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循环系统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59287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循环系统2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医学]循环系统2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医学]循环系统2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医学]循环系统2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医学]循环系统2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循环系统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循环系统2(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组胚教研室杜娟目的和要求掌握: 血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 各级动、静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 毛细血管的基本结构、分类、分布特点 与功能 心脏壁的组织结构 了解: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脏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动脉静脉微循环毛细血管内 容 简 介淋巴管系统毛细血管概述动脉静脉微循环的血管血管壁的营养血管和神经血管壁的特殊感受器心脏淋巴管系统(自学)(一)心血管系统心 脏 血液流动的泵 动 脉 输送、分配血液 毛细血管 物质交换 静 脉 输送血液回流到心脏(二)淋巴管系统毛细淋巴管 盲管,收集组织液 淋 巴 管 输送淋巴液 淋巴导管 将淋巴液导入静脉,包括

2、右淋巴导管和胸导 管 概 述 循环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动脉(大、中、小)毛细血管静脉(大、中、小)淋巴管系统淋巴导管 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心 脏组织功能:参与气体交换、温度调控、激素的运输 、免疫功能和代谢活动。一、血管壁的一般结构除毛细血管外,血管壁从内到外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血管壁内还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壁的一般结构血管壁的一般结构 内膜内膜: : 内皮内皮: :W-PW-P小体小体 内皮下层内皮下层: :薄层结缔组织薄层结缔组织 内弹性膜内弹性膜( (中中A):A):弹性蛋白弹性蛋白 中膜中膜: : 平滑肌平滑肌f f, ,弹性膜弹性膜和弹性和弹性f f外弹性膜外弹性膜 外膜外膜: :

3、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壁一般结构模式图 1.内皮:单层单层 扁平上皮细细胞核居中,有核的地方稍微隆起 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流动动 细细胞长轴长轴 与血流方向一致,(一)内膜内皮 细胞胞质质内有丰富的吞饮饮小泡作用:向血管内外输输送物质质超微结构内皮细胞游离面有胞质突起和细胞衣。作用:增大内皮细胞表面积,利于物质交换特有的细胞器WP小体(Weibel-Palade body) : 形态特点:细长杆状,外包单位 膜。长3 m,直径0.2m。内含6 26条平行小管。WP小体含第八 因子相关抗原(FVIIIRAg),该物质 和凝血有关。Weibel-Palade 小体电镜模式图A图内皮细胞: 1

4、.W-P小体纵断面 2. W-P小体横断面 3.血管腔 4.基膜B图W-P小体: 1.与2. :直径15nm 的细管纵断面 3. W-P小体质膜5羟羟色胺、组组胺和缓缓激肽肽均可刺激微丝丝收缩缩,改变细变细 胞间间隙的宽宽度和细细胞连连接的紧紧密程度,从而影响和调节调节 血管通透性。细胞内含成束的微丝,具有收缩功能内皮细胞的功能u调节血管通透性 u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u代谢功能 内皮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使血管紧张素变为血管紧张素 合成功能能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F 、组织纤溶酶原活性物和前列腺环素 ,及内皮素(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和 NO(具有舒张血管作用)2.内皮下层:位于内

5、皮下的薄层结缔组织,内含少 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有时可见少 量纵行平滑肌内弹性膜:有的动脉内皮下层深面有 一 层,由弹性蛋白组成,并有许多小 孔 ,是内、 中膜的分界。 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其厚度及组成成分 因血管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大A以弹性膜为主,中A以平滑肌为主。弹性膜:使扩张的血管回缩,产生血压 平滑肌:改变血管管径大小,调节器官血流量(二)中膜血管平滑肌与内皮细胞之间有连接,称肌内皮连接,可以感受 血液或内皮细胞的化学信息。能分泌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原,与内皮细胞表面的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共同构成肾外的肾素血管紧张素 系统。 是成纤维细胞的亚型,在动脉发育过程中,可分泌 多种蛋白质,形

