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当年赋楚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58474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子当年赋楚骚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屈子当年赋楚骚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屈子当年赋楚骚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屈子当年赋楚骚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屈子当年赋楚骚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子当年赋楚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子当年赋楚骚(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 骚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 一跃冲向万里涛。毛泽东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 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 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 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 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 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 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 利但丁) 屈原的“美政”思想:1.圣君贤相的政治。即对国君的最高要 求是耿介,光明正大。主张用人唯贤 ,反对用人唯亲;对贤相的要求是忠 贞、忠诚、忠信。 2.民本思想。即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 ,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 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

2、。屈原为实现楚 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 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 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 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 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 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 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 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 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 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 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 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 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 国之志。 屈 原 被 贬 离 开 国 都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 骚、天问、九歌 、九章等不朽诗篇。其 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 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 情诗,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 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 骚)的“美政”理想。与此相 关,屈原的

3、作品还深刻揭露 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 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 ,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 、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 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 忠贞爱国的情怀。 楚 辞“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源于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把诗经 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 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 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 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 原、宋玉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 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楚辞是“书楚 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宋文鉴卷九十二)。另外作品中所涉及

4、的历史传 统、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用的艺术手段浓郁 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楚辞是我国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时期的刘向编定而成。收有屈原、宋玉及 汉代东方朔等人的作品,以屈原的作品为主。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 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 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 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 诗373句, 2464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 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 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 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 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

5、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 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 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 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 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 ,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 路。艺术成就:社会影响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 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 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 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 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 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 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 此将诗经与楚辞 并称为“风、 骚”

6、。“风骚”并称风骚:(1)代表了诗歌的两大传统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2)泛指文学。(“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毛泽东)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 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 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 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 也称重午。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 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 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 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 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

7、为蛟龙所食, 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 ,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诵读课文读准下列红颜色的字苗裔 孟陬 揆 又重之以修能汩余若将不及兮 搴阰 弃秽 肇yzukichngzhoyqinphi解释句子中的字或词摄提贞于孟陬兮 陬:肇锡余以嘉名 肇:汩余若将不及兮 汩:4.不抚壮而弃秽兮 秽:正开始水流迅急的样子指恶秽的行为, 文中指秽政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

8、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节选) 屈原课本节选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溯。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助楚 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诗人从早年起就汲汲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并决心把这一切献给祖国的富强事业。他对楚王说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 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但是诗人这一热爱祖国 和人民的愿望,却因为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招 来了重重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向他围攻,极尽 诬蔑诽谤之能事;楚王听信谗言,不仅不信任他, 反而放逐了他;他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 变

9、了。当诗人回顾到这些,想到自己的理想遭到破坏,祖国的命运岌 岌可危,便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向腐朽反动势力进行了 猛烈的抨击。他痛斥贵族群小“竞进以贪婪”,“兴心而嫉妒 ”,“面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指出他们蝇营狗苟, 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绝境:“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他怨恨楚王的昏庸,不辨忠邪:“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 信谗而齐怒。”他还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初既与余成 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对人才的变质,诗人也表示了深深的惋叹:“虽萎绝其亦何伤 兮,哀众芳之芜秽!” 但是诗人并没有被这种沉重的感情压倒,也决不向反动势力屈 服,他宁肯承担

10、迫害,也不变志从俗:“宁溘死以流亡兮,余 不忍为此态也!”他深信自己的正确,要永远坚持自己的道路, 忠于理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 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 骚身世 品质 自修追述世系 被赐嘉名内美修能扈江离辟芷 纫秋兰为佩 朝搴木兰 夕揽宿莾政治 理想道夫先路以弃秽政度奔走先后以遵循得路光辉俊杰之人格忧国忧民之情怀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1 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2 如何才能实现此理想?诗中是怎样阐释的?3 屈原在楚国振兴中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4 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怎样的现实?这说明了什么?移情法我们把离骚中作者以“香草”“美人”喻指 自己美德的这种表现方法称做“移情法

11、”,即不直接 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 是“移情于物”。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 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 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 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这 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 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 心”也是移情的写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田园 过清淡朴素的闲居生活而不感寂寞的思想感情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表现作

12、者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概括追忆狂颠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 杜甫绝句漫兴)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离骚译文郭沫若译v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 v字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 v太岁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 v庚寅的那一天正是我的生辰。 v v先父看见了我有这样的生日, v他便替我取下了相应的美名。 v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着正则, v替我取下的别号是叫着灵均。 v我的内部既有了这样的美质, v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装扮。 v我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 v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个花环。 v v我匆忙地就象是在赶路一般, v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 v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兰, v我在冬天去收揽水边的青藻。 v金鸟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 v夏天和秋天轮流着在相替代。 v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雕零, v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 v v你应该趁着年少以自图修洁, v为甚总不改变你那样的路数? v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 v你来吧,我要为你在前面引路。 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