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范文]遥感影像特征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594743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范文]遥感影像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工作范文]遥感影像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工作范文]遥感影像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工作范文]遥感影像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工作范文]遥感影像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范文]遥感影像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范文]遥感影像特征(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遥感图像的特征一 空间分辨率二 光谱分辨率 三 时间分辨率 四 辐射分辨率五 遥感系统的信息容量 一 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又称地面分 辨率l前者是针对传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 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 ;l后者是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 小目标物的大小。Date3鲁东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空间分辨率的三种表示法:(1)象元(pixel)(2)线对数(3)瞬时视场空间分辨率的三种表示法:(1)象元(pixel),指瞬时视域内所对应的 地面面积,即与一个象元大小相当的地 面尺寸,单位为米(m)。如LandsatTM一

2、个象元相当地面 28.528.5m的范围,简称空间分辨率 30m。象元是扫描影像的基本单元,是成像过程中 或用计算机处理时的基本采样点。(2)线对数(Line Pairs),对于摄影系统而言 ,影像最小单元的确定往往通过l毫米间隔 内包含的线对数,单位为线对毫米(1 mm)。所谓线对指一对同等大小的明暗条纹或规 则间隔的明暗条对 (3)瞬时视场(IFOV),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 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弧 度(mrad)。IFOV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可分像素)越 小,空间分辨率越高。一个瞬时视场内的信息,表示一个象元 遥感数据的概括能力 地面目标是个多维的真实模型,是个无限、连续 的

3、信息源(时空尺度上);遥感数据是对地面信息 源有限化、离散化的二维平面记录。像元的大小反映了离散化程度。从地面原型到遥感信息,即把地面信息有限化、 离散化过程必然要损失部分信息,这本身就是一 种概括能力。其概括程度是随着空间分辨率的增 大而增加的。这种概括能力对于宏观概念的建立 是有意义的 几何特性 每张遥感图像与所表示的地表景观特征之 间有特定的几何关系。这种几何关系是由 遥感仪器的设计、特定的观测条件、地形 起伏和其它因素决定的。地面目标均有其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位置 、形状、大小、相互关系)。从地面原型经遥感过程转为遥感信息后, 受大气传输效应和传感器成像特征的影响 ,这些地面目标的空间

4、特征被部分歪曲, 发生变形 全景摄影图像的几何畸变常规象片(A)与扫描图象(B)几何畸变比较二 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 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l决定了传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 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 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 ,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 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是,多波段信息直接地综合解译是较困 难的,而多波段的数据分析,可以改善识 别和提取信息特征的概率和精度 分波段记录的遥感图像,可以构成一个多 维向量空间,空间的维数就是采用的波段 数。如,选用3个波段,构成一个三维特征空间 。图像上的一个像元,在各波段上均有

5、一 个光谱数值aij,bij,cij(i,j分别为该像元的行、 列号) 每个像元在各波段的图像数据(亮度值)构 成一个多维向量,它们对应于多维空间 上的一个点,用Xij向量表示:Xij=相同类型的地物则形成空间中的点集,不 同类型的地物构成空间上不同的点集遥感图像分类、模式识别的实质就是选择 有效的判别函数来区分这些不同的点集, 也就是把不同类型的目标区别开来 三、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是遥感影像间隔时间的一项性 能指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 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遥感探测器按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采集数 据,这种重复周期,又称回归周期。它是 由飞行器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运

6、行周 期、轨道间隔、偏移系数等参数所决定 landsat13Landsat45轨道高度 H 轨道倾角 i 运行周期 T 长半轴 a 降交点时间 (过赤道平均太阳时) t 重复周期 D 偏移系数 d 在赤道两相邻轨迹间距离图像幅宽 相邻轨道间赤道处重叠度 915km 99.125 103.267min 7285.438km 9: 42am 18天(25l圈) -1 159km 185km 26km(14)705km 98.22 98.9min 7083.465km 9:45am 16天(233圈) -7 172km 185km 13km(7)SPOTCBERS轨道高度H 运行周期T 轨道倾角i

