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37183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音乐论文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 【摘要摘要】 】目前,在教育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民族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有机的结合本民族音乐的音乐教育,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主流。然而近年来,随着音乐的逐渐商业化,民族音乐既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又面临着大野芳菲的发展机遇。如何准确的把握,迎势而上,让民族音乐之花灿然地盛开在小学教育的苗圃里,值得人们探讨和深思。【关键词关键词】小学音乐 民族音乐 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 一、用民族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一、用民族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创建了大量优秀的

2、民族文化音乐,它代表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文化精神的内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品种和风格,各有流派。它这种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国之瑰宝,是被继续传承的代表。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一直有着相互交融、相互关联、共同发展、创造辉煌的鲜明特质。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民族情感的教育,学习民族音乐,能使学生学会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人民,去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怀抱的幸福、自豪。 游击队歌 、 满江红 、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典型的抗敌御侮的爱国歌曲,

3、歌唱祖国 、 长江之歌都是歌颂新中国,激励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歌唱祖国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很适合爱国主义的教育。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作为学校音乐教育,则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应当让小学生进行听、唱、奏、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快乐的感受,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的面对面接触。可以发现,通过民族音乐教育

4、,既弘扬了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让每一位小学生了解和正确认识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也培养了小学生正确的民族审美观,使民族音乐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二、小学阶段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及原因分析二、小学阶段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及原因分析学校民族民间音乐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是一个文化古老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音乐极其丰富。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历来是独树一帜的,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音乐也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如我国南方的侗族大歌就独具一格,1986 年应法国邀请,有九名农村的侗族姑娘,组成了贵州侗族民间合唱艺术团,在著名的夏乐宫歌剧院演出,

5、当时的演出轰动了巴黎,法国各大报纸均大加赞扬。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海外能够如此出彩,我们身在本土却不闻其香,岂不可悲?再如,在我国北方,世代传承的锣鼓2曲牌丰富多彩,千变万化,那娴熟的鼓点和其它乐器切人地出神人化,配合得惟妙惟肖,比奥尔夫的节奏训练更胜一筹。当然,任何传统得艺术都是在不断发展之中前行的,但真正有成效的艺术成果,都是根植于浓厚的传统文化之上的。尤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开始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国际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积极借鉴国际上科学、有效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努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这

6、一目标而服务,从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具一格得音乐教育体系,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纵观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我觉得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太乐观,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濒临灭绝。当今的流行音乐冲击着中小学音乐课堂,使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对此种种,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并加以改进。首先,我们要知道世界音乐文化是多元的,各种音乐文化都有其平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不能把西方特定的音乐及音乐技巧看得过高。其次,我们应该

7、用新的思想,站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以及认清它在世界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最好也把“国粹”搬上课堂,全面实行民族教育课堂。也可以因地制宜地编撰乡土音乐教材,增强音乐传统教学的分量。三、民族音乐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民族音乐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这就要求音乐教育首先要根据大纲的精神,建立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歌谣,因此,我们应该创

8、造性的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教学环境和主题墙饰。也可以在课间休息或者室内活动时播放民族民间音乐,营造具有民族特点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尽量体现多元化,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家长资源,收集并进行资料的整合。故事法、图示法、图形节奏综合法、声势律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有选择的使用。创新教育要求:音乐教师在极短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音乐教师要不断发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重视情景创设,达到潜

9、移默化效果1、发掘音乐教材的内涵,点点滴滴自然融合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一位课程专家指出:“你要把学生领到你要他去的地方,你必须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好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学生熟悉的,可以理解的东西。要创设一个成功、有效的教学情境,就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认知状况。教师与小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和年龄的特点,本身就有着对问题认识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造成师生之间距离增加。有的学生公开排斥民族音乐,有的教师为了教学进度不得不草率完成民族音乐的教学任务。3如果能认真思考恰当的情景选择和设置,这些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师生完全可以在民族音乐基点上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恰当的情景设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

10、基础,不管什么学科,都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能力,是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在艺术类型的教学中,意境的设计对完成教学工作尤为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先仔细观察、分析后做出课堂教学恰当的情景设置和安排,让学生从开始就有一个正常的心理活动基础。譬如,在介绍“中国民歌”这一内容时,可根据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先随意、自由的,播放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一首民歌,在挑选曲目时注意歌曲艺术性格,把学生“心”一下子抓住,然后再展开教学活动,效果很好。我在上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时,让学生以学习歌曲为切入点,引申到了解国旗的意义、国庆节的来历、是谁设计的国旗。同时又通过视频来播放天安门国旗班庄严的升旗仪式,再讲述故事

