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58985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名师一号】2011高考岳麓版 历史备考课件考点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走进高考 第一关:考点关高 考 定 位考纲要求: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宋明理学解读考纲: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董仲舒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宣扬“天人感应”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成为官方统治哲学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有了新的发展,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中华民族的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高考命题很有可能从孔子的思想进一步结合宋明理学家代表人物的言论,联系现实

2、,思考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所应采取的态度入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 点 梳 理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背景:(1)汉初的_已不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_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_事业黄老之学中央集权大一统2.理论:(1)形成:汉代儒学是董仲舒以_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_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基础:“_”学说(3)作用:新儒学对于_有积极作用董仲舒宣扬的“天人感应”,也有限制_过度膨胀的目的公羊春秋法家思想天人感应巩固国家的统一君主权力3.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的建议,从此_被确立为_的统治思想4.影响:(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3、有利于巩固_和打击_(2)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学中央王朝中央集权地方割据势力主流地位二宋明理学1.历史背景:(1)_以来,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_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_”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儒学的发展深受_哲学的影响1.(1)西汉 魏晋南北朝 (2)三教合一 (3)佛 道2.思想内容:(1)程朱理学:代表人物:_和_起了突出作用,南宋的_是集大成者基本主张:“_”是世界的本原,把握“理”的主要途径是“格物致知” 2.(1)程颐 程颢 朱熹 理(2)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_”

4、,_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法是“_”,即进行_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_”,认为_就是本心,就是理只要_就能成为圣贤(2)心即理也 心 发明本心 内心的反省 致良知 良知 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3.历史影响:(1)它用三纲五常维系_,压抑扼杀_,产生了消极影响(2)它重视_力量,注重_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专制统治人们的自然欲求主观意志气节品德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热 点 精 析热点一 正确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1.含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思想体系2.背景:(1)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汉初“无为”

5、思想已不能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土地兼并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西汉需要一种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持封建统治3.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专制统治4.内容:(1)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2)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5.特点:新儒学以传统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6.影响:(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

6、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热点二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观点一:宋明理学应当肯定,因为它具有科学或可取的一面,利大于弊1.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意识2.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3.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4.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

7、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观点二:宋明理学应当否定,因为它弊端很多,弊大于利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礼轻法观念;是唯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热点三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项项目程朱理学陆陆王心学相 同 点范围围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对儒学的发发展主张张同属唯心主义义思想体系,都强调调意识识第一,物质质第二目的维护维护 封建统统治秩序,要求人们们克服私欲,以“仁”规规范人 们们的行为为地位影 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产生了重大而深远远的影 响不 同 点世界观观认为认为 宇宙万物的本原 是天理,理先物后,是 一种客观观

8、唯心主义观义观 点认为认为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一种 主观观唯心主义观义观 点认识论认识论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典 例 精 解例1 命题视角:考查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答案:D解析:本题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切入,考查比较辨析能力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

9、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降下灾祸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没有体现对“仁政”的继承模拟考场:1.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君权神授”答案:A例2命题视角:考查对宋明理学的认识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

10、要内容 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中的“忠”“孝”“廉”“節”体现出宋代儒学注重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其中“忠”又体现宋代儒学的实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而表述与题字的精神内涵不符故本题选A模拟考场:2.(江苏)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答案:D解析: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本性,D项正确;孔子和董仲舒都未探究伦理来源;朱熹是理学大家,主张“格物致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例

11、3命题视角:考查陆王心学的内容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答案:D解析:本题从佛教禅宗的说教入手,考查学生对陆王心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知慧能在否定客观,强调主观,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这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否定物质,强调意识的主观唯心主义一致模拟考场: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 )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答案:D笑对高考 第三

12、关:技巧关考 技 精 讲问答题解法(二)“结构法”:先确定题目设问所要用的结构,再按结构去找拾取推理分析和综合,配制出答题要点主要结构有:不同阶级代表或不同政治派别或不同集团等对象型结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等类别型结构政治经济思想理论等基础型结构国际国内等空间型结构内因外因;主观客观;根本主要直接;必要性可能性;必然性可能性等原因条件型结构开始发展高潮衰落;爆发扩大转折胜利;初步巩固完善发展强化;兴盛衰亡;出现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开始进一步完全深化等过程型结构考例 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

13、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答案:(1)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 “礼”(贵贱有“序”)(2)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3)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4)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5)先秦儒家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重要的一家,从西汉

14、武帝时儒学开始居于统治地位,在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解析: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在回顾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即可回答既要注意区别于儒家思想的变化,又要分开历史阶段,注意表述的时序性考题回放:1.(安徽)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答案:C解析:AB两项反映的是“为政以德”的思想,不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为天下,非为君也”也不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D项不正确C项体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2007海南)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答案:D考点2 双基练案一选择题1.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