6、成管壁内结缔组织的纤维和基质。病理状况下,动脉中膜的平滑 肌可移入内膜增生并产生结缔组织 ,使内膜增厚,是动脉硬化的重要 病理过程临床病理联系为为疏松结缔组织结缔组织 ,其中的弹弹性纤维纤维 和 胶原纤维纤维 呈螺旋状或纵纵向分布。 血管壁的成纤维细纤维细 胞有修复外膜的能 力有的A在中、外膜交界处处可以看到由弹弹 性纤维组纤维组 成的外弹弹性膜。(三)外膜血管营养管径1mm以上的动脉和静脉管壁中都有 营养血管的小血管,称营养血管。这些 小血管进入外膜后分支成毛细血管,分 布到外膜和中膜。内膜一般无血管,其营养由腔内血液直 接渗透供给二、动 脉 (artery)大动脉 (弹性动脉) 中动脉 (

7、肌性动脉) 小动脉 (肌性动脉) 微动脉大动脉大动脉-弹性动脉弹性动脉n n内膜内膜: :内皮内皮:W-P:W-P小体多小体多 内弹性膜内弹性膜: :不明显不明显 n n中膜中膜: :厚厚, , 弹性膜弹性膜(40-70(40-70层层) )n n外膜外膜: : 营养血管和神经营养血管和神经外弹性膜:不明显外弹性膜:不明显中动脉中动脉中动脉中动脉-肌性动脉肌性动脉内膜内膜: : 内皮内皮:W-P:W-P小体少小体少 内弹性膜内弹性膜: :明显明显 中膜中膜: : 厚厚, , 环行平滑肌纤环行平滑肌纤 维维(10-40(10-40层层) ) 外膜外膜: :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较多较多外弹性膜:明显

8、外弹性膜:明显HE染色特殊染色中动脉结构图外弹性膜小动脉小动脉-肌性动脉肌性动脉 内膜内膜: :内皮内皮:W-P:W-P小体少或无小体少或无 内弹性膜内弹性膜: :明显明显 n n中膜中膜: :厚厚, , 环行平滑肌纤环行平滑肌纤 维维(10(10)n n外膜外膜: :与中动脉相似与中动脉相似外弹性膜:无外弹性膜:无管径小于0.3mm的动动脉称微动动脉,平滑肌1 -2层层,无内、外弹弹性膜。微动脉微动脉小动脉微动脉名称名称小动脉小动脉微动脉微动脉直径直径0.3-10.3-1mmmm0.30.3mmmm内弹性膜内弹性膜有有无无中膜平滑肌中膜平滑肌3-103-10层层1-21-2层层外膜外膜厚厚薄

9、薄微动脉与小动脉的比较微动脉与小动脉的比较各级动级动 脉比较较表不明显显 弹性弹性A A心缩期心缩期: :扩张扩张 心舒期心舒期: :回缩回缩 肌性肌性A:A:收缩和舒张收缩和舒张, ,保持血流连续性保持血流连续性. .调节分配各器官的血流量调节分配各器官的血流量. . 小、微小、微A:A:调节组织局部的血流量调节组织局部的血流量. .形成外周阻力,维维持血压压故又称外周阻力血管。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动动脉的年龄变龄变 化 发发育至成年时时,动动脉管壁的结结 构才趋趋完善。且管壁结结构随年 龄龄增加而出现现衰老变变化 动动脉的衰老变变化以主动动脉、冠 状动动脉和基底

10、动动脉等较为较为 明显显 中年: 血管壁中C.T增多,平滑肌减 少,硬度渐渐大。 老年: 管壁增厚,内膜出现钙现钙 化和脂类类物质质沉积积,硬度增大。只有血管壁结构超前出现上述变 时,方可认为是病理现象 颈动脉体位置:颈总动脉分支处管壁的外面,主要由排列不 规则的许多上皮细胞团索组成,细胞团索之间有 丰富的血窦。功能:化学感受器,感受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含量 和血液pH 值变化血管壁的特殊感受器颈动脉窦位置:颈总动脉分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功能:为压力感受器,参与血压的调节。主动脉体:结构和功能上与颈动脉体相似。三、毛细血管(Capillary)毛细血管 (左:铺片光镜图;右:模式图,内皮

