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溶石疗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59285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与溶石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医药与溶石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医药与溶石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医药与溶石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医药与溶石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与溶石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与溶石疗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与溶石疗法报告人:主任医师1、流行病学n胆石症的的自然人口发病我国已上升到10%,德国18%,呈上升趋势。男女之比1:3,年龄的增加与发病率成正比;地域以沿海多于内地,城市多于农村,南方多于北方。n尿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已达到1.16%,呈急剧上升趋势。男女之比3:1,年龄低龄化,以1640岁为多;地域以沿海多于内地,南方多于北方,我国最高发病区为珠江三角洲、湖南南部、山东胶东地区。2、溶石疗法的最高标准:n保留患者脏器的完整 n恢复脏器生理功能n达到病因学治愈3、溶石疗法的研究与进展:n手术碎石排石溶石n医患双方乐于采用的疗法:溶排碎取n两种治疗办法或三种治疗办法在一个病例中的使用4、

2、治疗方法 不断创新,不断优化n手术:由大创口改进为小切口腹腔镜光纤导管取石,由创伤性无创伤性n碎石:由声振碎石与激光碎石不断深化研究、不断创新,安全性与精确性都有提高n排石:胆结石、尿结石由五十年代创立总攻疗法单一设计药物剂型完成排石疗法n溶石: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到,从安全到高效,从结石的理化结构再建溶石疗法的临床分类用药1、中国古代研究:n黄帝内经:“阴成形,阳化气,温则行”,指出我们去认识:结石是作为物质而存在的,按属性及病因学为阴;阳化气改善结石病人的生理功能,即能达到结石固体变液体;治疗结石按中医审证求因,治求其属,应采用温运立法,以达温则行。n本草纲目:硝石,李时珍集注:化七十二石

3、。n金匮要略:张仲景 专列黄疸、女劳疸、黑疸均为我们提供古代即有结石病,并有相应的治疗方药。2、中医药 溶石疗法研究及实践:1)胆石症n文献检索:我国中医药最早的溶石疗法的 文献为:n消溶肝胆结石片治疗肝胆结石病的研究 谢石方,温江中医药,1968,6(6) 18n从医院制剂健字号药品批文省级药品 准字批文国药准字批文,历时24年n消石宝二类新药研究n体外溶石试验n体外溶石试验nA方法与结果n取清洁链霉素瓶45个,共分3组每组15个小瓶,第1组每瓶装入胆色素结石100mg( 体积平均为0.13ml);第2 组每瓶装入胆固醇结石100mg(0.11ml);第3组每瓶装入混合 结石100mg(0.

4、12ml)。装入结石后,每组前3瓶,每瓶加入2.5%胆石片清膏药液;各组4 -6号瓶每瓶加入5%胆石片清膏药液;7-9号瓶,每瓶加入5%胆石通药液;10-12号瓶每 瓶加入0.5%爱活胆通。13-15号瓶每瓶加入0.1%西黄蓍胶液。45瓶每瓶内加入药液 (或对照液)量均为10ml,药液加完后,将所有小瓶放入37恒温45d,两天换药一次,换 药方法用双层纱布捆紧封闭瓶口,每次滤干药液后再以6号针头插入瓶内加入新鲜药 液,换药至10天、45天时,末次换药后48hr,经等重纱布过滤药液,并将瓶放入50恒 温箱内,恒温48hr,取出余下结石用台式扭力天平称总重,分别减去瓶重及纱布重得出 余下结石重量,

5、结果见表1Tab1 胆石片膏、胆石通、爱活胆通对三种结石的体外溶石作用(XSD) 时 组 别 2.5%胆石 5.0%胆石 5.0%胆石通 0.5%爱活胆通 1%西黄蓍胶液片清膏 片清膏 间 观察样品数(个) 3 3 3 3 3 胆结 体 积(ml) 0.1190.006 0.1130.007 0.1160.005 0.1270.005 0.1280.008 加 色 余石重(mg) 93.21.8* 87.62.1* 90.51.9* 97.82.1 98.22.1素石 溶石重(mg) 6.81.8* 12.42.1* 9.51.9* 2.22.1 1.802.1 药 溶石率( %) 6.81.

6、9* 12.42.4* 9.52.1* 2.22.1 1.802.1 胆结 体 积(ml) 0.1030.005 0.1000.007 0.1050.006 0.0940.005* 0.1080.007 十 固 余石重(mg) 94.02.9 91.02.3* 95.52.5 85.51.9* 98.02.1醇石 溶石重(mg) 6.002.9 9.02.3* 4.52.5 14.51.9* 2.02.1 天 溶石率( %) 6.003.1 9.02.5* 4.52.6 14.52.0* 2.02.1 混结 体 积(ml) 0.1080.003 0.0970.005 0.1100.006 0.

