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中综合练习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96490 上传时间:2017-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期中综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期中综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期中综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期中综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期中综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期中综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期中综合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6 页历史期中 综合练习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为 100 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公元前 86 世纪时期的雅典,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执政官 B 长老会议 C 公民大会 D 平原派2有关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表述,正确的是 他们随着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 其工商业活动,促进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他们由于经济实力的壮大,对旧贵族政治专权日趋不满 他们是梭伦改革的阶级基础A B C D3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对缓和当时社会矛盾起决定作用的是 A 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 建立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4梭伦改革的主要作用在于 为雅典城

2、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大大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 废除贵族专制制度,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基础 一定程度上打破贵族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A B C D5梭伦改革的局限性在于 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 贵族依然比平民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对贵族与平民的尖锐矛盾有折中、调和的色彩A B C D6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相似点有 都是在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发生的改革运动 改革都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 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都是变革社会形态的改革运动A B C D7战国时期,经济基础的变革必须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主要表现在 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

3、统治 以选贤举能、奖励军功来代替世卿世禄 以俸禄制代替封邑制 以中央集权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专政A B C D8春秋时期各国间战争的特点是 A 争霸 B 兼并 C 掠夺 D 合纵连横9吴起改革 的特点是 A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B 重在练兵和养兵 C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D 重视法制10公元前 4 世纪,秦国改革面临巨大的机遇,主要有 晋国已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实力大为削弱 中原士人游说它国,追求建功立业,有利于秦国变法 其它诸侯国改革,为秦国改革提供经验教训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A B C D11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建立功业 B 富国强兵 C 除旧布新 D 发展农业12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取得成

4、功,原因有 顺应改革潮流 秦孝公的支持 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A B C D13商鞅变法中,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燔诗书而明法令” 推行郡县制 实行连坐法 建立二十等爵制A B C D1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阶级矛盾缓和 社会环境安定,民族交往频繁 汉族生产方式已部分地被运用 国家 第 2 页 共 6 页机构日益完备A B C D1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显著特点是 A 体制创新 B 移风易俗 C 迁都洛阳 D 汉化政策1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三长制” ,三长分别指 邻长 里长 党长 保长A B C D17北魏孝文帝之所以迁都洛阳,是因为 加强对中原地区

5、统治,寻找与汉族地主阶级合作 摆脱旧势力的羁绊 原有都城僻处塞上,经济落后 原有都城与北方少数毗邻,距离南方偏远A B C D18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商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 出现新兴商业城市 市场繁荣,商品充足 货币交易盛行 与亚洲和欧洲一些国家有贸易往来A B C D19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对北魏政权封建化影响最大的是 A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B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 采纳汉族封建政治制度 D 生活习俗2011 世纪,北宋统治面临全面危机,主要表现在 北宋统治政治腐败,财政困难 农民起义时常发生 外族入侵和骚扰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A B C D21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是 行政、财政和军

6、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家出现财政危机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A B C D22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 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和兵力衰弱问题 C 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 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23王安石变法涉及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A B C D24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实施了保甲法,其结果是 军队的战斗力有所增强 将人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加强对人民控制 减少军费开支 有利于抵制辽和西夏的进攻A B C D25王安石变法过程中,与旧贵族的斗争十分激烈,主要围绕着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 将兵法A B C D二 材料题(本大

7、题共 2 小题,均为 12 分,共 24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有优势。对于那些想重新划分土地的人:他们为劫夺而来,欲望无有止境,每一个都向往获得无穷的财富,而我,言语温存,暗里却心肠坚硬。他们的幻想狂妄而终于落空;于是对我激起怒火,瞪着眼睛看我,视我如仇错了:我应允之事,得天之助,都已完成,至于其余,不能作无谓冒进;用僭主力量希冀成功,我所不乐,亦不愿让君子与小人在我们祖国竟然享有同等的一分沃土。 第 3 页 共 6 页亚里斯多德雅典

8、政制的所引梭伦诗句 诗中所述的“两方”分别指哪两方? 雅典的“僭主政治”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的目的和主要特点。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强国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战国策材料二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犬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集材料三 及神宗朝(北宋) ,荆人秉政,国事日非

9、,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言。日知录请回答: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遭到了反对派的反对。这两次变法的反对派在性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回答反对派反对变法的共同理由。如何看待这两次反对派的反对变法。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均为 13 分,共 26 分)28商鞅变法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它是推动社会形态变化的改革?如何看待其影响?29北宋王安石变法前北宋面临怎样严峻的局面?变法在富国强兵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有何历史作用? 第 4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1B【解析】掌握教材基础

10、知识即可。2D【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分析能力。工商业奴隶主代表一种新的进步的力量,他们强烈要求摆脱旧贵族的专制统治,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3A【解析】雅典社会中,平民(包括奴隶)受贵族剥削和压迫,解负令使广大奴隶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缓和了社会矛盾。4【解析】梭伦改革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并不彻底,有调和的色彩,社矛盾没有得到真正解决。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外历史的归纳比较能力。7【解析】教材中有明确表述。9A【解析】通过对改革措施的归纳与判断。1012C【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势力仍很顽固。13C【解析】商鞅变法从思想、政治等各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奴隶主势力。14【D 解析】最佳

11、选择题,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接受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制是核心措施。16【解析】归纳知识点,从多方面分析说明迁都洛阳的必要性。1820D【解析】庆历新政失败,说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仍异常尖锐。21D【解析】理解教材基础知识。2224D【解析】通过保甲法具体内容分析说明。25案:“两方”指贵族和平民。是指用武力夺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稳定雅典社会秩序,也推动了雅典社会民主化进程建设。特点:梭伦在改革中主要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改革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解析】本题以教材内容为题,重以对梭伦改革局限性的分析与认识。阅读并弄清材料是

12、解题的前提,结合教材分析认识。27答案: 两次改革的反对派在本质上不同。前者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者则是地主阶级中的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 变法对百姓不利。 革是对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必然会触犯一部分特权阶层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改革绝非一帆风顺;改革是一种探索和尝试,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失误之处,但变法只要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对生产力发展有利,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利,就应该坚持改革。28答案:历史条件: 第 5 页 共 6 页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大量荒地被开垦,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国君们为增加收入进行改革,最著名的有齐桓公时管仲改革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

13、“初税亩” 。这些改革使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封建剥削方式得以推广。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发展封建经济。各国国君为了扩充国力以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而纷纷支持改革,改革成为一股潮流,也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秦孝公对商鞅的器重和支持,商鞅自身致力于改革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也是改革的重要条件。主要内容经济上:a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治上:除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b建立严密的编户制度,加强对基层民众的控制;国君任命官吏管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实行严刑峻法。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对社会形态变化的影响:商鞅变法对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建立和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和奴隶主进一步瓦解。历史作用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国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使秦国的经济和政治势力逐步增强,为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消极作用。【解析】对社会形态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指变法在哪些方面有利于封建制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