11、细胞核)毛细血管(capillary)光镜HE管径最细、分布最广、分支吻合成网、代谢旺盛处 最多、是血液与周围物质交换的场所。扫描电镜毛细血管(capillary)管径:最细,6 8 (40)m 管壁 :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基膜外有少许结 缔组织。周细胞 :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有突起 的细胞。周细胞1.连续毛细血管2.有孔毛细血管3.血 窦分类(电镜下)连续毛细血管 管径 5 10 m 管壁 较厚 细胞连接 紧密连接内皮 吞饮小泡多基膜 连续而完整分布 C.T、肌组织、脑、肺等通透性 小连续毛细血管模式图内皮细胞核突起吞饮小泡细胞连接基膜周细胞有孔毛细血管 (Fenestr

12、ated capillary):*内皮不含核的部分很 薄,有直径6080nm贯 穿细胞的孔,孔上可 有一层大分子物质构 成的厚46nm的薄膜覆 盖。*基膜连续。 *分布于胃肠粘膜,肾 血管球和一些内分泌 腺中。血窦 (Sinusoidal capillary) *粗且管径变化大。 内皮不连续,间隙 大。 *基板不完整或缺如 *分布于肝、脾等处 *功能: 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的密 度与代谢活跃程度有很大关系。血 窦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壁薄,面积大,物质交换主要场所3 1 2 2.通过内皮细胞孔和内皮间隙:液体和较大分子物质毛细血管通透性:物质透过毛细血管的能力。3.通过吞饮小泡胞吐:大分子物

13、质1.简单扩散:脂溶性物质、O2、CO2直接透过内皮2 毛细细血管的分类类总结与动脉相比较: 1. 管径大,管腔不规则,管壁薄、弹性小。 2. 三层膜分界不明显,中膜薄,外膜厚。 3. 有静脉瓣(防止血液逆流)。* 静脉可分为: 微静脉 小静脉 中静脉 大静脉管腔由小到大, 管壁渐厚。 常与相应的动脉伴行。四、静 脉(vein)微静脉(venule)特点:管径200um,内皮外平滑肌不完整 或无,外膜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postcapillary venule):紧接毛细血管后,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 管径略大,有的内皮间隙大,通透性大,有物质转运功能。小静脉(small vein) 管径2

14、00um以上,由内皮、一层或几层平滑肌纤维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小动脉小静脉中静脉(medium-sized vein) 管径2-9mm,内膜薄,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比其伴行的动脉薄,环行平滑肌分布稀疏,由结缔组织分隔。外膜较厚,无外弹性膜,有的可有纵行平滑肌束,常见营养血管和神经。中动脉和中静脉中动脉和中静脉中动脉 结构比较图 中静脉外膜中膜内膜内膜中膜外膜中动动脉中静脉管腔较较小,园形大,不规则规则管壁厚,弹弹性大薄,弹弹性小内弹弹性膜明显显不明显显外弹弹性膜明显显无中膜较较厚较较薄中、外膜比例中、外膜厚度相当中膜薄,外膜厚静脉瓣无有中A与中V的比较较:大静脉(large vein) 内膜薄,

15、内弹性膜不明显或无。中膜不发达,为几层稀疏的平滑肌,有的甚至没有。外膜最厚,常见较多的纵行平滑肌束。大动脉和大静脉大动脉和大静脉内膜内膜中膜中膜外膜外膜u 管径2mm以上的静脉有。由内膜凸入管腔褶叠而成。 半月形,薄片状,表面为内 皮,内为结缔组织,无血管 。u多分布于离心脏较远且水平 位置低的静脉内。静脉瓣 功能:主要是防止 血液逆流五、微循环组成:定义: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液 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1. 微动脉 管壁平滑肌可以收缩,是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2. 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3. 真毛细血管 中间微动脉分支形成的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即通称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4. 直捷通路 中间微动脉与微静脉直接相通、距离最短的毛细血管5. 动静脉吻合 微动脉发出的、直接与微静脉相通的血管6. 微静脉微循环的组成 一般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大部分由微动 脉经中间微动脉和直捷通路快速进入微静 脉,只有少部分血液流经真毛细血管 组织功能活跃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开放 ,大部分血液流经真毛细血管网进行充分 的物质交换六、心脏(Heart)特点心脏 心内膜 内皮: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 CT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心肌膜: 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