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褒义词和贬义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59533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认识褒义词和贬义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正确认识褒义词和贬义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正确认识褒义词和贬义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正确认识褒义词和贬义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认识褒义词和贬义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认识褒义词和贬义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认识褒义词和贬义词【学习导引】褒义词:是词性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赋予词语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跟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关,道德观念变了,词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个词带不带感情色彩,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褒义词是情感词语的一种,俗名“好字眼儿”,又称“褒词”。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崇、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就是褒义词。如:一身正气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如:见利忘义 遗臭万年 :自以为是 处心积虑 口是心非 阴险狡诈 鼠目寸光 贼眉鼠眼 恶贯满盈 勾心斗角 爱慕虚荣 财迷心窍 好吃懒做离

2、经叛道 掩耳盗铃 口是心非 朝三暮四 狐假虎威 子虚乌有 指鹿为马 纵虎归山 按图索骥 暗送秋波 独善其身 粉墨登场 规行矩步 另起炉灶 绵里藏针区别褒义词和贬义词的方法:1、在理解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思的基础上,判断它的感情色彩。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中的“骄傲”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含贬义;英勇的解放军叔叔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这句中的“骄傲”是指解放军的英勇精神值得引以为自豪,含褒义。2、有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必须推敲它们的词素,理解那些关键字眼,从而区别它们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如:他办事很果断。你这种看法太武断了“果断”和“武断”都有“迅速、不犹豫”的意

3、思。仅一字之差。仔细分析,便可以发现差别。“果”指坚决,“果断”指办事坚决,有决断、不犹豫,含褒义。“武”指威势,“武断”原指以威势主断曲直,现指只凭主观臆想作出判断,含贬义。【想想练练】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完成了 SARS 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即将进入临床 。、这位发言人一再表示:即使台海发生战事,我们承诺尽最大可能保障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决不_ _。、这位见义勇为者被送到医院时,因失血过多, 只有 36 次/分,已经 不清了。A 试验 失言 神志/心律 B 实验 食言 神智/心率C 实验 失言 神智/心律 D 试验 食言 神志

4、/心率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康,最早 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 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A 源出 惠顾 和谐 B 源出 惠及 和谐C 原出 惠及 和睦 D 原出 惠顾 和睦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今,超女、快男等平民参与的选秀节目滥觞,一些演员甚至主持人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猥亵 ,甚至令人作呕。、中国玩具、服装等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被西方一些媒体 炒作,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形

5、象和声誉。、最近,陈水扁当局所谓的“如联公投”等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 13 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是对台海地区 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A 十足 大事 更/和 B 实足 大肆 也/乃至C 十足 大肆 也/乃至 D 实足 大事 更/和4、下列各句,加点斜体字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他为什么 把 自己的病情不直接说出来呢?B、开始我觉得老人未免不近人情了, 但 慢慢创习惯与他相处了。C、 对于 统筹城乡建设这个新课题,我们正摸着石头过河呢。D、我生病那段时间,同学们 不但 关心我,而且老师也来看我。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工作中,我们

6、要学会协作,学会取长补短,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正如俗话所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 。B、战士小李去年探亲期间,曾和乡亲们一道抗击桑美台风,回部队后一直没说。直到家乡给部队寄来感谢信,这才 东窗事发 ,受到表彰。C、你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老师一定 鼎力相助 。D、经过一代代工匠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 薪尽火传 ,得到了发扬光大。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区 五风十雨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B、这款银色超薄直板手机,一经推出,不少爱美女士便 慷慨解囊 抢购。C、 因材施 教,就是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

7、地去做工作。D、近年来,一些 豆蔻年华 的女大学生也沉迷上网,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基本功差,又急于求成,考试成绩出来,果然 阴沟里翻船 ,他叫苦不迭。B、1982 年以来,他就迷上了集邮,而且兴趣越来越浓,竟然到了一 发而不可收拾 的地步。C、任何人都离不开别人的支持的和帮助,红花需要绿叶衬, 众人拾柴火焰高 嘛。D、考生和家长面对升学的压力,不妨多想想 条条大路通罗马 的道理,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8、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少年王勃才思敏捷,一篇滕王阁序 ,使他立刻名扬四海。、商家喜欢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