7、1100.004 0.1180.006合 余石重(mg) 90.02.0* 80.51.5* 91.82.6* 91.62.4* 98.41.6型石 溶石重(mg) 10.02.0* 19.51.5* 8.22.6* 8.42.4* 1.61.6溶石率( %) 10.02.0* 19.51.9* 8.22.8* 8.42.6* 1.61.6 加 胆结 体 积(ml) 0.060.006* * 0.060.004* 0.1230.007 0.1290.007色 余石重(mg) 42.61.6* 9.00.05* 44.36.00* 91.94.7 97.95.7 药 素石 溶石重(mg) 57.

8、41.6* 91.00.05* 55.76.00* 8.14.7 2.15.7溶石率( %) 57.43.8* 91.00.06* 55.71.4* 8.15.0 2.15.7 四 胆结 体 积(ml) 0.0940.006 0.0930.006 0.0970.005 0.060.006* 0.1050.008固 余石重(mg) 89.92.5* 84.93.5* 88.55.6 54.54.4* 97.53.7 十 醇石 溶石重(mg) 10.12.5* 15.13.5* 11.55.6 46.54.4* 2.53.7溶石率( %) 10.12.8* 15.14.1* 11.56.3 46.

9、58.1* 2.53.8 五 混结 体 积(ml) 0.040.004* * 0.060.006* 0.100.006* 0.110.007合 余石重(mg) 29.60.4* 9.50.06* 46.30.46* 79.53.4* 98.12.3 天 型石 溶石重(mg) 70.40.4* 90.50.06* 53.70.46* 20.53.4* 1.92.3溶石率( %) 70.41.4* 90.56.0* 53.79.9* 20.54.3* 1.92.3 :体积难于测定,与1%西黄蓍胶液组比*P0.05未见显著差异。n表4可见胆石片清膏,胆石通对成石饲料所引起的豚鼠血清、胆汁中的总胆色素

10、、结合胆色素、游离胆色素的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降低作用的强弱与药物 剂量有关,此种作用尤以胆汁较为明显。小结n应用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对胆石片进行的防石试验及血清、胆汁中的成份分析表明胆石片对豚鼠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显著的防石效果,可使试验动物的成石率由88.9%下降至11.1%、33.3%与成石组(或模型组)比P均0.01,表明本品有良好的防石效果,且能显著预防成石动物胆汁及血清中的游离胆色素的升高,从而起到良好的防石效果。但本品不影响正常动物的血清,胆汁中的总胆色素,结合胆色素及游离胆色素含量,亦不影响其甘胆酸及总胆汁酸重量,总之,对正常动物的胆汁成分影响不明显。n靶向载体研究:n牛胆

11、水质量标准n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胆汁,引流收集。n性状 本品为深绿褐色的粘性液体,内悬浮有大小不等的黄褐色颗粒,气腥,味苦。 n鉴别 取本品2ml,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戊醇-冰醋酸-水(18:5: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烘约5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

12、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供试品应有2-3个斑点。n检查 A 水分 吸取本品10.0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精密称定后,置水浴上蒸干, 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IX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96.0%。nB 相对密度 照相对密度测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A)测定,不得低 于1.0140。n 含量测定n 吸取本品2ml,置于恒重蒸发皿中,精密称定后,水浴蒸干,用甲醇适量(约25ml)转移 至100ml锥形瓶中(注意不能损失),浸泡48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 至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

13、加甲醇制成 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 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l,对照品溶液2l、4l,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氯仿- 乙酸乙酯-冰醋酸(5:5: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8cm以上),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 溶液,在105 烘5-7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 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版一部附录VI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 描,波长:s=385nm,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按 两点法计算,即得。n本品含胆酸(C24H40O5)不得低于0.7%(g/g)。n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肝、胆、肺三经。 n功能与主治 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 治风热目疾,黄疸,便秘,消渴,小儿 惊风,痈肿,痔疮。n用量与用法 内服约6.0g,入片剂、颗粒剂。n贮藏 冷冻贮存。n牛胆水质量标准补充研究资料n名称 沿用历史惯用名称。n采集 引流收集。n来源 从四川省郫县牛场采集10 头不同体质的牛的牛胆水样品。n性状 经观察数十批投料样品和本次十个样品,颜色均为深绿褐色,由于含胆酸盐 ,故味苦。n鉴别 本试验为牛胆水中胆酸的定性鉴别。检查 A 为防止牛胆水在贮存过程中掺水, 特制定本项水份检查指标。10个样品测定资料如下表:样品编号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