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608047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 六 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 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 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

2、设的艰巨性和长期 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词】 “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新经济政策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党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 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 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 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

3、论到实践 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即: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 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 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 命,把

4、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 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3)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 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 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 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 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 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 动

5、。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形式-暴力与和平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 种形式, 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暴力革命列宁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 家政权问题”,【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马克思所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 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61页 】和平革命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 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可能性。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1)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6、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 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 发生。(2)列宁的论述与实践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 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政治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各国经济 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和尖锐化。列 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集中了俄国 布尔什维克党的智慧,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 衡的规律,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 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1915年8月,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 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 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

7、义可能 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 胜利。”【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4页】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 中又写道:“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 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 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 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 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 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 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选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2页】(3)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 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 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

8、的科学论断,也向全 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 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的重大贡献。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 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 (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2)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 义时期、 (3)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苏

9、联模式的建立(形成):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1、苏联模式的建立(形成):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 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 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 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 会主义。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 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 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 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 应, 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 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

10、中 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 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 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 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1)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 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 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 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 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 质和人员保障。 (2)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 显现,主要是集中过

11、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 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 ,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 的唯一模式。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 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 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 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 一批国家走

12、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 社会主义阵营。中国革命的胜利 ,是继十月革命 之后20世纪最重 大的事件。2、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 出历史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 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 界的扩张。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 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 向。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 社

13、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 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 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 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 的历史悲剧。邓小平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版,第370页】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 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 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二)社会主义民

14、主是新型的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1、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 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2、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 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 家政权。 3、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4、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 政,1、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 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 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 都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权对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重要性。2、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 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 国家政权(1)在阶

15、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 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 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 成了国家的主人。 (2)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 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 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 (3)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 家政权。 (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 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3、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在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 巴黎公社、 苏维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 4、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

16、产阶级专 政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 争。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 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 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 要。(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历史联系。 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 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