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ppt课件 结束课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958036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ppt课件 结束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公共基础ppt课件 结束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公共基础ppt课件 结束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公共基础ppt课件 结束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公共基础ppt课件 结束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ppt课件 结束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ppt课件 结束课(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教师:谢老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Data)是数据库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 符号记录。分为:临时性数据和持久性数据且数据有型与值 之分;软件中的数据一定是有结构的数据处理: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的管理 数据库(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 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它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 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 程序所共享,包括数据本身和数据之间的联系第四课 数据库设计基础 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最大的特点)”之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的管理 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

2、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 服务等。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模式定义:即为数据库构建其数据框架;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为数据模式的物理存取与构建提 供有效的存取方法与手段;3)数据操纵:为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提供方便,如查询 、插入、修改、删除等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及统计;4)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6)数据的服务:如拷贝、转存、重组、性能监测、分析等 。为完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相 应的数据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DL):负责数据模式定义和数据物理存取 构建。数据操纵语言(DML

3、):负责数据的操纵。数据控制语言(DCL):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 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 数据语言按使用方式具有两个结构形式:交互式命令语 言(自含型和自主型语言)和宿主型语言。 常见的DBMSORACLE、Sybase的PowerBuilder、IBM的DB2、微 软的SQL Server微软的Visual FoxPro、Access,功能简单数据库管理员(DBA)的工作:数据库设计,数 据库维护,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 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系统(软件平台、硬件平台)、数据库管 理员和用户

4、构成。 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是数据库系统再加上 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这三者所组成,具体包括: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 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界面。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数据管理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3个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兴起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数据库系统的发展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 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 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的高集成性 数据的高共享性和低冗余性 数据高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 赖性,即数据库中的

5、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 数据的独立性一般分为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两种。 1)物理独立性: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 式等)改变时,其逻辑结构,应用程序都不用改变。 2)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如修改数据模式、 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联系等,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不 变。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数据库设计根本目的是解决数据的共享 数据库的作用:大量 结构 集中 共享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射数据统系统的三级模式:(数据的独立性)1)概念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对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 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 有一个

6、概念模式。 2)外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 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即 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 3)内模式: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 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 存储形式,概念模式处于中间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 逻辑要求,而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 (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 数据的独立性)1)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该映射给出 了概念模式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到数据的 物理存储结构间的

7、对应关系,由数据库管理 系统实现。2)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概念模式是 一个全局模式而外模式是用户的局部模式。 一个概念模式中可以定义多个外模式,而每 个外模式是概念模式的一个基本视图。数据模型 是数据特征的抽象。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 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 表与操作提供一个抽象的框架。描述内容有三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按应用层次分成三种:概念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 据模型。概念模型:是一种面向现实世界的,面向用户的模型。(即现实世 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与外在系统无关,是整个数据模型 的基础,较为有名的有E-R模型、扩充的E-R模型、面向 对象

8、的模型及谓词模型等。逻辑模型:也称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 的模型,概念模型只有在转换成数据模型后 才能在数据库中得以表示。逻辑数据模型的 分类:层次型、网状模型、关系型、面向对 象模型等物理数据模型:也称物理模型,它是一种面向计算机物理 表示的模型。(反映数据的存储结构) 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概念模型的一种E-R模型的基本概念 1)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可以抽象成为实体,实体是概 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且又能相互区别的事物 。 用矩形( )表示2)属性:现实世界中事物具有一些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 属性来表示。用椭圆形( )表示3)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9、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5)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联。用菱形( )表示实体集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实体集间的函数关系,这 种函数关系由三种: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或多对一联系、多对 多。E-R模型三个基本概念之间的联接关系:实体是概念世界中 的基本单位,属性附属实体,同时属性有属性域,每个实体可取 属性域内的值。一个实体的所有属性值叫元组。实体间关系通过 “联系”建立的 E-R模型图示法E-R模型用E-R图来表示,E-R图包含了表示 实体集、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仓库职工仓库号城市面积职工号工资工作仓库号职工号1n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 层次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树,是数据库系统中 最早出现

