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智慧”的课堂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13416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智慧”的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智慧”的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智慧”的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智慧”的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智慧”的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智慧”的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智慧”的课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直面生成,让孩子拥有“智慧智慧”的课的课 堂堂“生成”这是数学课程标准蕴育出来的鲜活可爱的小生命,它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和封闭性,是对教学过程灵动性的概括。他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以其真实性、生活性、新颖性、开放性、合作性等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 ,在“无拘无束”中翩翩起舞,让孩子真正享受到智慧的课堂。然而,当我们走进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却发现有些教师面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未能运用自身的智慧加以改造运用,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失去了面对课堂自然生成的智慧课堂的效应。例如:1、在数学课堂

2、上,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每到这一时刻,学生们兴致很高,思维活跃,大大小小的问题提了不少。教师频频点头,末了,则将课堂中生成的宝贵资源“瞒天过海” ,让教学重新回到教师的预设中,回到教师的老路上去。许多生成的资源被白白浪费,质疑环节成了一场做秀。2、由于教者对自身素质的不自信,因此不喜欢课堂上节外生枝的生成资源,希望课堂顺着自己的预设循规蹈矩地进行下去,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一律采取压制办法,学生一个个就成了“温顺的羔羊”了。3、教师面对生成,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控处理,反而晕头转向,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等等。反思生成,如何引导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资源,开放地纳入到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促进

3、课堂的良性发展呢?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开放时空,为生成留足空间。1、营造宽松的心理空间。课堂教学的氛围应是融洽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在无焦虑的状态下进行“头脑风暴”般的思维互动和激发,从而营造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空间。2、建构宽松的预设空间。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节,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如执教北师大

4、版第二册 82 页今天我当家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买“六一”的食品大约需要多少钱,在学生确定好买食品的价格后,我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选择自己想买的物品,然后请“小主人”们在小组里研究讨论买什么食品、买多少、怎样付钱,最后让学生模拟购物,并随着学生的购物过程带领学生充分的说,充分的算,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这节课教学程序的设计是开放的,学生已经完全摆脱了教材的束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食品进行购买,进一步的巩固了人民币的知识。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课堂上进行的是平和、无权威的交流,不但“生成”了一个个各不相同的购物方案,而且“生成”了一个个事先没有预设的、事后也不会被重复的教学过程。3、腾出宽松的机

5、动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生成不但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没有预见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留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腾出宽松的机动空间。前不久,我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二册 80 页乘车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题目是这样的:汽车上原来有 56 人,下车 27 人,上车 19 人,现在汽车上有多少人?我原想让学生结合题目演一演坐汽车的场景,让学生找到本题的解答办法,然后就此打住。实际教学中我习惯地追问了一句,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 1

6、 马上讲出了另一种解法:“27-19=8 人,56-8=48 人。”他还进一步解释说:“56-8 算下车比上车的多几个人,那么车上的人就会少 8 个,所以 56-8=48人。 ” 当其他同学纷纷赞同学生 1 的好方法时,学生 2 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是如果下车的人数比上车的人数少的话该怎么办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没有就此打住,相反还给了学生 2一个肯定的表扬:“真是一个好问题,那让我们将刚才的两个条件交换一下。 (板书:下车 19 人,上车 27 人, )这个题目该怎么做呢?” 学生们的反映很热烈,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一种解答方法:下车的 19 人就是 56-19=37 人,上车的

7、27 人,就是37+27=64 人。没想到学生 2 听了这个回答仍不满意地追问:“可是用学生 1 的办法就不能做了。 ” 马上有学生给出了回答:“可以做,可以做。还用27-19=8 人,算上车的比下车的多 8 人,再算56+8=64 人,就是多上了 8 人后车上现在的人数。” 由于顺应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学生学得起劲,学得开心,虽然原有的预定目标没全部实现,但随着孩子的灵动的心,给孩子腾出了宽松的生成空间,使整个课堂教学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二、顺水推舟,为生成“推波助澜”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急中生智,巧妙地调控学情,顺水推舟,

8、为动态的生成推波助澜。1、学情变化时推一推。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自身经验,认识水平等因素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发生变化,教师要顺应这种变化,把他们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二册拔萝卜时,当孩子们说出用排竖式的方法计算后,我就让他们拿出课堂练习本学写竖式,可有几个孩子没有动手。 “你们怎么不写竖式呢?” “我上个学期就会写了!”“我也会写” “我早就会了” “会写的可以当小老师!那就请你们来教教竖式的写法好吗?” (学生将信将疑,确信后,兴奋不已)在这一片段中,教师面对生成,及时的调整了教学思路,让这些“先富”起来的学生迈向更高的目标。2、多元个性时推一推教学北师大

9、版第一册位置与顺序时,在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上下”等位置关系后,我领着学生做起了游戏:老师报到哪个方向,学生就指向哪个方向,看谁的反应快。这个游戏并不难,学生都掌握的比较好。我说哪,学生指哪,动作整齐划一。可没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个小男孩似乎对此不感兴趣,有时还调皮的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我说左,他偏指右,我想用眼神制止他的捣乱行为,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我就干脆停下来,认真地问他:“你怎么啦?”没想到他站起来大声说:“这样反着做更有趣!”我心里一动:是啊,既然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位置关系,反过来做游戏岂不是更有挑战性?于是我马上决定:“行,就按你的办。 ”接下来,学生玩得更加带劲了。就这样,在课的

