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593294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动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动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动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动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一、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发酵 二、瘤胃及瘤胃发酵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 维持生命活动食物 消化 吸收 贮存(体脂、肝糖元) 代谢畜产品(肉、奶、毛、蛋反刍动物反刍动物(ruminant)来源于拉丁语ruminare,意即再次 咀嚼(to chew over again),反刍动物即咀嚼食团的偶 蹄哺乳动物(cud-chewing, even-toed, hooved mammals)。KingdomAnimalPhylumCordata (with a backbone)ClassMammals(produce milk)SubclassUngul

2、ata(hooved animals)OrderArtiodactyla(even-toed)SuborderRuminantiaFamily or SuborderGenus and SubgebusSpecies and Subspecies反刍动物原兽亚纲(Prototheria) 鸭嘴兽 哺乳动物 后兽亚纲(Metatheria) 袋鼠真兽亚纲 (Eutheria) 18目 500种不反刍亚目 猪科(Suidae)(Non-ruminantia) 河马科( Hippopotamidae)偶蹄目 Artiodactyla 骆驼科(Camelidae)反刍亚目 鹿科(Cervidae)(R

3、uminantia) 牛科(Bovidae)牛科(Bovidae):野牛(Bos gaurus) 黄牛(Bos taurus) 大额牛(Bos frontalis) 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水牛(Bubalus bubalua) 山羊(Capra hircus)绵羊(Ovis aris) 羚羊(Saiga tatarica) 反刍动物无论是在家养、放养的草食动物,还是在野生草食动物中,反刍动物的 数量是最多的。反刍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颜色多样 * Mouse Deer : 体重25kg,肩高200230mmGiraffes:体高超过6m,体重达1.9t反刍动物适应性强

4、,分布广泛 * 可适应极冷气候的动物如yak、caribou、musk ox 、mountain goat 、sheep潮湿、干燥是热带气候:非洲反刍动物 * 可适应沼泽环境的动物:moose、buffalo、swamp deer、water bucks)沙漠环境的动物:antelope、sheep、非洲、亚洲品种食物适应性广泛 * caribou可采食北极的地衣,giraffes可采食刺槐的叶子 * moose 可采食水下3m的水生植物 * antelope、deer、goats、sheep喜欢植物的嫩尖和牧草 * 水牛可以依靠芦苇生存,而其他牛满足不了维持需要动物的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动

5、物的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一)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的方式牙齿的切(撕)碎肌胃收缩的切搓(添加沙石)消化道管壁肌肉运动的磨烂、压扁物理性消化的作用改变饲料粒度,提高在消化道的外流速度形成多水的食糜,有利于化学和微生物的消化通过消化道管壁肌肉运动,将食糜送入下一个 部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二)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酶 的消化是高等动物的主要消化方式。原生动物酶的消化主要是细胞内消化;随着动 物的进化,逐渐分化为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 化的动物,消化道发生分化,口腔和肌胃以物 理消化为主,嗉囊用来贮存食物,真胃和小肠 分泌消化液进行酶

6、的消化,小肠主要用来吸收 。(二)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淀粉 乳糖 蔗糖 神经性刺激 食糜进入十二指肠pH下降 AA、脂肪酸唾液淀粉酶 胰泌素 胰酶素NaHCO3 胰酶胰淀粉酶 复合刺激-糊精麦芽糖麦芽三糖小肠粘膜 糊精酶(麦芽糖酶a) 乳糖酶 蔗糖酶 刷壮缘表面 麦芽糖酶(II III) 麦芽糖酶IIb葡萄糖 葡萄糖葡萄糖 半乳糖 果糖(二)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蛋白质的消化(循序快速进行)蛋白质 神经刺激 蛋白质消化产物 胃酸食糜 G细胞 胃泌素 胃液 蛋白质变性 胃胃扩张 胆碱能神经神经放射 胃蛋白酶(芳香族氨基酸苯丙、酪氨酸氨基端) 胃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盐酸、胃蛋白酶

