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轮纹病与番茄晚疫病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593881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X 页数:8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轮纹病与番茄晚疫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番茄轮纹病与番茄晚疫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番茄轮纹病与番茄晚疫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番茄轮纹病与番茄晚疫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番茄轮纹病与番茄晚疫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番茄轮纹病与番茄晚疫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轮纹病与番茄晚疫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病原 茄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 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 危害 番茄的主要病害。为害叶片、茎、花、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 最易发病。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尤其大棚、温室中 发病重。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时期 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 症状 (1)叶部: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 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以植株下部叶片 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造成叶片 早枯。番茄早疫病病斑的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别于番茄圆纹病。叶柄病斑 呈椭圆形,稍凹陷,暗

2、褐色,有轮纹,不将茎包住。 (2)茎部: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 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苗期茎基部发病, 严重时病斑绕茎1周,引起腐烂。 (3)果实: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后期从果 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 陷,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病原物生长环境、发病条件:pH68生长较快;535均能生长,其中 ,最适温度为2530;在535分生孢子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530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早疫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

3、、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 接关系。 (1)环境: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田间发病前5天均温为21, 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超过2天,早疫病即可发生。湿度80%以上,温度20 25最易发病。 (2)栽培:番茄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或阴雨 天气造成环境高湿,结果过多,植株生长衰弱等,都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 春季棚室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塑料薄膜上常结有小水珠,并落 在叶片上,形成一层水膜,利于病害发生。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 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即可发病,病原从气孔、皮 孔或表皮

4、直接侵入形成初次侵染,潜育期23天后出现病斑,35天产生分 生孢子,并可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侵染。在大棚内, 病原主要是种子携带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土壤中带有分生孢子,或者从通 风口处,风携带分生孢子进入大棚,完成初侵染。药剂防治: 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将种子洗净药液后再浸种,水温5055,加 热水保持水温10分钟,然后加凉水冷却到30浸种,捞出种子催芽。 用25%嘧菌酯悬浮剂36048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 70克/公顷,或68.75%噁唑锰锌1.11.4千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每隔7 10天喷1次,连续23次。其中嘧菌酯悬浮剂与苯醚甲环

5、唑具有保护和治疗双 重效果,以保护作用为主。 发病初期喷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 剂500750倍液,或每间每隔7天喷1次药,共喷3次。可以兼治晚疫病。或用 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360100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 )7501100克/公顷,或68.75%恶唑锰锌(易保)12001500克/公顷,加水均匀 喷雾,其中阿米西达与世高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易保以保护作用为 主。4棚室栽培的,发病初期每次喷撒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喷撒1 次,连续34次;或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33.75千克等烟雾剂 在傍

6、晚熏蒸,并注意先开棚排湿20分钟再进行闷棚熏蒸;或用20%二氯异氰尿 酸钠可溶粉剂300400倍液防治。农业防治:抗病品种、轮作、高畦覆地膜栽培,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或 渗灌,上午灌水,灌水后适时放风、配方施肥要求、加强管理。番茄晚疫病(番茄疫病)病原 致病疫霉菌(真菌) 寄主 番茄、马铃薯、茄子。 危害 番茄的主要病害,流行性很强,破坏性很大。常造成20%30%的减产。 分布 全国主要番茄产区。 时期 番茄生长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受该病的为害,幼苗期、结果期为害最重。果实收 后在贮藏、运输、销售期间还可继续受害,受害严重时可引起番茄大量毁坏。 症状 叶、茎、果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

7、(1)叶部: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 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扩大后转为褐色。空气潮湿 时,病斑会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状物。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绿褐色 ,后变暗褐色并逐渐干枯。(2)茎部: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渍状变暗褐色至黑褐色,稍向下凹陷、病茎组织变软, 植株萎蔫、严重的病部折断造成茎叶枯死(3)果实:果实受害,多从未着色前的青果近果柄处的果面开始,病斑呈不明显的油浸 状大斑,逐渐向四周发展,后期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稍凹陷,病果质硬质不软腐, 边缘不变红,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 病原物生长环境、发病条件

8、: 菌丝发育适温24,最高30,最低1013。孢子囊在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 在100%左右时310h成熟;当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囊迅速失去活力。当孢子落 在持续持有水滴的寄主叶片表面时,孢子囊才能产生游动孢子或休止孢子萌发并产生 芽管,侵染才能发生;如果寄主叶片失去水滴,孢子则不能继续侵染。台湾王添成博士认为孢子囊萌发有2种方式,取决于温度。第1种方式,当温度低 于21时,孢子囊在13h内产生8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是12 。游动孢子在水膜中游动片刻后,失去鞭毛和内胞囊,不久又产生侵染栓侵入到 寄主体内。温度在1215时,游动孢子能迅速萌发,当温度升高至2124时 ,游动

9、孢子能大量萌发芽管。第2种方式是当温度在2130时,孢子囊能在8 48h内直接萌发产生芽管而不产生游动孢子,最适宜的温度是21。病原菌侵入 叶片时直接通过表皮和外层表皮的细胞壁,侵入后在细胞间生长,并在叶肉细胞 内产生吸器,侵染23d后出现褪绿病斑,在侵染57d时病症较为明显。病症出 现后不久,孢囊柄从气孔里伸出,并产生可以作为再次侵染的孢子囊。(1)环境:当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空气湿度在95%以上,或有 水膜存在时,发病重。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重。当温度有利于发病时,降 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 要条件。3月份现中心病株,4月中下旬流行。

10、此时如遇春寒天气,温度低、 日照少,病害会更加严重。棚室栽培时,白天棚室气温在2224,夜间10 13,相对温度95%以上持继8小时,或叶面有水膜,最易形成侵染和发 病。 (2)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棚室栽培时, 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放风不及时,发病重。 侵染循环:病原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冬季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 块茎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 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的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3 4天潜育后,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药剂防治: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

11、多菌灵药剂处理。发病初期喷50%氟吗锰锌 80010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1500克/公顷,或10%氰霜唑悬浮 剂100012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 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 甲霜铜700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 次。棚室栽培苗期进行保护性喷药,定植后喷7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或70%代森锰锌可

12、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出现中心病株后,施用45%百菌清烟剂33.75千克/公顷熏治或喷撒 50%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熏治或喷撒1次。农业防治: 秋冬和冬春茬可选用无限生长的长生育期品种如毛粉882、L402及渝抗 系列品种。早春棚可选用有限生长的短生育期品种,如西粉3号、豫番茄1号、中蔬4 号、5号、中杂4号等。番茄晚疫病专化性很强,因此推广多品种混合栽培,有利于 将病害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减轻为害程度。与其他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尽量 避免连作。采用高畦栽培,注意小水勤灌,合理密植,早搭架,及时打杈,改善株 间通风透光条件。棚室栽培的,可选用无滴膜防止温棚滴水,午后应适当通风。清 洁田园,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掉,注意田间操作不要接触病株后再 碰健株。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化肥时要氮、磷、钾肥混和施用,不能偏施氮 肥。浸种催芽:播种前45天用55恒温水烫种10分钟,不断搅动,之后反复搓洗干 净。进行变温催芽。把浸好的种子平铺在干净湿布上,再盖上湿报纸,在25温度下 催芽1424小时,再移到0温度下锻炼10小时,当胚根露嘴即可播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