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584171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体育学院 排球教研室主要内容:n体能训练概述n弹跳力训练n移动速度训练n灵敏素质训练n提高扣球力量的训练1.排球运动员体能定义与意义排球运动员体能是指排球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水平和创造 优异运动成绩而必备的身体能力,是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比 赛过程中身体形态,机体技能,运动素质的综合体现.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是指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与方法, 对运动员施加积极影响,从而增进身体健康,改善身体形态, 提高机体技能和发展运动素质的联系过程. 意义:科学的体能训练是提高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 的基本环节,是运动员承受高强度负荷训练和比赛的基本 条件,是获得提高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本途径,是

2、有效预 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的基本保证.一.体能训练的基本意义二.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1.体能训练基本内容:由身体形态,机体机能和 运动素质三类训练内容组成. 2.机能训练基本内容:主要为骨骼肌系统,神经 传导系统,能量代谢系统的功能训练. 3.素质训练基本内容:包括专项基本素质和专 项复合素质两类.专项基本素质主要是指排球攻防对抗技 术动作所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素质.专项复合素质主要是指排球攻防对抗技 术动作以及战术变换所需的灵敏,弹跳素质.三.体能训练手段的分类1.根据运动素质发展目的可将训练手段分为:力量,速 度,耐力,柔韧,灵敏,弹跳素质练习方法等. 2.根据练习动作结构特征可将

3、训练手段分为:周期性 单一动作练习方法,混合性多元动作练习方法,固定 性组合方式练习方法和变异性组合方式练习方法 等. 3.根据运动负荷强度等级可将训练手段分为:极限强 度练习方法,次极限强度练习方法,大强度练习方法 ,中等强度练习方法,小强度练习方法等. 4.根据运动素质构成可将训练手段进一步分类.一.影响弹跳力的相关因素 1.神经冲动强度与频度 2.肌肉纤维类型与比例 3.肌肉收缩的工作方式 4.肌肉的内协调与刺激弹跳力是指运动员的跳跃能力,又称弹跳能力或 弹跳素质,是运动员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协调能力 的综合体现.弹跳力训练肌肉的内协调是指肌肉收缩时,并非整个 肌群的肌纤维同时发生收缩,

4、而是相互配合协 调地参与收缩,以便肌肉产生更大的收缩力.肌肉的内刺激是指肌肉收缩过程中所引起 的反应,可通过传入神经通道对中枢神经产生 刺激,进而引发相应程度的神经冲动. 5.基本素质的转移作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素质的训练可对弹跳 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6.躯体主要部位的作用二.弹跳力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 1.负荷强度等级 (1)旨在发展弹跳高度的下肢,躯干强制性爆发 力素质的负重强度的安排等级为:大强度负荷 级别以上,即最大负重强度的85%以上. (2)旨在发展弹跳高度的下肢力量素质的负重 强度的安排等级为:中等或较大强度负荷级别 ,即最大负重强度的55%80%. (3)旨在发展躯干

5、腰腹个肌群的力量训练,可安 排小强度负重或徒手状态进行.要求练习的一 次动作的速度要快。(4)旨在发展弹跳高度的全身性反弹性爆发力 素质的负荷强度的安排等级为:极限强度等级 ,即实际高度或远度的95%以上. (5)旨在发展弹跳耐力的全身性的反弹性爆发 力素质的负荷强度的安排等级为中等或较大 强度负荷级别,即实际高度或远度的85%左右 .2.负荷安排方式1)强度不变,量度变化的负荷安排方式. 2)强度变化伴随量度变化负荷安排方式. 3)强度恒定,量度不变的负荷安排方式. 4)跳深练习的高度以原地弹跳力的90%为好. 5)连续跳跃的落地与起跳的动作要快,以便肌 肉张力在被破退让性收缩的方式下,能够

6、得 到提高.(三)弹跳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深刻认识相关因素的影响神经冲动强度决定机体负荷训练的实际强 度,全身协调能力决定机体主要部位训练的 刺激程度,速度力量素质决定弹跳力发展潜力 . 2.辨证认识体能个因素的关系耐力素质的过度发展将会严重制约弹跳能 力的提高. 3.科学安排弹跳与技能的训练训练课中大强度的扣球,拦网技能训练内 容的比重安排较大时,弹跳练习极其相关因素 的力量,速度的训练内容与时间的比重应当适 当安排少些. 4.精心设计选择弹跳训练手段弹跳素质训练时,应以发展肌肉张力为主 要原则,根据排球运动员所需原地与助跑两种 弹跳能力的特点和肌肉被迫退让性张力最大 的特点,设计与选择