11、,从中体会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教学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育于情感体验如果说恰当、细致是完成民族音乐教学的基础,而精彩的情景设置,就是课堂教学中艺术的升华。这种气氛,不仅是任务观点,对师生来讲也是十分难得的艺术享受。长此以往,学生哪有不喜欢民乐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积累起更加丰富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收获。比如,在欣赏梁祝时,放上一段彩蝶欢飞的画面,衬之以怜悯快意的背景音乐,然后再讲述凄美的梁祝故事,听到有竖琴的伴奏轻轻的,引出旋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爱情主题,教师:“在一个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季节,一对美

12、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在欣赏展开部“抗婚”时,教师把灯悄悄拉灭,窗帘悄悄拉上,让学生在黑暗中体会祝英台在黑暗的封建社会牢笼中苦苦挣扎,追求着自由的爱情。全体学生屏住呼吸,跟着祝英台(小提琴琴声代表)一起冲撞、挣扎于封建势力(大提琴声)的包围中接着我们依稀听到鼓、板、锣等齐鸣,英台纵身投坟,向黑暗的封建势力做出了最后的抗争。接着,长笛以美妙的声音,把我们带入了神仙般的境界,再次听到那段熟悉的旋律,那时,你不难想象:掌声雷动,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长长地透出一口大气,并跟着音乐一起哼唱。在这种情境创设中,师生被主人公执着、美好的爱情感动着,真正认识到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3、借助多学科优势

13、,使文化内涵在情景里更趋丰富多彩在授课之前,一定要多方面查找资料丰富自己的少数民族知识,否则很容易出问题。如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具有浓郁彝族风格的乐曲,歌曲主要围绕“啰嗦”的旋律展开, “罗嗦”是彝语的译音,有的译成“诺苏”,是指彝族人的意思,“快乐的罗嗦”可以理解为“快乐的彝族人”。 比如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学生就会问老师日喀则是在哪?我当时回答了“土质最好的庄园”,学生还会问“土质最好的庄园在哪”?在歌词中还有“啊索啊索马里拉”是什么意思?学生听了也是一脸茫然,这时我们就需帮助他们了解其含义。日喀则是地名,啊索啊索马里拉、只是藏歌里面的一种哼唱法,没有指定的意思,呀啦索 一般是多美好

14、的意思。这样学生就容易了解歌词大意。在教学中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文化是为了辅助更好的感受音乐,但不能喧宾夺主,突出了相关文化而忽略了音乐,所以要很好的把握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 4(二)通过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特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曲尽通幽的探究方法,培养激发学生渴望认知民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去热爱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少数民族歌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的有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彝族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的特点和丰富的音乐文化,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如:蒙古族民歌曲调高亢,节奏自由宽广悠扬

15、,声音要求粗犷。藏族民歌活跃热烈、朴实优美,声音要求自然流畅等特点。又如朝鲜族歌曲具有旋律流畅、婉转、明朗的特点,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如桔梗谣 、 阿里郎等人人会唱。在学习时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聆听自己体会和总结歌曲特点,慢慢的增加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三)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选取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相适应的素材,经典的音乐片段以及教材中提供的乐曲,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来学习音乐,让小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如听茉莉花时,采用视频播放江苏美景,还有茉莉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在体验感悟、表现创

16、编音乐时,融合有关的其他学科,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音乐的教学过程,实现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交流与互补,如在欣赏京剧智取威虎山时,就播放该电影片段,林海雪景的地理风貌、革命者一往无前的战斗力、意志力深深的感染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美的感受、美的体验,来提高小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掌握我国各民族音乐的艺术特征,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1、民族音乐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音乐和舞蹈相结合,这样可以增强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能陶冶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从小就学会去欣赏人类最美的肢体语言,提高欣赏能力。在课堂上教孩子们表演小鸭舞,问孩子们鸭子是怎样叫的?孩子们说:嘎、嘎、嘎。那小鸭子是怎样走路的?孩子们会立刻用摇摇摆摆的步伐学鸭子走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身体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孩子们运用思维的过程。一个长年坚持上舞蹈课的孩子,要学会很多舞蹈,从各民族的舞蹈到变现各种生活情趣、小动物的舞蹈。当他不能表现老师的创意时,老师则用生活的经验对他进行启发,此时孩子们的思维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