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课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9608686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 南 万户飞天模型 十四世纪中国人万户利用火箭的反冲力和风筝 上升的力量做升空实验,被誉为人类航天史上 第一“飞人”。制造木活字 日 晷侯风地动仪 梦溪笔谈二则沈括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杰出 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天文历法、数学 、物理、化学、地理、地质、气象、生 物、医学等学科中都有重大成就,李约 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 物”。梦溪笔谈共有三十卷。属自然科学的条文有 二百多条,约占三分之一,其余皆为社 会科学。分十七类,计有:故事、神奇 、异事、杂志、人事、辩证、乐律、象 数、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 器用、药议,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科学 史上

2、的坐标”。 沈括宋神宗元丰年间,这一年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 望着茁壮生长的玉米、高粱 幻想着丰收的景象、盘算着给 家里的大人孩子买件儿新衣 脸上挂满了笑。可是偏偏天不遂人愿。这一天 在庆州地界突然不知从何处钻出了 许多虫子。这虫子肉乎乎,绿色的 身上还带着黑色的条纹,它就是农 人们最怕的害虫“子方虫”。经常 在 晚上成群结队的爬到庄稼上。别看 它们的嘴挺小,就是芝麻粒儿大的 那么一丁点,食量可真不小。这个抱住了麦穗拼命地啃, 那个舒舒服服地趴在高粱 叶上,吃的不抬头 眼 看着一年的辛苦就要成了 泡影,人们整天唉声叹气, 可也没办法。忽然,另有一种虫子从土中钻出,各 个威风凛凛长着大钳,

3、这虫子如兵士 一般,见了子方虫就奋勇上前,用大 钳夹住子方虫那肉乎乎的身子,一用 劲,子方虫就成了两段。 这样搏斗了十天,居然把子方虫 都杀尽了,庄稼得到了保全,而且还 获得了丰收。 棉铃虫棉铃虫成虫产卵怎么办呢? 这样赤眼蜂来了,快跑啊!赤眼蜂在棉铃虫卵内产卵孵化出小赤眼蜂1、其: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其喙有钳。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 “傍不肯”。 2、为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它的,代词)(这种,代词)(成为,动词)3、以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4、如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1、用,动词2、因(此),介词1、象,动词。 2、遵照,动词5、之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 谓之“傍不肯”。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它,代词的,语气助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