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31722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DOC 页数:147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基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第一单元解读第一单元解读单元名称:单元名称:走进西部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单元教学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引导学生了解

2、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难点:2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 27 个,会写 20 个字。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背诵指定段落:1 课第 23 小节。3 课指定段落。6第 3 课后的小练笔解决措施:解决措施: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课时安排:15 课时1 1 草原草原学习目标

3、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3、认识本课 4 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草原风光图。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

4、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4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再读课文

5、,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的意思。5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草原上羊群

6、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6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

7、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

8、笑了再笑。 ”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7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9、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8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二、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

10、:天:清鲜、明朗景美 天底下:小丘 平地、羊、马 、牛 1 草原人美 :热情好客、会心感人课后记:3 3 白杨白杨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9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3、认识本课 6 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重点: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难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

11、达深刻含义。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 (板书课题)。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10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 “疆”字不要丢“土” ,与“僵”区别。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寸草不

12、生、贫瘠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A、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B、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11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二、品读课文

13、,整体感知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 413 节)?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枝干挺直白杨 哪儿需要 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

14、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12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 16 和 14 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纵览全文,体会中心1、

15、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B、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13C、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D、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二、拓展练习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板书:3 3、白杨、白杨介绍白杨 表白 欣慰风沙刮来,白杨雨雪打来,白杨面对干旱,白杨面对洪水

16、,白杨课后记:口语交际一口语交际一 我们的我们的“手拉手手拉手”活动活动教学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14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重点、难点: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展开讨论,明确目的1、看课件:中国其他城市的小学生的一些情况。 (发达地区的和偏远山区)2、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吗?那如何才能联系上呢?3、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可以通过媒体来认识;可以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2、老师到各组听取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