后天而失去劳动能力者虽有劳动能力,但因客观因素导致失业、收入中断或减少而无法获得社会保险给付者。社会救助与社会救济的区别: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之前的社会救济属于慈善事业, 国家政府救济以及其他民间互济行为救济者与被救济者的地位不同,社会救济是一种 自上而下的恩赐性行为,接受救济者付出尊严趋从的代价,救济者没有把对贫困者的 救济看成是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贫困者应享有的权利,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社会 救助是宪法赋予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公民的一种生存权利,施救者与被救者是一种 平等关系。 二者的作用和效果不同,社会救济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 实行的一种仁政,由于它是事后救济,标准低、效果差,现代社会救助虽有稳定社会 的作用,但重要的在于消灭贫困,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3.社会救助的特征:注意国家和社会对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而不强调 权利和义务的同一。社会救助的面比较广,具有全民性。 社会救助的待遇标准 较低。4.社会救助的范围:灾害救助;孤寡病残救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救助。二、 自然灾害的社会救助 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2. 自然灾害救助的特征:时间的紧迫性 范围的扩展性 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