7、 (碱性氨基酸组、赖氨酸羧基端)多肽外切酶 氨肽酶 小肠肠腔(小肠液) 羧肽酶氨基酸 小肽黏膜刷壮缘 小肠黏膜 寡肽酶寡肽 氨基酸吸收 吸收 吸收 门静脉(二)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脂肪的消化甘油三酯 胰脂肪酶 甘油一酯 磷 脂 乳化颗粒 小乳化颗粒 脂肪酸 固醇及其酯 甘油二酯胆盐氨基酸 胰酶素 胆碱脂肪酸 (胆囊收缩素)胆囊 胆盐微胶粒V. 胆固醇、磷脂胆汁 甘油一酯脂肪酸肝 上皮细胞内吸收运转瘤胃及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瘤胃环境饲料在瘤胃中的降解过程瘤胃发酵的特点瘤胃微生物瘤胃细菌产甲烷菌 瘤胃微生物 瘤胃原虫厌氧真菌少数噬菌体瘤胃细菌 一纤维降解细菌 1. 瘤胃球菌(Ruminococcu

8、s species) 黄化瘤胃球菌(R.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 albus) 2. 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 3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 4. 梭菌属(Clostridium species)纤维纤维 降解梭菌,如C. cellobioparum, C. longisporum、C. lochheadii、C. aerotolerans 和C.chartatabidum;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ingens)和丁酸梭菌(C. butyricum) 瘤胃细菌纤维分解菌的特点是:

9、(1)对瘤胃PH最为敏感, PH 6.47.0最佳,PH 6.2 受影响 ,PH 6.0 完全停止; (2)纤维分解菌为严格厌养菌; (3)纤维分解菌以主要氮源为饲料在瘤胃降解所产生的氨,但 支链脂肪酸如异丁酸、异戊酸对生长速度也很重要。也即 纤维分解菌不能完全靠NPN作为其唯一的氮源,必须在日 粮中有一定的蛋白质或供给足够的支链脂肪酸才能达到其 最大生长速度; (4) 纤维分解菌对脂肪较为敏感,添加后会使采食量和消化率 下降。这可能是脂肪在纤维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膜阻碍了微 生物的作用。有的人认为,脂肪对微生物是有毒的。脂肪 通过保护处理,如皂化,可消除这一影响。 二淀粉降解菌一些纤维纤维 降解

10、菌,如Clostridium lochheadii、产产琥珀酸 丝丝状拟拟杆菌的一些菌株以及溶纤维纤维 丁酸弧菌的大多数菌株 ,可以降解淀粉。能降解淀粉的非纤维纤维 降解菌: 1牛链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 2.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 3.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species)短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brevis)、布氏普雷沃氏菌( Prevotella bryantii)和Prevotella albensis。 4溶淀粉琥珀酸单单胞菌(Succinimonas amylolytica) 5反刍兽新月

11、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 6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pecies) 瘤胃双歧杆菌B. ruminale, B. merycicum, B. ruminantium, 伪长伪长 双歧杆菌B. pseudolongum, 瘤胃细菌瘤胃细菌淀粉分解菌的特点是:对PH敏感性低,PH 5.67.0对淀粉消化速度没有什么影 响,对VFA比例的影响也不大; 有充足氨存在,细菌便迅速繁殖; 瘤胃中能利用乳酸的细菌并不多,但若乳酸超出瘤胃的缓 冲能力时,此类菌就会占优势。牛粪链球菌缓慢生长,其 代谢产物是乙酸盐和乙醇,但若是快速生长则产生乳酸盐 。有的种类细

12、菌能够利用糊精、麦芽糖,但有的不能利用 大多数单糖和双糖,有的不能直接引发淀粉发酵;从纤维性日粮转变成淀粉或蔗糖日粮,会发生瘤胃酸中毒 (PH5.0).这主要是将乳酸转变成乙戊酸所需微生物种 群或浓度不够,或繁殖速度较慢,且随PH下降越来越受到 抑制; 淀粉在瘤胃的消化速度取决于淀粉类型及其加工方法和温 度。如大麦比玉米快, 烤玉米比碎玉米发酵更迅速。 瘤胃细菌三半纤维素降解菌所有纤维降解菌都具有降解半纤维素的能力。能降解木聚糖 的有:真细菌(Eubacterium)、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溶纤维 丁酸弧菌、黄化瘤胃球菌和白色瘤胃球菌。能降解淀粉的有 :多毛毛螺菌、螺旋体、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溶纤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