10、结束处掀起了又一个高潮。在这一片段中,教师没有将学生游戏时的捣乱行为视为恶作剧,而是将学生的“反着做”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因势利导,顺水推舟“行,就按你的办。 ”巧妙的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多元的个性留足空间。3、情绪疲软时推一推教学北师大版第二册青蛙吃害虫一课,因为是上午第三节课,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我在引导学生观看青蛙兄弟捉害虫比赛的录象时,发现一位同学躲到了课桌下,正趁着拾铅笔的机会在座位下玩呢!我轻轻的走了过去,这位同学发现了我,不由得有些紧张,正想爬起来,我用手轻轻摸着他的头,说:“小青蛙呀,小青蛙,你在田里捉害虫辛苦吗?是不是很想和青蛙兄弟比一比捉害虫的本领呀?”这位学生呆了一下,立

11、刻会意过来:“是呀!,我在田里捉害虫好辛苦哦,捉了很久很久才捉了18 只害虫。 ”于是,我就邀请这位同学参加青蛙兄弟的捉害虫比赛比赛结束了,我问他:“你觉得怎么样?”他激动的说:“我觉得青蛙捉害虫很辛苦,我们应该要保护青蛙,为人类的生态平衡贡献力量。 ”瞧!当发现学生情绪疲软时,灵机一动顺水推舟,还真有教育效果呢!三、巧妙转化,为生成“创造精彩”在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的意想不到,这些意想不到有的让人很惊喜,有的让人很尴尬。这时,就需要我们运用教育智慧,在学生思维认知的过程中,起到“导航”引领的作用,为生成“创造精彩”。我在教学找规律这节课时,也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师:“从数学屋里走出来,

12、让我们一起去听歌曲找朋友 ,大家认真听,听听音乐中有没有规律?”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竖起了小耳朵,可谁知,多媒体设备出了故障,后面还有精彩的舞蹈呢!没有音乐可不行呀。原本想借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想能再度掀起高潮的,可是唉!怎么办?“让学生自己唱!”这个念头从我脑子里迅速闪过,我马上捕捉住这一瞬间的灵感。 “有没有小朋友会唱这首歌的?我们一起唱好不好?” “” “老师给这首歌曲配了几个动作,想学吗?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看看动作中有什么规律?” “现在,你们能一边唱一边跳吗?” 在学生们欢快的歌声和舞蹈中,教学再次被推向了高潮,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总之,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

13、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思维亮点,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通过智慧的碰撞,创设生动的、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活力的智慧课堂。让学生在与教师教学预设的碰撞生成中领悟知识,敏化数感,使孩子真正体验到课堂的智慧所在。“生成”这是数学课程标准蕴育出来的鲜活可爱的小生命,它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和封闭性,是对教学过程灵动性的概括。他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以其真实性、生活性、新颖性、开放性、合作性等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 ,在“无拘无束”中翩翩起舞,让孩子真正享受到智慧的课堂。然而,当我们走进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却发

14、现有些教师面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未能运用自身的智慧加以改造运用,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失去了面对课堂自然生成的智慧课堂的效应。例如:1、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每到这一时刻,学生们兴致很高,思维活跃,大大小小的问题提了不少。教师频频点头,末了,则将课堂中生成的宝贵资源“瞒天过海” ,让教学重新回到教师的预设中,回到教师的老路上去。许多生成的资源被白白浪费,质疑环节成了一场做秀。2、由于教者对自身素质的不自信,因此不喜欢课堂上节外生枝的生成资源,希望课堂顺着自己的预设循规蹈矩地进行下去,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一律采取压制办法,学生一个个就成了“温顺的羔羊”了。3

15、、教师面对生成,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控处理,反而晕头转向,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等等。反思生成,如何引导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资源,开放地纳入到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促进课堂的良性发展呢?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开放时空,为生成留足空间。1、营造宽松的心理空间。课堂教学的氛围应是融洽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在无焦虑的状态下进行“头脑风暴”般的思维互动和激发,从而营造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空间。2、建构宽松的预设空间。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

16、中,就应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节,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如执教北师大版第二册 82 页今天我当家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买“六一”的食品大约需要多少钱,在学生确定好买食品的价格后,我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选择自己想买的物品,然后请“小主人”们在小组里研究讨论买什么食品、买多少、怎样付钱,最后让学生模拟购物,并随着学生的购物过程带领学生充分的说,充分的算,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这节课教学程序的设计是开放的,学生已经完全摆脱了教材的束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食品进行购买,进一步的巩固了人民币的知识。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课堂上进行的是平和、无权威的交流,不但“生成”了一个个各不相同的购物方案,而且“生成”了一个个事先没有预设的、事后也不会被重复的教学过程。3、腾出宽松的机动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生成不但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