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教学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37382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树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红树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红树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红树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红树林》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树林》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树林》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树林红树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 3 个生字,理解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

2、、巧设情境,激趣导入。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4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三、精读课文,感悟理

3、解1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悟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谈理解,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个铺垫。 )4合作交流学习。(1)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2)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近赏红

4、树林:世外桃园。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 “飘落于地,扎根于土” 。简单而令人赞叹。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 )点题升华。(3)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应该怎样读?练习朗读。侧重点有所不同:远观部分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现。近赏部分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5全班交流。四、总结全文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2学

5、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五、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所以,在具体学习文章内容时,根据“金钥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细读,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我尝试把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教学的前半段,侧重于略读点拨,后半段侧重于精读指导,目

6、标明确又各有侧重。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训练为主,但也不是“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读上” 。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要引导孩子有目的的略读,有创意的精读。对于略读,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继续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学到的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对于精读,我主要教给孩子读书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在读中感悟理解。学生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交流探究,共同进步,课堂气氛宽松平和,学得

7、有声有色。总评: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 3 个生字,理解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

8、激趣导入。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4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在作者的

9、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悟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谈理解,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个铺垫。 )4合作交流学习。(1)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2)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近赏红树林:世外桃

10、园。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 “飘落于地,扎根于土” 。简单而令人赞叹。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 )点题升华。(3)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应该怎样读?练习朗读。侧重点有所不同:远观部分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现。近赏部分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5全班交流。四、总结全文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2学习作者借物喻

11、人的写作手法: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五、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所以,在具体学习文章内容时,根据“金钥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细读,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我尝试把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教学的前半段,侧重于略读点拨,后半段侧重于精读指导,目标明确又各有

12、侧重。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训练为主,但也不是“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读上” 。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要引导孩子有目的的略读,有创意的精读。对于略读,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继续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学到的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对于精读,我主要教给孩子读书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在读中感悟理解。学生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交流探究,共同进步,课堂气氛宽松平和,学得有声有色。总

13、评: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 3 个生字,理解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1

14、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4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

15、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悟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谈理解,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个铺垫。 )4合作交流学习。(1)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2)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近赏红树林:世外桃园。纵横交错

16、、盘根错节、幽静神奇。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 “飘落于地,扎根于土” 。简单而令人赞叹。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 )点题升华。(3)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应该怎样读?练习朗读。侧重点有所不同:远观部分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现。近赏部分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5全班交流。四、总结全文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五、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