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育心理学专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62685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育]教育心理学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初中教育]教育心理学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初中教育]教育心理学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初中教育]教育心理学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初中教育]教育心理学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教育]教育心理学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育]教育心理学专题(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专题EMAIL:教育心理学专题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概括为以下几部分(一)基本理论包括: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心理包括: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 “学习策略”,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三)品德心理与心理健康包括: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四)教学与教师心理包括: “教学设计” ; “课堂管理” ; “教学测量与评价” ; “教师心理” 。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 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 是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 学现象及其规律.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从科学性质角度讲,教育心理学作为心 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其研究对象的 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 的,也使它在这一意义上更偏重于社会科学 的性质。从学科性质角度讲,教育心理学既 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 论与应用学科。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 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 这些条件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 初期已基本具备了。教育

3、心理学的诞生时 期的重要人物有冯特和桑代克。(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 心理学研究,形成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并培养一批 心理学人才。其中冯特的学生莫依曼、霍尔、卡特 尔等都曾为教育心理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教育心理学的 奠基人,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是 致力于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领域的研究的先驱。他 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 理学的中心领域。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 此开始确立。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

4、发展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 发展时期、成熟与完善时期。每一时期都有它的特点。初 创时期,在美国、日本、德国都出现了一批与教育心理学 有关的著作。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心理学各分支中 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但这一时期的教 育心理学还有不少缺陷。 主要是:内容庞杂,不系统,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教 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成熟与完善 时期,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进一步加强, 并实现了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 具体表现为:内容日趋集中。注意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初创时期(20世

5、纪20s以前) 发展时期(20s50s) 成熟时期(60s70s) 完善时期(80s以后)一、教育心理学概述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出版 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1903/1913-1914年又扩充为人的本性、学 习心理学和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三卷本 。 书中提出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以及个性差异观点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的 主要课题。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用普通心理学 原理来解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一、教育心理学概述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 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并把学 科心理作为自己的

6、组成部分 * 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年代:* 弗洛伊德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 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成熟时期(60s70s) 60年代初: 布鲁纳(J.S.Bruner):提出认知发展论 ,开展课程改革运动。 70年代:*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 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 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 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 探讨,并重

7、视教学手段的改进。一、教育心理学概述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 【学习理论自我调节学习;阅 读规律与障碍的消除】 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林:青少年某某特点及培养研 究】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教学相长”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 之俱黑”重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 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论语

8、.公冶长,“思而后行”;荀子.劝学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强调学行结合,重视实践对获得知识的重要性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汉代王允论衡.薄葬篇 “是故是非者不徒耳 目,必开心意”,提倡学习是一个积极思考、判 断的过程。 宋代朱熹朱子全书, “论先后,知为先;论 轻重,行为重”,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 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 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 学的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与当代教育改革的结合第一次是实用主义教育取代知识主义教育时期第二次是能力主义代替实用

9、主义时期第三次是人格主义上升为支配性教育观念时期第四次是当前的建构主义教育改革思潮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提高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以 及了解学生、灵活使用教材教法并展现于实际教学 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体地,教师 的作用表现在: 1 提供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 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知道这些知识并不能自动使你成为一名好教师,但 不知道这些知识则可能回导致教学失败)2 提高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 堂问题一、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

10、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 和方法基础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 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 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 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一)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 环境二、心理发展与教育(二)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2、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三、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 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 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

11、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 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简单地说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心 理健康的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也表示它的相反方 向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 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 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

12、中因情绪紧张而致 病的占76%;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 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 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 ,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 岁以前死去。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 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 生理反映十分强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 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什么职业的 人生气最多?)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 节心理,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教师不健

13、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 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 障碍的直接原因。(三毛自杀,强迫症患者)(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的关系。 ”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 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 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 (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并非都是差生。)(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绩不良是同教师的 消极态度有关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逃

14、课事件) 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 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美国全国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 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 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 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 ,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 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 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病源。只 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这个“本”就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

15、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自己的工作质 量和生活质量。因此也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教师要学会自我 缓释,自我排解,自我放松,自我调节, 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己,悦他人 ,悦纳生活,悦纳社会,微笑着面对一切 。想办法让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生活过 得有滋有味,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二)国际争议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不同的认识第二,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不同认识 第三,关于对心理健康的测量存在误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 情感问题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

16、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 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 沟通和异性交往。 学习问题 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 。 行为和人格偏离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2人格偏离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要用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心态决定一切。”先就认定了教育的没趣,自然干 得很失败,失败加重了无趣感,无趣感又导致了更失败, 如此恶性循环。魏书生老师说得好,“多改变自己,少埋 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 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 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 法太少”。 (一)、 鼓励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 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压抑 (三)、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的活动,提高综合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