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583371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1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寡人之于国也1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寡人之于国也1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寡人之于国也1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寡人之于国也1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 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 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 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 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2、矣。鸡豚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先秦散文一是以记叙历史人物思想活动 、历史事件的历史散文如左传 等。二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论说 散文即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 孟子等。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 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后 世将他

3、和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 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 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 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 的“仁政”,千秋亚圣孟子“王道”。他继承和 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 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 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 会状况不符,所以均 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 ,遂成孟子。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 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 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 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 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 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 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

4、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 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 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 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 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孟子长大后,被孔子 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 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 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 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的徒弟。通过学习,孟 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 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 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终于名 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 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 。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 强

5、 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 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 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 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 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 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 宣扬仁政的念头,退而与弟子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孟子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被“招贤” ,应邀来到魏国。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 ,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 ,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 (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梁惠王迫不及待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 形势下,

6、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即是 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孟子在大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 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 坏,不久离去。时代背景时代背景读准下列字音读准下列字音王王好好( )战)战hoho弃甲弃甲曳曳( )兵)兵yy数数( )罟罟( )不入)不入洿洿( )池)池ww衣衣( )帛帛( )鸡鸡豚豚( )狗)狗彘彘( )之)之畜畜( )tntnzhzh庠庠( )序)序xinxin饿饿殍殍( ) piopioyyccbb然而不然而不王王( )者)者wnwnxx移其粟( )于河内ss申之以孝悌( )tt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7、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 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对于黄河北部到这样考察荒年第一段寡人之于国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察邻国之政:的 寡人之用心者:主谓之间 者:的人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 之:的 加:更加 何也?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取独国君谦词语气词连用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感到 困惑探究讨论: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地 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 管子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

8、治者,对外争 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 繁重,破害生产力。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 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争夺人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 者的当务之急。第二四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喜欢请允许我用打比方击鼓,名动兵器拖着逃跑有的 凭借既接:已经 弃甲曳兵而走, 表修饰关系 则何如?:怎么样呢? 是亦走也: 表判断语气 曰:“王如知此,则

9、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状语后置 如:如果如:如果 之:主谓之间之:主谓之间 于:比于:比罢了这通“毋”,不要只是衬字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 判断句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状语后置句句。 重点习惯句式重点习惯句式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2直不百步耳“只罢了。”3是亦走也“这是呀。”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同有什么区别呢?”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是用什么方法阐明意见?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便于启发对方 。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思考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层层推进u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u以五十步笑百步

10、,则何如u王好战,请以战喻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而梁惠王回答 说“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没有本质 的区别),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 者的区别。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如何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 语,含义是什么?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本质区别(性质相同) ,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第二课时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

11、胜用,是使民养 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也,句末语气词 数罟:细密的网 以:按 是:这 生、死:形作名 活人、死人 之:的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不入洿池使民 养生 丧死 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这一段分几层?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 何作用?排比。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 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 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的 树之

12、以桑:状语后置 之:代指宅 以:把 树:名作动 种植 者:的人 衣:动词,穿 畜:喂养 谨:形作动 认真从事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申:反复告诉 之:百姓 以:把 孝悌:赡养老人尊敬兄长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者:的人 负:背 着 戴:头上顶着 于:在 然而:这样但是 王:称王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之:代词,代指前面的情况 宾 语前置。接着孟子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了那 些结果?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效果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

13、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 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而:却 检:制止 涂:通途 饿殍:饿死的人 发:开仓济民 岁:收成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状语后置 是:这 何异于:和。不同 罪:名作动 归罪于 斯:连词,那么 之:的 焉:句末语气词。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 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仁政仁政王道之始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按时砍伐(林)王道之成王道之成鼓励养蚕(纺)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

14、(牧)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兴办教育初步措施初步措施根本措施根本措施不可胜食不可胜食不可胜用不可胜用保民保民教民教民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阐述使民 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 小结: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 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 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 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 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 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 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 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1.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

15、或轻于鸿毛,或重 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课堂练习课堂练习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D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古今异义 河内河内凶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今: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邻国之民不加加少少古:更加,再,副词 古:更加,再,副词今: 今:常指增加常指增加 或或百步而后止百步而后止古:有人,有时 古:有人,有时今: 今:选择连词选择连词 兵兵刃既接刃既接古:兵器 古:兵器今: 今:战士,士兵战士,士兵 弃甲曳兵而弃甲曳兵而走走古:逃跑 古:逃跑今:行走 今:行走 谷不可谷不可胜胜食也食也古:尽 古:尽今:胜利 今: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