10、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即网状模型是一个不 加任何条件限制的无向图) 模型名称 满足的条件 层次模型 1)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 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2)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 双亲结点 网状模型 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由关系数据结 构,关系操纵和关系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在 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关系 二维表由表框架和表的元组组成。学号姓名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2001001柳迪919389982001002李晓晓898584892001003石磊878188712001004杜鹏鹏7

11、1897285二维表的基本概念元组: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属性: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 称即属性名。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域:属性的取值范围。键(码):在二维表中惟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值。候选码(健):二维表中可能有若干个健。主键(码):从二维表的所有候选键选取一个作为用户使 用的键外键(码):表A中的某属性集是某表B的键,则称该属性 值为A的外键或外码 性质:元素个数有限性、元组的惟一性、元组的次 序无关性、元组分量的原子性、属性名惟一性、属性 的次序无关性、分量值域的同一性关系操纵:数据查询、数据的删除、数据插入 、数据修改。 关系模型数

12、据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 整性约束以及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其中实体完 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参照完整性约束不允许关系应用不存在的元组, 是关系之 间的基本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要求关系的主键中属性值 不能为空,这是数据库完整性的最基本要求。用户定义的 完整性约束它反映了具体应用中数据的语义要求关系代数 关系数据库系统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使 用关系代数可以表示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关系代数的运算 对象是关系,运算结果也是关系。运算对象,运算符 和运算结果是运算的三大要素。关系可以看成有序组 的集合,可以将操作看成是集合的运算。

13、 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 插入(并)。设有关系R需插入若干元组,要插入的元 组组成关系S,插入可用集合表示为RS 删除(差)。R-S 修改。设需修改的元组构成关系R,修改后的元组构成 关系R,修改可用集合表示为(R-R) R插入(并)示例插入(并)示例删除(差)示例删除(差)示例查询。无法用传统的集合运算表示,需要引入 一些新的运算。投影:从一个关系中选择出所需要的属性成分,按 要求排列成一个新关系。是一元运算。即在关系中选择某 些属性列 。设R有n个域:A1,A2,An,在R上对域A1,A2,An的 投影可表示成Ai1,Ai2,Aim(R)选择。由原关系中满足条件的元组组成。 设关系的逻辑条件为

14、F,则R满足F的选择运算可表示为F(R)笛卡尔积。对两个关系的合并运算。 设有n元关系R及m元关系S,它们分别有p、q个元组,则R 与S的笛卡尔积记RS,新关系是一个n+m元关系,元组 的个数为pq注意:当关系模式进行笛卡尔积运算时,读者应该注意运算后的 结果是n+m元关系,元组个数是pq,这是经常混淆的。选择运算是在二维表中选择满足指定条件的行。投影示例投影示例笛卡尔积RS示例M 王勇 李伟 张华W 张丽 刘英M 王勇 王勇 李伟 李伟 张华 张华W 张丽 刘英 张丽 刘英 张丽 刘英关系代数中的扩充运算 交。记为RS 除。 设有关系T、R,T能被除的充要 条件是:T中的域包含R中的 所有属

15、性,T中有一些域不出 现在R中。 除运算中S的域由T中那些不出 现在R中的域组成。ABCD 1234 7856 7834 1256 1242CD 34 56CD34AB1278AB1278TR RSS连接:又称为运算,是一种二元运算,通过它可以将两个关系 合并成一个大关系设有关系。设有关系R、S以及比较式ij,其中i为R中的域,j为 S中的域,含义同前。则可以将R、S在域i,j上的连接 记为:R | S ij记为R|S=(RS)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满足下面 的条件: 1)两关系间有公共域。2)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设有关系R、S,R有域A1,A2,An,S有域B1, B2

16、,Bm,并且,Ai1,Ai2,Aij,与B1,B2, Bj分别为相同域,此时它们自然连接可记为: R|S自然连接的含义可用下式表示:R|S=A1,A2,An,Bj+1,Bm( Ai1=B1Ai2=B2Aij=,Bj (RS))连接示例连接示例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数据库设计概述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数 据库设计是数据应用的核心 基本任务:根据用户对象的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和 数据库的支持环境设计出数据模式;数据库设计的根 本目标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数据库设计两种方法: 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面向数据的方法) 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面向过程的方法) 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已成为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