8、乱坠,比如一款灯饰广告就说“让您的居室_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几次停产整顿的通知,煤矿老板始终 ,透水事故发生后他才后悔不迭。A 一挥而就 熠熠生辉 不以为意 B 一蹴而就 蓬荜生辉 不以为然C 一挥而就 蓬荜生辉 不以为意 D 一蹴而就 熠熠生辉 不以为然9、写出四个表示“看”的词语,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1)眺望:向远处看。(2)浏览:快速地看。(3)环视:向四周看。(4)仰视:向上看。10、将下列词语按词义从轻到重排列。酷爱 喜爱 喜欢 热爱11、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意思相反的词。(1)操场上很( ),教室里却很( )。(2)奶奶的童年,没有(欢乐),只有(痛苦)。(3)无论是学习还

9、是工作,我们都要牢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勤俭节约是(光荣)的,铺张浪费是(可耻)的。12、选词填空。矗立 屹立 耸立(1)雄伟的人民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上。(2)南京长江大桥九个巨大的桥墩( )在江心。(3)珠穆朗玛峰高高地( )在喜马拉雅山群峰之间。好奇 惊奇(1)我怀着( )的心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2)夏夜,孩子们( )地发现天空中有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13、在括号里填上带线字的反义词,组成成语。半信半( ) 半明半( )深入( ) 此起( )无足轻( ) 名存实( )口是心( ) 横七( )八1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区别不同的感情色彩,将它们归

10、类。舍( )救人 穷途( )路斗志昂( ) 盛气( )人理直气( ) ( )词夺理( )不顾身 高( )远瞩狐( )虎威 ( )苗助长废( )忘食 好高( )远15、从下列成语中选出完全为贬义的一组,将其组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1). 艰苦卓绝 碌碌无为 坚韧不拔(2). 文过饰非 荼毒生灵 玩物丧志(3.) 弄虚作假 壮志凌云 挑拨离间16、指出下边词语的褒贬色彩。(1.)宝贵 (2).卑劣 (3).光荣 (4).无耻 (5) .诬蔑 (6).屠杀 (7).胜利 (8).疯狂 (9).恐怖 (10).蛮横(11).牺牲 (12).卑鄙 (13).光明正大 (14).挑拨离间 (15).视

11、死如归(16).大义凛然 (17).浩然正气 (18).垂危 (19).敬佩 (20).遇难褒义:_贬义:_18、把下列词语分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阴险 鄙视 恩情 健壮 诚恳 相信 敏捷 后果 轻信 行为 猖狂 清脆 幻想 谦虚 买椟还珠惊慌失措 平易近人 深思熟虑 一丝不苟 自不量力 异口同声 崇山峻岭 狐假虎威 任劳任怨, 高风亮节, 诡计多端, 凶神恶煞, 谦虚谨慎, 视死如归, 得意忘形, 歪风邪气 不甘落后 张牙舞爪 装腔作势 坚定不移 对答如流 虎头蛇尾 半途而废 画蛇添足 足智多谋 见多识广 横冲直撞 所向无敌 灰心丧气 风雨同舟 五彩缤纷 盛气凌人 热情. 吹捧. 离开 .

12、欺骗 .炫耀. 果断 .爱戴. 讥讽. 美丽.属于褒义词的:属于贬义词的:属于中性词的:19、判断下面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写“对”,贬义词写“错”表里如一( ) 叶公好龙( ) 平易近人( )胡作非为( ) 赞叹不已( ) 精兵简政( )垂头丧气( ) 铁面无私( ) 兴致勃勃( )幼稚可笑( ) 神机妙算( ) 自作自受( )1、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 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 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 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矗立:指高的物体,如眼前矗立着大厦。着眼于直,是直而高地立着。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例如:烟雨楼矗立在青翠的大树丛中。耸立:高的山或物上放置,如山上耸立着雕像。着眼于高,高而突出地立着。例如:在海平线上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又如:群山耸立。屹立:指人的面貌、精神屹立不倒。着眼于稳固。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来指人或物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例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