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启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589819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启示(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启示践行课标辟新径, 春风呵护过考关王林全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报告的基本内容框架试题设计思想:考生为本,课标为据;试题内容特点:加强四主干,突出新内容;试题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理念:课程可选,录取有效;重视应用,照顾现状;考查能力,加强双基;降低难度,合理评价。答卷反映出新课程实施的成效与不足;对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有益启示;08高考复习的启示与建议新课程的首次高考备受关注实施高中新课程后首次高考,广东是高中新课程最早实验区,高考数学试题和答卷状况受到广泛关注 。本讲研究07年高考广东数学卷(简称07 年试题)以及考生的答卷状况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课程标准是试题设计的依据 课标是

2、高考命题的根据, 超标的知识,不在高考范 围。 考查的内容是课标的一部 分。 针对考生不同的情况, 教育部分别制定了新课标 文,理科考试大纲, 广东省考试院制定了考试 说明.07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 对上遵循课标和考纲的精神, 对下体现了对考生的理解和关爱, 展示了新颖的设计思路:更新命题的指导思想, 支持当前数学课程改革; 07年高考试题的新思路更新命题的结构特色, 实行文理分科;设置选考问题,方便自主选择;注意传统内容和新增内容的结合与互补, 实现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平稳衔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支撑学科体系的重点内容,占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 重视基础,突出重点重视数

3、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新课程的重点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2加强课程主干,突出新增内容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 成为试题构成的主体;课程新增内容的学习状况, 受到密切的关注;检查数学能力与创新精神,是试题的设计主导思想。 加强高中课程主干 例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图像和性态,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既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可以联系高 中数学的一大片内容,又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重要交汇点 ,从而成为高中数学的主干。 突出课程的新增内容高中课程的新增内容,在07年高考数学试题的 分布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例如视图是义务教育课标和

4、高中数学课表都规 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三视图(如文科17题)是 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过去有些考生不够重视, 通过考试设问, 发现了不少问题。 有些考生分不清棱锥的高和斜高, 有些考生混 淆了侧面积和全面积。通过这次考试,将对数 学双基教学的理解和实施,产生促进作用。 文17 某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的矩形,正 视图是长为高为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是底 边长为高为的等腰三角形.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 S.答卷表明不少考生未 掌握三维图形的二维 图形表述;未能根据条件判断棱 锥的高;或者混淆了 棱锥的高与斜高统计与最小二乘法 引人关注统计与最小二乘法(文18, 理17)考题引起师 生的

5、关注近年历届高考多在概率方面设问, 使部分考生 产生重概率、轻统计的偏向。而新课程的设计思想恰恰是先统计, 后概率。统计思想以及统计的应用是新课程所力求加强 , 又不易掌握好的。07年试题有利于扭转忽视统计的偏向, 又注意 避开在统计教学中, 运算量过大的难点。查出基础知识漏洞三视图(如文科17题)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 ,过去有些考生不够重视, 通过考试设问, 发 现了不少问题。 有些考生不熟悉空间图形的位置与度量关系, 如理19题,未能正确求得四棱锥的体积V(x)。 通过这次考试,将对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解和实 施,产生促进作用。在计算异面直线余弦值时,未能恰当利用条件 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6、导致运算量过大;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认识不足,产生了错误 的判断。算法(文7, 理6)试题设计独 具匠心算法(文7, 理6)试题的设计独具匠心, 它把统计和算法结合起来, 利用学生所 十分熟悉的问题情景进行设问, 涉及的算法自身专业知识不多, 只要认真分析题意,细心观察题目所给 的统计图, 就不难得到正确答案。试题有助于考生体会算法与统计的紧密 联系, 感悟算法与统计的实际应用。保护选修专题 选修4相关试题是通过精心设计提出的。这些试题既保护了选修系列4课程, 又保证了 命题与评卷的高效有序。如果不考,就会误导部分师生忽视甚至放弃选 修4, 可能对新课程产生伤害; 如果考得过多,又会拖慢考试和

7、评卷进度, 妨 碍录取工作的高效进行。当前的选考题是多方 精心研究的结果,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内容分布均匀,重点突出由表1和表2可见:与各模块相关的考题所 占考分的分布基本均匀,突出了高中数学的四个重点内容函数 与数列,圆锥曲线与空间向量,概率与 统计,导数及应用;反映了高中数学课程中,传统的主干内 容与课程的新增内容并重的态势;115题内容分布题次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1 ,2选修 4总计文1 10集合, 函数20 立几,5概统, 算法10 平面向 量,5解析几 何,复 数,1050文11 15单调区 间5数列,5 抛物线 ,5坐标系 ,几何 证明520总计25510105

8、10570理18集合, 函数20统计 算法5数列,5数系, 1040理9 15立几,5概率,5平面向 量,5抛物线 ,5坐标系, 几何证明 不等式1030总计2051055151070选修4相关试题的精心设计与高中数学选修4相关试题是通过精心设 计提出的。这些试题既保护了选修系列4课程, 又保 证了命题与评卷的高效有序。如果不考,就会使得选修4形同虚设, 可 能对新课程选修课产生误解;如果考得过多,又会拖慢考试和评卷进度 , 妨碍录取工作的高效进行。 (文科)解答题内容分值分布 题次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1选修 4总计16平面解几 ,6解三角 形,81417视图,面 积与体积 12

