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模块的开设策略与实施建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640790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模块的开设策略与实施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选修模块的开设策略与实施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选修模块的开设策略与实施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选修模块的开设策略与实施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选修模块的开设策略与实施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模块的开设策略与实施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模块的开设策略与实施建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设策 略与实施建议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张 义 兵 2006.7.南京 Z引言:选修课的“困境”一个计算机教育权威的观点“新课标从模块的设置到每个模块内容的制定,都严重地 超出了当前学生认知能力,也脱离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的实际条件与环境。例如,新课标设置了6个模块,其 中“人工智能”模块原是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三或大四的教学 内容,现在却放到高中来学习,而且,其要求大大超出了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生不可能学会;现在的教师也 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虽然关注新技术领域与 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愿望是好的,但基础教育不能凭想当 然决定教育目标。” -谭浩强一个大学教

2、师的观点 “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是专业性,学术 性,技术性非常强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在大学 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中都是不包括这两个内容 的,理工科专业在大三大四的专业选修中数据库 的内容才有所涉及。而“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专 业的大四选修课程。 光从和大学信息技术教育接轨来看就是偏难,太 偏专业化,没有基础性和普遍性。这些内容可以 作为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但作为全国 性的课程标准内容就不合适了。 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困境” 1、认识的不足:“专家”的误读,领导的误 会,教师的误解 2、资源的缺乏:师资的质与量,教学所需 要的软硬件 3、制度的摇摆:高考、会考、等级考试2005

3、年初的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 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第五稿 : 设置模式为“3+选考3” 语、数、外3科必考 文科选考政治、历史、地理 理科选考物理、化学、生物 工科选考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此外,建立全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考试制度,其 中物理、技术分科合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物 理80分、技术80分,共160分。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 试改革指导方案最终稿 高考考试科目设置模式为“3+3+基础会考” 基础会考在高二年级结束时进行,共设两场考试 :一场是针对所有考生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 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值为100分,信 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50分;(信息技术会考)

4、另一场是针对文科考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合卷 考试或针对理科考生的政治、历史、地理合卷考 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值为300分。 基础会考成绩按考生卷面实际成绩的10%计入高 考录取总分,其中信息技术科目计入高考的满分 值为5分。江苏的方案 江苏省高中新课程课时与学分安排 江苏省选修模块开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被“扭曲”的信息技术选修课 背离选修课的本质 学校”定”选:实际无选 二选一 盲目选 只选不开,多选少开,不选不开进一步认识选修课开设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 任何一个领域的学习,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缺失将会导

5、致发展上的“结构 性缺损” 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高中阶段以义务教育的基础为基础,考虑到学生 的多样化发展方向,更强调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奠 定不同基础,即个体发展的基础 最低学分与最高学分 新课程不是将选修课的学分硬性配置到各 具体学科,而是只规定选修学分的数量。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这些学分配置 到同一领域甚至同一学科 也可以自由配置到多个领域或多个学科 信息技术最低4学分,最高课达12学分一.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选课指导1.建立选课指导中心,实行导师制,倡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把对学 生的选课指导看成自己同上课、批作业一样必不可少的职责。可以单 独成立这样一个职能机构,亦可赋予其他机构

6、该职能。 2.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一般 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高中课程结构介绍、学分的分配与获得、选课程 序和课程说明(主要包括课程名称、代码、课程内容简介、适合的学 习对象、有无选修课的要求和任课教师介绍等)。 3.做好选课前的动员工作,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参与进来,充分 了解高中课程方案及其核心精神。 4.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时,凡涉及选修课程某一模块的知识,要顺便 对该门选修课作适当介绍,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的开设目标、主要内容 和教学要求,激发学生选修该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师资、设备等实际情况确定并 公布可能开设的选修模块 在学期末根据师资、场地和设备等条

7、件,确定下 学期可能开设的选修模块 通过文件、手册或校园网,与其他课程一起,以 预排课程总表(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 学分、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和开班容量)的形式 向学生公布,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高中阶段选 修课的开设计划。 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学校应想方设法逐渐增 加所开课程,直至开足、开好所有的5个选修模块 。咨询、答疑阶段 公布了准备开出的选修模块后,要留出一 周左右时间供学生咨询、答疑 通过网络、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告诉学生这 些模块各有什么特点,课程内容大概包括 什么,适合什么样发展倾向的学生学习等 等。学生填报志愿 选择什么课程,一与学生原有的基础有关 ,二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有

