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之六正确使用熟语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58026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之六正确使用熟语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专题复习之六正确使用熟语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专题复习之六正确使用熟语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专题复习之六正确使用熟语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专题复习之六正确使用熟语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之六正确使用熟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之六正确使用熟语(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 营 一 中 语 文 组熟 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 深刻的固定短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 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 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2)意义上的 整体性。有两个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 现成语言, (2)来自书面语言 。唇亡齿寒 同病相怜 守株待兔 四面楚歌 炒鱿鱼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走过场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姜太公钓鱼愿者

2、上钩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天下乌鸦一般黑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满招损,谴受益 有志者,事竟成 胜不骄,败不馁歇后语(猜谜 )惯用语(比喻 )成语熟 语谚语(俗语)格言熟语测试题型熟语测试题型辨别读音 辨别字形 判断用法熟语互换 名句填空 综合运用客观题主观题成 语 篇(一) 辨析误因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例: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A、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 ,令人费解。 B、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

3、 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C、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 主义者们的信条。 D、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 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 分析、“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 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当”,承当;“冲”,要冲。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 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1、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 的脚。“危言危行” 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直 的意思。2、入夏以来

4、,长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 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五风十雨”, 每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 调雨顺。 3、听到女儿考上重点大学的好消息,老张竟手舞足蹈,得意忘 言。“得意忘言”,原指语言是达意的,已得其意,就无须赘说 了,后来用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都在家里守着荧光屏。“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小巷里出来了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所有居民都从家里吸引 出来。 5、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人心不古,人们的思 想冲破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更加解放了。“人心不古”,“ 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

5、旧 时认为古风淳朴。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 6、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 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屡试不爽”,“爽”指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 没有差错。文中误把“不爽”理解为“不成功”。7、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 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 “ 不足为训 ”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 则。“错误”不可能成为“法则”。句中把“训”误解为 “教训”。 8、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一文不名”是指一文钱没有。“名”,拥有的意思 。9、总编认为这篇文章文字

6、粗糙,思想肤浅,属于不刊之论。“不刊之论”,“刊”,削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就用刀删去。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久假不归、 差强人意、 光怪陆离、 不刊之论、 涣然冰释、 空穴来风、 空谷足音、 善刀而藏、 暴虎冯河、 酒囊饭袋、 不足为训、 不以为然、 人面桃花、 奇文共赏、 城下之盟、 穿云裂石、 身无长物、 细大不捐、 间不容发、 罪不容诛、 大方之家、 不赞一词、 曾几何时、 耳提面命、茕茕孑立、诛心之论、付之一笑、独到之处注意类似成语2、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 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 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

7、在 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 ,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 用。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 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 故当分清成语本义是否还在用。A、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降价的烽火, 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 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B、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 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 可热的商品。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 常。 D、刘家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破 镜重圆了。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 一句是:分析、“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典出法国拉封丹的寓言,意思是一只猴典出法国拉封

8、丹的寓言,意思是一只猴 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 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爪子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被猴子吃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爪子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被猴子吃 了。成语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了。成语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这一成语是从杜甫诗句这一成语是从杜甫诗句“炙手可热势绝炙手可热势绝 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中来的,意思是手一接近便感到热,用中来的,意思是手一接近便感到热,用 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灯红酒绿灯红酒绿”

9、兼有两种词义,既指娱乐场所的繁华景兼有两种词义,既指娱乐场所的繁华景 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处是用了本义,故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处是用了本义,故 对。像这类两用成语在汉语里很多,辨析时要熟知语源,留心对。像这类两用成语在汉语里很多,辨析时要熟知语源,留心 语境,细加辨析,切不可以今解古。语境,细加辨析,切不可以今解古。、“破镜重圆破镜重圆”,比喻夫妻离散后又重新团圆。,比喻夫妻离散后又重新团圆。 1、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报纸杂志竞相提价,学生惊呼: 洛阳纸贵今又来!“洛阳纸贵”, 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 非常多,洛阳的纸都涨价了。比喻著作广泛流传,

10、风行一时。 2、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人才如过江之鲫,层 出不穷。“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 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 物非常多。含贬义。 3、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 做法是不对的。“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是比喻技艺到了 极其纯熟的地步,而不是说眼中没有整体、全局。4、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歌曲,后泛 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5、这些村办企业虽几经努力,但终因产

11、品差强人意而被市场 淘汰。“差强人意”, “差”,稍微地,比较地。“强”,振奋 。“意”,意志。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 还不错,还能使人满意。 6、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 案齐眉。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 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 相敬。 7、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 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 想入非非”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 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

12、的丰 富。 8、西山村伏击战中,日寇被八路军打得横尸阡陌、肝脑涂地 。 “肝脑涂地” ,原来形容惨死,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 任何牺牲。 9、我最讨厌那些背后搬弄口舌、期期艾艾的小人,每有所遇 ,则避之如水火。 “期期艾艾” ,史记张丞相列传里说,周昌口吃,一 说话总要重复说“期期”。世说新语 言语里说,邓艾口 吃,一开口就要说“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守株待兔; 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四面楚歌; 卧薪尝胆 ;巧言令色; 倚马可待; 破镜重圆; 不可救药; 望洋兴叹; 胸有成竹; 乐不思蜀; 弹冠相庆; 祸起萧墙; 邯郸学步; 风声鹤唳; 水落石出; 按部就班; 苦心孤诣; 高谈阔论

13、; 不绝如缕; 短小精悍; 淋漓尽致; 左右逢源; 信笔涂鸦; 玲珑剔透; 标新立异; 登峰造极; 如虎添翼; 按图索骥; 暗送秋波; 让枣推梨、瓜田李下、如坐春风注意类似成语:3、色彩不分,褒贬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 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 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 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 ,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 用的失误。、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 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就雨后 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 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 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

14、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 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这个商人巧舌如簧 ,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 消费者。 例: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雨后春笋”一般用来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多 用于好的事物,是褒义词,此处用来形容“垃圾食品 ”显然不妥,明显犯了褒词贬用之误。、“捕风捉影”是贬义词,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 是而非的迹象作根据,此处贬词褒用,色彩不当。、“弹冠相庆”是贬义词,指一人做了官,他的朋 友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做,此处用在中国女排身上也是 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巧舌如簧”是贬义词,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 能发出动听

15、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分析:1、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 ,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胸无城府”是比喻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 2、这么多的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心劳日拙”,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即越来越无法得逞, 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贬义,可用“心力交瘁”。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含贬义,是“没有什么坏事不干”的意思,与褒 扬科学家的句意不协调。 4、一位普通市民一位年愈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 凭匹夫之勇,在一年间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

16、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显然是贬义 ,应改为“单枪匹马”。 8、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 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 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可改为“纷至沓来”。 9、汪锦元长期打入汪伪内部做情报工作,不料东窗 事发,被捕入狱。 “东窗事发”指罪行暴露,贬义,用来指正面人 物不当。 10、蒋雯丽因饰演了牵手里的夏雪而煊赫一时, 不但获得了“金鹰”奖,最近又荣膺“飞天”奖最佳 女主角。 “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声名或气势很盛” ,多用于贬义。这里与语境不合。 特殊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