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18595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童年的发现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

2、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教学要求:1 知识与技能(1) 认读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

3、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4)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2)通过收集、交流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合作学习,加深对作者童年经历的体会。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

4、义深刻的句子。课时安排:2 课时课前准备: 课件(播放歌曲、课文朗读、出示句子和片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在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 ,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知道什么?(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 ,初读课文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人是由细胞构成

5、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4仔细读读这几句话,体会我的发现。5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6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 ,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1)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

6、“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

7、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4)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五、布置作业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板书设计胚胎发

8、育的规律起始;梦中飞行方法请教老师产生疑问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颍上县第二希望小学二 OO 八年三月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

9、,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教学要求:1 知识与技能(1) 认读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0、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4)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2)通过收集、交流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合作学习,加深对作者童年经历的体会。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教学

11、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时安排:2 课时课前准备: 课件(播放歌曲、课文朗读、出示句子和片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在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 ,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知道什么?(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 ,初读课文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我

12、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4仔细读读这几句话,体会我的发现。5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6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 ,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2

13、探讨交流,理清脉络(1)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

14、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4)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五、布置作业1、回忆自己童年

15、的发现。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板书设计胚胎发育的规律起始;梦中飞行方法请教老师产生疑问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颍上县第二希望小学二 OO 八年三月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

16、“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教学要求:1 知识与技能(1) 认读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4) 激发学生探究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