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589510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节 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节 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节 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节 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亲爱的老师们:我是集中营里的幸存者。我亲眼目睹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事情:毒气室由有学识的工程师建造;孩子们被受过教育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谋杀;妇女和孩童被受过高中或者大学教育的 毕业生射杀;所以,我怀疑教育。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 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 是受过教育的纳粹。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 时,才显得重要。n美海姆g.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 ,第239页。n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他记下过这 样一个

2、真实的故事:n校园的花房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 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 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 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n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道:“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 诉我吗?”n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 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l听了小女孩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 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l“这一朵花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

3、子,这一朵 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好孩子。” u苏霍姆林斯基对老师们谈起这件事时说:“批评一个孩子 所犯的错误很容易,可是,要呵护和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 爱心会慢慢的融化或吸纳他的错误的,可无情的批评和处 罚可能将毁掉孩子爱心的火花。所以,对学生来说:培养 孩子的爱心远比对他们错误无情的指责重要啊!”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关于个人尊严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启蒙运动的最高峰康德那里,以“人是 目的”的方式得到了最为系统深刻的阐发。你要始终以这样的行为方式对待人性把你自 身的人性和其他人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 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

4、作是手段。这一原则就是“人道原则” 。人道原则意味着,他 永远被当作具有自我的内在价值的人来对待。人道主义指出了个人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 人道主义主张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毋宁说人道主义是把个人尊严作为基本的道德 原则来加以强调。人道主义可以概括为:承认人是最高的善,强调 人的尊严,关心人并在实践中创造适合于人的幸 福条件。 l教育,是人性的领域。l教育必须恪守一个基本原则:“对生命的尊重,对 爱的呼唤,对人的权利的承认和对理性的信念。” 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召唤那在所有文明中都深藏厚 积的爱的资源,爱的声音,用以对抗那同样淤积 在所有文明中的用文明的名义掩护的、鼓吹的对 他人的

5、憎恨和排斥。所有赞同对生命的尊重 、爱、宽容、理智的,不论是以何种语言、在何 地、以何种形式、属于哪个族群,都应该被视作 文明,反之则是野蛮。”(张伦:我们能否共同 生存,读书2001年第12期。) 新加坡国家教育部颁发给校长的委任书上 这样写到:“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 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 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 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养,才能成 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n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相对于成年人,他们的理 性和自控能力有限,因而一定的控制乃至强制是 必要乃至无法避免的。n康德认为:“教育中最重大的问题之一是,人们怎 样才能把服从于法则的

6、强制和运用自由的能力结 合起来。因为强制是必需的。我怎样才能用强制 培养出自由来呢?我应该让儿童习惯于忍受对其 自由所施加的强制,并应同时指导他去良好地运 用其自由。”这里的关键在于,或许“教育必须带 有强制性,但绝对不能是奴役性的”。u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 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 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u儿童权利公约第28条规定“缔约国应采取一切 适当措施,以确保学校执行纪律的方式符合儿童 的人格尊严及本公约的规定”。u教育的魂魄在于培养独立人格。n令人发指的案例2007年7月10日新京报的

7、贵州两教师 胁迫18名女生卖身调查。( “乡中心小学 14名,乡中学4名,年龄都在13岁到17岁之 间”的少女被自己信赖的老师胁迫“卖处”,“ 几名年龄小的已丧失生育能力”。)“禽兽教师”:“禽兽”实在不应该与“教师”这 个曾经与“天地君亲”相并列的神圣称谓相连 。劳凯声n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发生在贵州的教师胁迫未成年女学 生卖淫案让我感到强烈的心痛和愤慨。它使我们想起了童 话故事中披着羊皮的狼,这些伤天害理的罪人就是披着羊 皮的狼,他们不仅摧残了如花一般的少女,而且使全国教 师蒙羞。虽然这只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个案,也绝不代表大 多数的教师,但这些败类和渣滓的所作所为亵渎了教师的 神圣天职,因此

8、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反思:我们, 以及每一个将来可能选择教师职业的人,为什么选择当教 师?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n选择做教师,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履行教师的天职。在这 里,让我们来重温教师职业的这一基本职责,因为它关系 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关系到社会尊师和教师自尊的内 在依据,关系到教师群体的职业自我意识这样一些根本性 的问题。n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它的从弱者 出发的意识。传道、授业、解惑并不等于教师天 职的全部。教师的天职首先表现在,在希望与绝 望、罪孽与德性、最深沉的爱与最强烈的恨之间 ,维护着每一个弱小个体的独特生命价值,引领 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

9、化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比当下更高、更 完善、更美的自我。因此保护和扶助弱者的意识 也就是教师职业的良知。教师的这一良知不仅属 于自己,而且属于整个社会。在人类生生不息的 发展历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从一个弱者开始迈 开自己的人生之路的,他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的 磨练、承受各种精神的和身体的辛劳。n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当成为一种最富有 希望和生机的活动,因为教师始终承载着全社会 的期望,凝聚着弱者的梦想。为此,做一名教师 ,就应以自己的人生,甘作春蚕温暖他人,这是 任何时代教师永恒不变的使命。为此,作为一名 教师应秉承和发展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实践“有 教无类”和“人是目的”的伟大信念,

10、接纳并引导来 自各种不同背景的不同个体,帮助他们由弱者变 为强者,担负起传递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责任,以 其博大的情怀托起人类希望的明天。n保护和扶助弱者,这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 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 职业的特征。因为教育本身就包含着区别于一般 历史眼光的人文关怀,它对于作为弱者的少年儿 童,更有着一种天然的敏感,因为作为弱者,少 年儿童更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呵护他们、引 导他们,为他们除草灭害,让他们茁壮成长,这 是每一个教师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只有如此, 教育才能成为一种历史的助力,直接或间接地推 动人类的进步。思考:l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l怎样理解教师道德的人道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