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7册公开课教案《第5课 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10734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7册公开课教案《第5课  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7册公开课教案《第5课  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7册公开课教案《第5课  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7册公开课教案《第5课  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7册公开课教案《第5课  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7册公开课教案《第5课 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7册公开课教案《第5课 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信息技术 7 7 册公开册公开 课教案课教案第第 5 5 课课 电脑设备我会连电脑设备我会连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XX-11-20 13:16 编辑第 5 课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庐江县希望小学 陈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电脑外接设备(包括名称、外观) 。2、了解常见电脑外接设备的主要功能。3、自己动手连接常见外接设备。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观察,认识常见电脑外接设备。2、通过浏览硬件图片,认识更多常见的电脑外接设备。3、通过观看演示到亲手实践,学会连接外接设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连接硬件设备过程中,培养学生勤

2、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观察硬件实物和浏览硬件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硬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掌握电脑外接设备的名称,认识电脑外接设备的外观。2、了解常见电脑外接设备的功能。 (难点)3、连接常见电脑外接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电脑的各个部件只有连接正确,才能正常工作。连接时,首先要认清硬件设备及其接口,然后将硬件的接头插入主机对应的接口。2、揭题并板书课题:电脑设备我会连。二、新课学习(一)了解硬件设备“学一学”1、打开教材配套光盘的“电脑硬件”文件夹,浏览硬件图片,了解硬件外观和名称。2、师让学生看自己课桌上的电脑,请学生指认自己了解的部件名称。(二)认知硬件设

3、备“连一连”1、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连线题(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主机) 。2、师再次课件出示电脑常用外接设备图片,学生指认。3、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连线题(扫描仪、U 盘、数码相机、音箱) 。(三)了解硬件功能“读一读”1、提示学生阅读“知识库”中硬件知识介绍,并结合下发到学生机的硬件图片,了解硬件及常用外接设备的功能与作用。2、交流讨论自学成果,请部分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汇报交流自学成果。3、将了解到的硬件功能填写在教材相应的表格中。三、连接硬件设备,动手实践首先关闭机房总电源。1、认知主机接口生观察主机后面板和前面板的接口,师讲解常用连接设备。2、连接键盘、鼠标教师实物演示:鼠标、键盘的连接

4、。请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学生在本机操作。师重点提示:注意接口的颜色和插头方向,只要颜色相同、插入方向正确,即可顺利连接。3、连接显示器观察显示器数据线接头。先拆下自己电脑(学生机)的显示器连接线。再重新连接。4、选择音箱和话筒观察音箱和话筒连线,注意他们的颜色。先拆下自己电脑(学生机)的音箱和话筒连接线。再重新连接。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连接方法。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请身边的同学帮助,参照课本提示,请求老师帮助。五、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六、课后作业1、必须在家长指导下,尝试键盘、鼠标、显示器、音箱、话筒的连接。2、必须在家长指导下,尝试连接 U 盘、数码相机、摄像头

5、、打印机等其他外接设备。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XX-11-20 13:16 编辑第 5 课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庐江县希望小学 陈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电脑外接设备(包括名称、外观) 。2、了解常见电脑外接设备的主要功能。3、自己动手连接常见外接设备。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观察,认识常见电脑外接设备。2、通过浏览硬件图片,认识更多常见的电脑外接设备。3、通过观看演示到亲手实践,学会连接外接设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连接硬件设备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观察硬件实物和浏览硬件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硬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掌握电脑外接设备的名称,认识电

6、脑外接设备的外观。2、了解常见电脑外接设备的功能。 (难点)3、连接常见电脑外接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电脑的各个部件只有连接正确,才能正常工作。连接时,首先要认清硬件设备及其接口,然后将硬件的接头插入主机对应的接口。2、揭题并板书课题:电脑设备我会连。二、新课学习(一)了解硬件设备“学一学”1、打开教材配套光盘的“电脑硬件”文件夹,浏览硬件图片,了解硬件外观和名称。2、师让学生看自己课桌上的电脑,请学生指认自己了解的部件名称。(二)认知硬件设备“连一连”1、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连线题(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主机) 。2、师再次课件出示电脑常用外接设备图片,学生指认

