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浪潮_363908875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822.89KB
约11页
文档ID:49589836
浪潮_363908875_第1页
1/11

尹 鸿 2011年6月浪潮 Die Welle (2008)p 新德国电影 法斯宾德:《玛莉亚·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文德斯:《德克萨斯州的巴黎》《疾走罗拉》(1998)、《再见列宁》(2003)、《帝国陷落》( 2004)《窃听风暴》(2006)、《浪潮》(2008)p 简介 导演: 丹尼斯·甘塞尔 Dennis Gansel 编剧: 丹尼斯·甘塞尔 Dennis Gansel 陶德·史崔塞 Todd Strasser 片长: 101 min / Germany:110 min 国家/地区: 德国 这部影片,成为当年德国国内电影票房冠军 ,以五千万欧元的预算成本,国内上映六周 取得1.2亿欧元的成绩p 简介 五天的实验,完成法西斯 主义改造甘赛尔导演以探讨政 治体制与个人之间的 关系为长,2004年 他就推出过《希特勒 的男孩》p 故事原型 1967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历史课讲述 第三帝国一个学生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 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 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下课之后,Ron Jones决定,进行一项实验 ,重建一个微型的纳粹德国,就在他的教室里。

他想让他的学生们亲身 体会法西斯主义,不仅体会其恐怖,也体会其魅力大家逐渐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极权狂热中,琼斯的班级成了微型的 纳粹“飞地”,直到最后琼斯给学生们播放记录纳粹暴行的图片,惊愕的 学生们才戛然而止事后,许多人感到震惊,居然如此轻易地被“浪潮” 席卷他们中许多人原本热衷民主政治,参加过学运,甚至参加过黑人 运动这个实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孤独、 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即使把这个 实验放在今天,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去你们当地的学校看看,那里 找得到民主吗?”——Ron Jones某次采访时的回答p 故事策略 无政府主义 建构共同想象 仪式化符号 权威(现实、历史、偶像) 核心成员 集体认同 排他性 强制性 无意识力量 唯我独尊 专制化 暴力倾向p 结局 问:影片以暴力的悲剧结尾,与真实历史事件和小说都不一样,为何在 结局做出这样的改动呢?丹尼斯·甘塞尔:我认为《浪潮》是一部年轻人会觉得很酷的电影,特 别是在拍摄期间我还看到有的年轻人用波浪的手势来打招呼作为一名 德国电影人,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去澄清一个观点,表明如果你当法西斯 主义为儿戏来玩耍,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我将结局改动以便更 加清楚地警醒观众p 启示 独立意志 批判性思维 民主制度自由和民主的威胁:来自外部权力,也来自内在需求p 电影艺术特征 预设性 线性叙述结构 情节剧风格 常规影像修辞p推荐阅读 《逃避自由》(1941年 ,艾瑞克·弗洛姆著,美 籍德国犹太人北方文艺 出版社1987 年版 《极权主义的起源》, (美国学者,汉娜·阿伦 特,三联书店2008年版 )谢 谢!我说话 话说我 (新浪博客) yinhong@ 电子信箱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