9、18统计121219圆与方 程,6 圆锥曲 线,81420函数零 点,3数列综 合,8导数应 用,31421函数及 应用,9解不等 式,514总计12181262111 08007高考内容分布特点由表1和表2可见:与各模块相关的考题所 占考分的分布基本均匀,突出了高中数学的四个重点内容函数 与数列,圆锥曲线与空间向量,概率与 统计,导数及应用;反映了高中数学课程中,传统的主干内 容与课程的新增内容并重的态势;(理科)解答题内容分值分布题次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2选修 4总计16平面解 几,6解三角 形,61217统计121218圆与方 程,6 圆锥曲 线,81419棱锥体 积,4

10、空间向 量6,函 数极值41420函数及 应用,9解不等 式,51421二次函 数零点3 数列综 合,8 导数应 用 3 14总计12101261921 080(4)提倡理性思考 弱化客观性题型,例如理科选择题从10 题缩减为8题;07年试题重视考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理 科选择题8考查学生对所定义的新运算的 理解和能力运用。 践行课标辟新径, 考生为本细命题!3. 高考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07年高考数学试题较好地反映了数学课 程的新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力求正确处理一系列矛盾:选择性与选拔性、多样性与统一性,抓通性与考灵活,抓基础与考应用。3.1提供多样选择,保证有效区 分高中数学新

11、课程强调要满足学生未来发 展的不同需求,设置了多个不同的选修系列,让学生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07年高考恢复文理分科设卷,体现了对 文理科考生的不同要求,同时设置了选做题,文科二选一,理科 三选二。对选考题作了适当限制限制选考题的做法是:减弱选考题在全 卷中所占比重,压缩可选范围,注意各 选考题的等值性。 (1)求同存异,节省时间。文、理两卷大部分试题相同或相近,体 现了数学的共同基础,节省了命题所需时间,有利于文理科考 生数学学习的比较,如表2。文理有别,凸显差异文科选择题50分,理科选择题40分;文科填空题20分,理科题填空30分;解答题16题(平面解析几何)文理科试 题本质是一样,但是

12、文科16题的分值是 14分,而理科16题的分值是12分;立体几何:理19难度是0.30,文17难度是 0.46,显然理科对应题的难度更大07高考文理科相同相近试题试题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解答题总计 相同试题 数6 2 5 13所占考分 30 5 66 101兼顾选择性和有效性控制分量,方便统计。减少由于题型的变化而 产生的失误,保证评卷工作的的稳定与高效。 区分层次,凸显差异。文理科数学试题的不同 设计,反映了对理科考生数学思维能力有更高 的要求。如理科试题8,对所定义的新运算的理解,应 变和处理能力。文科20和理科21的题干相同,但是文科试题减 少了设问,避开了文科考生对于证明不等式的 难点

13、。提倡理性思考 弱化客观性题型,例如理科选择题从10 题缩减为8题;07年试题重视考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理 科选择题8考查学生对所定义的新运算的 理解和能力运用。重视考察运动变化的辩证观点;注意空间图形的维数转换。 3.2 重视数学应用,照顾学生 现状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然而,这是需要长期在联系实际中才能养成的 ,不能够靠短期突击。历年高考学生在应用问题上的失分甚多,源于数学应用的多样性,数学问题情景的复杂 性,以及学生生活环境的单一性。这些都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拦 路虎。为了减缓上述因素对学生的压力,07年高考对 数学应用问题进行了精心设计。文理第6题(统

14、计、算法) 图l是某县参加2007年高考的 学生身高条形统计图,从左到右的各条形表示的学生人数依次记为A1 、 A 2、 A10 、(如A 2表示身高(单位 :cm)在150,155)内的学生人数)图2是统计图l中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学生人数的一个算法流 程图现要统计身高在160180 cm(含160 cm ,不含180 cm) 的学生人数,那么在流程图中的判断框内应填 写的条件是:Ai 9 Bi 8 Ci 7 Di 6数学应用题的设计思想从全卷而言,共设计了四道与数学应用相 关的考题, 共占考分27分, 既贯彻了新课程提倡重视数学应用的理 念, 又一改应用题的陌生脸孔, 这有利于培 养学生对数学

15、应用的亲切感, 扫除学生对应用问题的惧怕心理。07试题应用题设计特点是:情景亲切,贴近生活。例如第4题客车速度与 路程的图像,第6题学生身高的统计及算法, 都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而感到亲切的,因而具 有亲和力。简化计算,言简意赅。例如文第10题(理第7题 ),产品配件的调动最佳调运方案,联系配件 的合理调运的问题, 反映了数形结合思想, 可 以在图上作业完成;图3是某汽车维修公司的维修点环形分布图,公司在年初分配给A、B、C 、 D四个维修点某种配件各50件 在使用前发现需将A、B、C、D 四个维修点的这批配件分别 调整为40、45、54、61件, 但调整只能在 n相邻维修点之间进行那么 要完成上述调整,最少的调 动件次(n件配件从一个维修 点调整到相邻维修点的调动 件次)为nA15 B16 C17 D18 求最佳配件调运方案n列表调运n图上调运n当前数值n目标数值n调运方案n答案方式下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生产甲产品过程 中记录的产量(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 (吨标准煤)的 几组对照数据下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生产甲产品 过程中记录的产量(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 (吨标 准煤)的几组对照数据x3456y2.5344.5理17,文18题 上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 造后生产甲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吨)与相应的 生产能耗 (吨标准煤)的几组对照数据(1)画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