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2011年4月11日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593282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水利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2011年4月11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水利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2011年4月11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对水利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2011年4月11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对水利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2011年4月11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对水利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2011年4月11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水利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2011年4月11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水利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2011年4月11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水利科学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河海大学:河海大学: 芮孝芳芮孝芳 教授教授二零一一年四月十一日二零一一年四月十一日w 引言w 水 水利 水利科学w 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w 正确对待水利发展中的一些关系w 地球系统水文循环的复杂性w 新的水利科学在生长0. 引 言人类对水的依赖性是100%,没有水,就没有生 命,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水造成的灾害又位 居诸自然灾害之首,平均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 过全世界总的自然灾害损失的55%,其中洪涝灾害 损失超过40%,干旱灾害损失超过15%。水的这种双 重性使得其在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 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水问题已成为人 类

2、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重大问题,水工程已成为 保障社会安全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水科学已 成为科学大家庭中重要一员。1. 水 水利 水利科学“水”是自然现象,是自然资源,是生命物质,是良好溶剂,是自然载体,是战略物资,是景观,是灵气、精神在水利科学家心目中,“水”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性。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代,司马迁在其著述的史记河渠书中写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据说这就是“水利”一词的最早出处。现代“水利”一词被解释为“除水害兴水利”的一种公益事业。水利科学是一门关于除水害兴水利的科学。详细地可表述为:水利科学是一门研究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属性、协调和处理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遇

3、到的各种水问题,为治理、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科学。水利科学具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特点。2. 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2.1 安邦富民的千秋伟业中国的治水事业,从大禹治水的故事算起,已有 400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是从防治洪水灾害开始 ,现在已拓展到防治干旱、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生态 与环境。“水利比上天还难”中国的地理位置正好与地球上两大自然灾害频发 带相吻合。从古至今,我国就有“治国先治水”和“治水安 邦”之说。对中华民族来说,治水始终是一项安邦 富民的千秋伟业。长江 黄河淮河 海河太湖 辽河2.2 大江大河治理的历史性难点2.3 面临着若干制约

4、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水问题(1)洪水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2)水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3)水污染恶化趋势还不能说已得到有效遏制(4)大坝与生态的关系复杂(5)由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仍比较严重3. 正确对待水利发展中的一些关系3.1 治水理念与治水措施方法的关系3.2 防洪与兴利的关系3.3 大中小河流治理的关系3.4 开源与节流的关系3.5 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3.6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4. 地球系统水文循环的复杂性目前人们对极其复杂的地球系统水文循环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现有的一点结论虽有一定根据,但还只是个准理论,带有一定的猜测程度。近代科学理论和技术

5、已能解决人类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但尚不能很好解决所遇到的或将来可能遇到的有些水问题,这也许就是“水利比上天还难”的根本原因吧!5. 新的水利科学在生长现代水利科学一般应包括水科学、水工程和水管理。水科学是关于水流、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的科学。水工程指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全监控等,而水管理主要指经济管理、法律管理和行政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治水经验的积累,水利科学的具体内涵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新的水利科学在悄然生长(1)在治水理念上,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生态水利、绿色水利转变,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持河流“健康”的治水理念。(2)在治水措施上,从重工程措施轻非工程措施、重建轻管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相结合、建和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尤其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及人与 水的和谐。(3)在基础理论上,从以工程技术科学为 主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相 互交叉的方向转变。(4)在研究方法上,从由线性科学统治的时代向非线性科学时代转变,从传统的研究手段向数字化技术手段转变,或者说从直观手段向虚拟手段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