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96387 上传时间:2017-03-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毕业论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毕业论文毕业院校:西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专业:学前教育指导老师:论文作者:时间:2015 年 3 月 25 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摘要随着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幼儿教师作为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因素,其专业发展程度的高低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由于西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缺乏严格的入口关,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偏低,基本功薄弱。因此,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在借鉴已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选取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从求学之

2、路、初为人师、师幼关系、家长工作、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呈现个案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通过分析个案教师的成长轨迹,为此提出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从个人的经历中学习;反思性学习;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学习。关键词; 民族地区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一、问题提出2003 年 3 月 4 日教育部关于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 “幼儿园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要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2011 年 8 月 1 日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

3、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013 年 2 月 26 日颁布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目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幼儿教师紧缺和非专业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西北少数民族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二、文献综述(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以霍伊尔(E.)和格拉特霍恩(A.)等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例如霍伊尔(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格拉特霍

4、恩(A.)认为:教师发展即“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而获得的专业成长” 。而利特尔(J. W.)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 。叶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化和丰富的过程(叶澜,2001) 。朱宁波等人则认为,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和在职进修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内涵,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朱宁波,2002) 。刘万海则撰文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刘万海,2

5、003) 。这些界定总体上都是围绕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发展这一视角揭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二)有关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师素质研究、优秀幼儿教师研究、幼儿教师教育研究等几个方面(王杰,2004) 。儿教师素质研究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研究探讨最多的问题之一。许多研究者探讨了幼儿教师素质的结构和内容,提出未来幼儿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幼儿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儿童观、新课程观、新教师角色观;在知识结构上应具有多层复合的、独特的教师业务知识,在能力上应具有学会学习、创新、探究、合作、自主与教育行动研究能力能。先是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的总结。总结优秀幼儿

6、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设计、组织、实施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如何创设环境。其次为教师观念研究。幼儿教师的观念是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幼儿的主体性认识。内教师对幼儿教师教育探讨较多的是针对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及幼儿师资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改革意见建议。如指出在培训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说教,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结合幼儿教师的实际教育行为加以辅导和帮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教师在岗的自我反思与探讨。伴随课改的深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纷纷讨论如何使教师专业得到不断的发展。有学者(顾荣芳,2005)认为

7、,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的发展过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是研究者;成长的首要条件是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深入理解;幼儿园教师要获得有效发展,同行之间的交流切磋以及接受专家的指导是重要的;成长的主要途径是对幼教工作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性反思。幼儿园教师的发展是自我引导的持续发展过程。近年来有研究者将目光转向日常生活中的教师,通过描述他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片段,来研究教师的具有信念、新教师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如:一位“非师范毕业”教师的教学境遇 1,一位幼儿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叙事研究 2 等等。

8、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教师的生活,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某个阶段的特征。纵观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有的研究中大多都是对汉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而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角度出发,分析个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故事,希望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一)叙事研究的界定与科学化的研究相比,叙事研究强调与人类经验的联系,并应用叙事来表述人们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或个体的生活方式。叙事研究的关注点在于教育经验的意义,它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

9、主要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等,来接近实践本身。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出隐藏在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了解教育和向别人讲述其所了解的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比较容易被教师所掌握和应用,不像量化研究那样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叙事研究对于教育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强调个性差异性。在叙事研究中,教师不再是“传声筒”,不再是“应声虫”,教师最为看重的是自己的思想,不再依靠别人的思想而生活;教

10、师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反思自己和挖掘自己。教育科研中容许多种不同的声音与见解并存,对歧义和争执表现出更为宽容和接纳的态度。这推动了教育科研的深入发展。叙事研究分析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独特的生活故事,为教育科研开发了新的视角。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1 师范毕业”教师的教学境遇【J】003(4)2 易凌云,庞丽娟. 一位幼儿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叙事研究【J】005(2)(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目前,人们对叙事研究的概念和内涵虽然仍缺乏明晰和透彻的认识,但是这种借助叙事文学的描写手法来描述教育问题,进行教育研究的方式,的确是一种新颖的方法。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实现成长,反思