8、关。 学生要同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进行沟 通 在所选课程的听课时间互不冲突的前提下 ,经过深思熟虑后填写志愿表。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进行分班 对于没能满足第一志愿的学生,最好能再次征求他 们的意见,说明为何将他们调整到第二或者第三志 愿的原因。 开课后,应通过12次的试听,允许少量学生进行 微调,使他们选择到更符合自己特点和发展的选修 课程。 二.师资、设备的合理配备使用转型期的问题:人多机少,生多师少 要确保教师每个学段都有课上; 要确保教师授课量大体均等,负担合理,同一学段开出的模块要有利 于学生分流,提高开课效益; 每位教师一个学段最多只可同时开出2个不同模块,以保证开课质量 。 合理分

9、工、略有侧重、协同作战 例如,某校有任课教师6人,经过科组长的协调和分工,每人至少担 任2门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组合方式是“网络+多媒体”、“多媒体+算 法”和“网络+人工智能”。每位老师基本上都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所开 设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除数据管理技术外)。由于至少有3位教师 所教的内容是相近的,具备了较好的集体备课的条件:3位教师集中 备网络的课,另外3位集中研究多媒体教学,所得教案大家共同分享 。 区域合作,共享师资 挖掘社会资源,外聘合格的兼职教师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逐步改善设备的添置与使用 在确定上课班级时,一般以本校的机房数决定教 学班级数。例如,学校有2个机房,同时就只能满 足2

10、个班级进行交叉选课,每学期所选的课程也只 能限制在2个模块,组成2个教学班同时开课。 采用部分班级上课、部分班级自习等形式扩大选 课班级。例如,同时有4个班经过选课后形成4个 教学班,其中2个教学班在机房上课,另2个班在 教室自习。当然,机房越多,可以选择和操作的 余地就越大。 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学校要逐步改 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 教师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有效使用现有设备分阶段分步骤开设选修课 首先要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开齐所有选修 课程,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好课程开设的 时间表; 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素质,引进新的人才 ,完善教师队伍 完善选课指导制度,探索选修课程教学模 式我们的讨论

11、给教育行政部门的3点建议 给学校的3点建议 给信息技术教师的3点建议 给自己的3点建议 参考:给计算机新教师支招三.选修课的教学策略 1、从选修课的课程目标看:在必修课强调综合信 息素养培养的基础上,转向选修课的以技术为主 导的三维目标,突出“技术素养”培养!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由四个方面 构成, 这四个方面为理解 技术、选择技术、使用技 术、管理技术。理 解 技 术选择技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2、从选修课的设计看:注重信息技 术的思想与方法的挖掘“信息技术学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普教中,是仅为了 编程开设程序设计课吗?我们是仅为的计算机应用而开设的信息技术 课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门学科,尤

12、其是中学的这门学科消失的 时间会不会不太远了?因为,许多教学内容象Windows98、Word200甚 至Windows XP在将来的应用会落后、消亡。而编程的VB、QB甚至C+ 都有可能会被更好的语言代替。”(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作者: 丁香武健,浏览时间:2003-5-20) “思想”层面上的技术“方法”层面上的技术“操作”层面上的技术3、从选修课的内容看:基于S-T -S的技术取向 结合学科逻辑与高中生的认知逻辑,科学 定位选修课程的“技术深度” 注意内容广度与深度的取舍,因时、因地 、因人而“异”,参见研修手册上的案例5-1 关注信息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 ,在“技术”取向的

13、课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更高 层次上的信息素养。4、从选修课的教学时间安排看 :“整体与局部”均衡安排 36课时要总体设计 单元活动相对独立,以每周2课时或每周4 课时设计活动5、从学生培养看:在关照全体学生的 前提下,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从同步前进到鼓励“冒尖”允许学生超前 发展 从“领进门”到“自我实现”培养学生学会 自主学习 从“教材中心”到“学生中心”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6、从选修课的教学与评价方法 看: 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用”教材而不是“教” 教材,“源于”教材但要“跳出”教材。 从小任务逐步走向“大”任务,从“虚拟”的问 题逐步走向“实际”的问题、从“基于问题”逐 步走向“基于项目”。 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综合评价学生,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培养学 习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