7、相应的跳跃练习手段. 5.全面系统控制弹跳训练过程制约弹跳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少年时期 速度素质敏感期训练的延误,力量练习或跳跃 练习不慎引发的伤病,运动素质之间不良性质 的转移,训练内容与负荷安排的失误等因素, 因此弹跳力训练应力求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 和制约.灵敏素质训练灵敏素质指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运动 员迅速,准确,协调地完成相应动作的能力,又 称灵活能力. (一)影响灵敏素质的相关因素 1.神经过程的灵活程度 2.时空判断的心理特征 3.基本素质的直接影响 4.运动技能的储备程度 5.不同气质类型的影响(二).灵敏素质的主要练习手段1.混合性多元练习方法 1)弓箭步式转体 练习形式:

8、两腿成左弓箭步姿态,两臂弯曲置于体侧, 身体迅速右转成右弓箭步.反复有节奏地左右进行. 要求:转体动作幅度大速度快连续转体10秒为1组,记 数,35组 2)连续起跳转体 练习形式:双脚起跳,腾空后身体保持挺身姿态,转体 360度落地. 要求:起跳用力,腾空要高,转体要快,落地要稳,连续进 行,练习时可按同一方向或不同方向转体,每组5次.3)”8”字曲线疾跑 练习形式:直线设置3个标杆,各杆相距5米.往返 5次为1组,计时. 要求:跑的过程不得碰杆转体快重心低,往返5 次为1组,计时. 2.固定性组合练习方法 1)立卧撑跳转体 练习形式:将俯卧撑,起跳,空中转体3个动作固 定组合,完整完成立卧撑

9、动作后接原地挺身跳 转体180度的组合动作. 要求:整个动作完整,快速,各个动作衔接迅速, 连续进行30秒为1组,计数.练习35组.2)跪跳跳起收腹 练习形式:将跪式跳,蹲式跳,空中收腹3个动作 固定组合.完整完成跪跳,蹲跳后空中受腹的 组合动作. 要求:整个动作完整快速,各个动作衔接迅速,连 续进行20秒为1组.计数.练习58组. 3.变异性组合练习 1)模仿他人动作 练习形式:两人一组,前后站立间距3米左右,前 者在快跑过程中可做各种各样的变向,急停, 跳跃动作,后者应及时相应地模仿.要求:前者的动作特征明显,准确,后者的动作及 时,逼真,每一组的练习时间为20秒左右,可练 58组.2)障

10、碍疾跑追逐 练习形式:运动员利用障碍物进行一对一的追 逐游戏,追上对方并拍到对方身体任何部位后 立即交换角色. 要求:练习时要充分利用障碍物做各种躲闪,转 体等动作.每组练习20秒,可练习35组. 3)各种球类练习(三)灵敏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灵敏素质手段力求多种多样 2.全面提高多种相关运动技能 3.灵敏练习内容具有专项性质 4.应当合理安排灵敏练习时间移动速度训练(一)影响移动速度的相关因素 1.两种反应时的潜伏期运动员的反应时是指运动员接受刺激与 做出第一个肌肉动作之间的反应时间.有简单 反应和复杂反应.简单反应:是指运动员对预知单一信号做 出预定动作的自觉反应.复杂反应:是指运动

11、员面临各种刺激及其 变化所做出的具有选择性的应答反应.2.神经过程的灵活程度机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越高,兴奋与抑制过 程的转换速度则越快,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 控制能力则越强. 3.白肌纤维的含量与质量运动员下肢肌群此类肌纤维数量越多,质 量越好,肌肉的收缩速度则越快,力量越大. 4.注意力的分配与集中 合理地分配和集中注意力是决定运动员 复杂反应速度,脚步转移速度和变向速度的心 理特征基础.(二)移动速度训练的主要手段 1.反应速度练习方法1)立式起跑;2)蹲式起跑;3)仰卧起跑:4)高 抬腿起跑:5)前滚翻起跑:6)倒退接前跑;7)应 答性练习;8)逆向性练习. 2.移动速度练习方法 1)各

12、种步法练习 2)网下6米往返移动练习 3)限制线内3米往返移动练习 4)各种步法和不同方向的固定组合练习5)各种步法和不同方向的变异组合练习 6)30米的冲刺练习 7)排球场上的对角线冲刺练习 8)各种适宜下肢,全身爆发力发展的力量练习 (三)移动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深刻认识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 2.正确理解各种运动素质的转移 3.科学安排移动速度与技能训练 4.辨证认识移动速度的构成因素提高扣球力量的训练(一)影响扣球力量的因素扣球力量的相关因素是指能够制约或促进 扣球力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1.不同负荷强度的作用 2.击球过程发力顺序 3.力量负荷后的后效应 4.肩关节肘关节稳固性(二)扣球力量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 1.力量性练习 仰卧元宝收腹;负重仰卧起坐;负重仰卧举腿;直 臂挥动哑铃等 2.速度性练习 羽毛球掷远;垒球掷远;掷乒乓球;鞭甩练习. (三)扣球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注意肩.肘.腕关节保护 2.合理利用力量素质的良性转移 3.充分做好扣球练习的准备活动 4.切忌疲劳状态下进行扣球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