11、的主要内容则是教育教学实践。它的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参与教育研究;使教师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教师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与班级干部谈话,了解班级情况,尤其是在讲述教学中发生的一些轶闻趣事时,教师都是在叙事,教师每天的生活事实上是与叙事交织在一起的。教师的叙事研究以教师为叙述主体,更关注教师的生活故事本身,更强调教师的个人体验,更重视教育事件对教师的意义。教师一旦以类似于“自传”的方式叙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体现作品的研究价值。教育叙事研究的

12、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是临夏市某幼儿园的一位教师。所选取的个案教师具有代表性意义,因为选取的个案教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已任教九年,曾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大赛中获得过奖,目前得到很多家长和同事的一致认可。本研究个案的名字用化名马老师。表 1 马老师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龄职称 专业教育背景女 29 已婚 7 小教一级临夏师范学校中专毕业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在 2015 年 1 月期间,按照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见附录) ,本人对马老师进行了五次正式访谈,访谈时长从一小时到两小时不等。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并进行了

13、资料分析。四、一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故事(一)求学之路马老师出生在临夏县一个农村家庭,初中毕业后,因家里经济困难,不得不选择上中专,听从了老师的意见,选择了幼师。 “在我印象中的幼儿教师是温柔的,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是娃娃头,能歌善舞的” ,这是马老师踏入幼师前对幼儿教师心目中的形象。进入幼师后,马老师发现全新的环境带给她的并不是轻松与新奇,压力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因为我在中学时发展的就比较全面,各方面都挺优秀的,所以认为去读幼师会很轻松,心想也就是带个孩子嘛,但是进去以后才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的,当时幼师的招生比例很小,招进去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特别是技能技巧方面,唱歌跳舞什么的和城

14、里的同学相比很差,觉得去了以后什么都不是了,而且我感到做一名幼儿教师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但是我没有自卑没也有放弃,用我的勤奋和努力缩小和别人的差距,一直努力的学,三年下来收获很大,所学到的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处很大。 ”谈到教育实习的有关情况,马老师说“实习挺好玩的,因为刚接触到孩子,觉得都是那么可爱,感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践结合起来了。因为是实习的所以要干很多,即是教师又是保育员,还得自主做教具。虽然很累但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工作,并且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 ”毕业后,马老师被推荐到某一幼儿园,一直工作至今。(二)初为人师马老师 2008 年 7 月份参加工作,面临的是从学生到教师的角

15、色转换。被问及初任教师有何感受时,马老师说:“初任第一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考验的过渡时期,因为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语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大多数孩子不习惯普通话,尤其是小班的孩子,说的话还需要用方言翻译一遍。 ”“刚开始觉得自己是年轻人,又是刚来的,所以表现的很积极,什么事情都敢于去尝试,尤其是在带着孩子学习、游戏时就有一种自豪感,那个时候脸上老是带着笑容,觉得自己很幸福,有一种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的感觉, ”说到这里马老师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但慢慢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对于外界的批评和评价不能正确的看待。 “我想让配班老师带我,但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带动作用,刚开始还指导一些东西,我也

16、向她请教,后来就不这样了。这让我很困惑也很茫然,觉得干什么都没信心了,当时年龄又小,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和幼儿园一些教师的关系。 ”从学校很单纯的环境到了幼儿园以后,马老师首先困惑的是幼儿园的人际关系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协调,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教学经验的不足。园领导的例行检查、公开活动日、家长接待日、观摩活动等常常让新手教师感到棘手。马老师是如何走出这段经历,重新找回自己的呢?“幼儿园一些热心的老师和我谈心,一个老师对我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好好加油 ,我的母亲用她最淳朴的感情来安慰我,用一个过来人的经验给我讲人情世故,我就想不能辜负这些对我好的人。于是我就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带好孩子。后来还报了自考,坚持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积累了一些实教育践经验后,马老师干的更顺手了,教育观念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