7、。3、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连线题(扫描仪、U 盘、数码相机、音箱) 。(三)了解硬件功能“读一读”1、提示学生阅读“知识库”中硬件知识介绍,并结合下发到学生机的硬件图片,了解硬件及常用外接设备的功能与作用。2、交流讨论自学成果,请部分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汇报交流自学成果。3、将了解到的硬件功能填写在教材相应的表格中。三、连接硬件设备,动手实践首先关闭机房总电源。1、认知主机接口生观察主机后面板和前面板的接口,师讲解常用连接设备。2、连接键盘、鼠标教师实物演示:鼠标、键盘的连接。请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学生在本机操作。师重点提示:注意接口的颜色和插头方向,只要颜色相同、插入方向正确,即可顺利连接。3、连接

8、显示器观察显示器数据线接头。先拆下自己电脑(学生机)的显示器连接线。再重新连接。4、选择音箱和话筒观察音箱和话筒连线,注意他们的颜色。先拆下自己电脑(学生机)的音箱和话筒连接线。再重新连接。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连接方法。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请身边的同学帮助,参照课本提示,请求老师帮助。五、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六、课后作业1、必须在家长指导下,尝试键盘、鼠标、显示器、音箱、话筒的连接。2、必须在家长指导下,尝试连接 U 盘、数码相机、摄像头、打印机等其他外接设备。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XX-11-20 13:16 编辑第 5 课电脑设备我会连教学设计庐江县希

9、望小学 陈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电脑外接设备(包括名称、外观) 。2、了解常见电脑外接设备的主要功能。3、自己动手连接常见外接设备。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观察,认识常见电脑外接设备。2、通过浏览硬件图片,认识更多常见的电脑外接设备。3、通过观看演示到亲手实践,学会连接外接设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连接硬件设备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观察硬件实物和浏览硬件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硬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掌握电脑外接设备的名称,认识电脑外接设备的外观。2、了解常见电脑外接设备的功能。 (难点)3、连接常见电脑外接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0、1、电脑的各个部件只有连接正确,才能正常工作。连接时,首先要认清硬件设备及其接口,然后将硬件的接头插入主机对应的接口。2、揭题并板书课题:电脑设备我会连。二、新课学习(一)了解硬件设备“学一学”1、打开教材配套光盘的“电脑硬件”文件夹,浏览硬件图片,了解硬件外观和名称。2、师让学生看自己课桌上的电脑,请学生指认自己了解的部件名称。(二)认知硬件设备“连一连”1、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连线题(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主机) 。2、师再次课件出示电脑常用外接设备图片,学生指认。3、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连线题(扫描仪、U 盘、数码相机、音箱) 。(三)了解硬件功能“读一读”1、提示学生阅读“知识库”中硬件

11、知识介绍,并结合下发到学生机的硬件图片,了解硬件及常用外接设备的功能与作用。2、交流讨论自学成果,请部分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汇报交流自学成果。3、将了解到的硬件功能填写在教材相应的表格中。三、连接硬件设备,动手实践首先关闭机房总电源。1、认知主机接口生观察主机后面板和前面板的接口,师讲解常用连接设备。2、连接键盘、鼠标教师实物演示:鼠标、键盘的连接。请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学生在本机操作。师重点提示:注意接口的颜色和插头方向,只要颜色相同、插入方向正确,即可顺利连接。3、连接显示器观察显示器数据线接头。先拆下自己电脑(学生机)的显示器连接线。再重新连接。4、选择音箱和话筒观察音箱和话筒连线,注意他们的颜色。先拆下自己电脑(学生机)的音箱和话筒连接线。再重新连接。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连接方法。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请身边的同学帮助,参照课本提示,请求老师帮助。五、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六、课后作业1、必须在家长指导下,尝试键盘、鼠标、显示器、音箱、话筒的连接。2、必须在家长指导下,尝试连接 U 盘、数码相机、摄像头、打印机等其他外接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