7、重复周期D 偏移系数d 卫星过降交点时刻 轨迹间间隔(赤道处) 所载仪器 单台HRV图像幅宽 两台HRV图像幅宽 有效扫描视场832km 101.4min 98.7 26天(369圈)十5 10:30am 108km 2台HRV推扫式扫描 仪(多光谱和全色) 60km 117km(重叠3km) 27側视能力778km 100.26min 98.5 26天、WFI45天 十9 10:30amCCD,IRMSS, WFI宽视场CCD相机 CCD:113km TRMSS:119。5km WFI:890km CCD具32侧视能力SPOT轨道交错覆盖次序应用优势:l多时相遥感信息可以提供目标变量的动态变

8、化 信息,用于资源、环境、灾害的监测、预报;l并可以根据地物目标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提 高目标识别能力和精度;l并为更新数据库提供根本保证 四、辐射分辨率及辐射测量特性 辐射分辨率(radiant resolution)l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 的最小辐射度差。l表明了传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 分能力。即探测器的灵敏度(遥感器感测元件在 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 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l一般用灰度的分级数来表示,即最暗最亮灰 度值(亮度值)间分级的数目量化级数有效量化的级数,一般是由动态范围和信 噪比SN所确定动态范围:指遥感器可测量

9、的最大信号与 最小信号之比。l所谓最大信号指在此值以外无论输入的信号多 强,响应也无变化的饱和区:所谓最小信号指 在此值以外为对输入的弱信号无响应的无感应 区;而仅在动态范围内,输入与输出信号几乎 呈线性关系 信噪比SN指有效信号(signal)与噪声 (noise)之比。即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而为了实用方便,信噪比常定义为信号均 方根电压和噪声均方根电压之比,单位均 为分贝(dB) 辐射测量特性(radiometric characteristic) l光学遥感器的辐射测量特性指的是用光学 遥感器测量时,来自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中的物理量在通过光学系统后会发生何种变化 绝对与相对定

10、标(calibration) “定标”是将遥感器所得的测量值变换为绝对亮度 ,或变换为与地表反射率、表面温度等物理量有 关的相对值的处理过程。或者说,遥感器定标就 是建立遥感器每个探测器输出值与该探测器对应 的实际地物辐射亮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定标可分绝对校准与相对校准两种方式。前者需 知道目标辐射的绝对值:后者只须知道目标中某 一点辐射与其它点辐射的相对数值 遥感数据中除了由遥感器的灵敏度特性引 起的偏差外,还包含大气效应及遥感器的 测量系统引起的各种失真。遥感器定标是 遥感定量化的前提 遥感中常用的定标技术有实验室校准及飞 行校准。l实验室校准指在遥感器发射前,在实验室对辐射 计进行模拟太空

11、环境将仪器的输出值转换为辐 射值的定标,如NOAA/AVHRR3、4、5通道就 装有内定标系统 飞行中的校准,包括星上定标和地面定标 l星上定标采用标准参考源,是实时、连续的定标。 但由于不能确切知道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特性,以 及星上定标系统不够稳定等因素,影响到星上定标 的精度。l 地面定标,即通过设立地面定标试验场,选择典型 的均匀稳定目标,用高精度仪器在地面进行同步测 量,来进行仪器定标。但是地面定标由于包含了路 程大气的影响,必须同时测量和计算遥感器过顶时 的大气环境参量和地物反射率,、进行必要的大气 校正 五、遥感系统的信息容量任何一个遥感系统都有它一定的信息容量 。它的最大信息容量

12、与它的空间、光谱、时 间、辐射分辨率有关。在具体应用分析时,人们必须通过研究对 象的特征来选择遥感信息,并使之与遥感 系统的信息能力相一致 量化的遥感数据,其信息量是用比特(bit)表示的 ,1比特可以表示成0或1两个状态的信息量。假设图像上像元取各灰度值的概率相同(即图像上 各像元所取的灰度值不同,而各灰度值出现的概 率相同)。设数据的量化级数为m,根据信息论的研 究公式,则每个像元所能包含的最大信息量应为 log2m(bit) 一幅单波段图像内有n个像元,则一个单波段图像 所包含的最大信息量为:Im=n2m (bit) 一个遥感系统可以有k个波段。这个遥 感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信息量(Is)为: IsKImKn2mK (bit) 式中,C为一景图像所对应的地面面积;G为地面分辨率(空间分辨率);n为像元数(可理解为空间分辨率);K为波段数(可理解为光谱分辨率);m为量化级数(辐射分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