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57976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题 目 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姓 名 陈铭康 指导教师 朱柏铭 专业班级 企业家经理人高级研修 A193 班完成时间 2009 年 03 月 09 日 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论汽车配件发展前景与发展模式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汽车配件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虽然我国汽车配件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成绩,但国际市场占有率和主要进口国市场占有率都很低,从贸易指数也可以看出来,我国汽车配件产业现在还处于竞争劣势状态。同时对影响我国汽车配件产业发展的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别从汽车配件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要素和汽车配件企业经营状

2、况四大块,以及我国汽车配件产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入手,分析得出我国汽车配件产业具有工人工资成本低的优势,但生产效率较低;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对整车厂依赖比较大;我国汽车产量上升很快,2006 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民族品牌汽车发展非常快,我国配件产业遇到了难得的发展良机等优劣势。总之,我国汽车配件产业虽已取得非常大的发展,但还处于中初级发展阶段,在国内外市场还没形成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最后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就提高我国汽车配件产业的发展优势,针对影响我国汽车配件产业发展的各要素,探讨了汽车配件发展的前景及发展模式。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发展前景;发展模式 浙江大学高

3、级研修班结业论文目 录一、引 言1(一)选题背影1(二)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2二、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3(一) 研究方法 .3(二)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3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分析 .5(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 .5(二) 影响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要素 .7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 SWOT 分析10(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优势 .10(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劣势 .11(三)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机遇 .14(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挑战 .15五、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对策 .17(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17(二)中国企业集

4、团化和品牌化18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三)国家政策予以更多的技持19六、结论 .22参考文献23一、 引言(一) 选题背景、背景论述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始自 1953 年,当时主要是依托一汽、二汽的开工建设。自 1978 年以后,我国轿车工业开始起步,零部件产业也步入了成长期,为轿车配套也使产业技术含量有所提升。进入 90 年代,随着外商投资力度的加大和国产化率的提高,零部件产业开始壮大。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2004 年国内汽车产量达到 507 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己达 11000 多亿元,工业增加值

5、 2700 多亿元,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不到 1%,2004 上升到接近 2%,增幅超过了轿车、客车、载货车等行业,在 12 个小行业中居第一位。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让全球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投资者都不能忽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他们将资本和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由单一的经济体制转向了多元化所有制的体制。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已开始涉足国际。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尽管近年来我国汽车零

6、部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我国零部件产业总体水平较低,综合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落后、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过分依赖与外国企业合资合作、产业集中度差等等。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二)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对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世界范围的竞争日益加剧,各国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正日益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汽车工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技术实力和综合制造能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零部件,如果没有强大的零部

7、件产业作为后盾,就不可能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可以说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业的竞争。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目的本文结合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总体走向。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业政策的剖析,以及对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进程的回顾和对其主要特点的总结,进一步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竞争的优劣势和所面临的压力进行深一层次的探讨与剖析,以期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研究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提高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途径,并以此推动增强我国汽车

8、零部件产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优势,相信本文的研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希望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相关决策部门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动态,把握该行业现状与趋势,制定策略有所帮助。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二、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一) 研究方法本文开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状况的考察,基于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SWOT 分析,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和贸易政策作为研究的重点,运用相关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二)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本文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

9、理论分析主要是运用了相关理论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实证分析主要结合竞争力相关理论,准确评价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横向比较,进一步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竞争的优劣势和所面临的压力进行深一层次的探讨与剖析。同时找出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我国汽车配件产业的发展的前景,并就如何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建议。全文的主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 1 章,引言。分析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以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的背景,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 2 章,概

10、述。分析了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第 3 章,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分析。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影响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要素。第 4 章,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 SWOT 分析。通过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市场,成本和配套产业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规模、产品供应方式、 ,研发和技术、国际化经营以及自主产品上都处于劣势。第 5 章,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对策。基于前面的分析,针对我国汽车配件产

11、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对策。第 6 章 ,结论。对本文的研究做了总结。本论文的主要技术路线见图所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背景分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影响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要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 SWOT 分析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对策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三、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分析(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进程,改变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的局面,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初步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尚能维持国内汽车生产需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

12、距,总体发展滞后于整车的发展。1、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产业结构和规模近年来中国大、中型零部件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在 1978 年前从 9 家发展到2070 家以后企业数量开始逐渐减少,到 2001 年,我国共有零部件定点生产企业 1612 家,资产总计 985.64 亿元(见表 3-1) ;有少部分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已达 40%以上。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业长期存在的散乱差的状况并没有消除,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许多企业存在“小而全”现象,铸、锻、冲、机加工、热处理总装等一应俱全。几十家企业围绕同一整车系列,生产同一类产品

13、,与整车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产品水平低,难以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的零部件产业体系。表 3-1 部分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 厂家 产量 占有率高压油泵( 万只) 无锡威孚集团 18.5 39.9%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凸轮轴( 万根) 成都汽配总厂 28.6 43.6%万向节总成(万套)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1372.23 86.56%前后制动蹄总成(万只) 湖北十堰车桥厂 183.07 59.49%汽车音响( 万台) 丹东阿尔派电子公司 94.1 33.27%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2、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技术水平我国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开始注重科技投入,由一味追求铺摊子、上

14、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路子。科技队伍逐渐壮大,科研基地不断完善。通过对引进和消化吸收的部分产品进行自主设计,培养了一批汽车零部件技术人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特别是关键件的生产技术大约落后20 年。如果把汽车零部件按机械件、塑胶件和电子件来划分,我国在机械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设备改造,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塑胶件的生产,相当一部分由于化工行业尚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还需要进口;电子件一般占轿车成本的 20%,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受我国电子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 1。3、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投资水平我国汽车工业一直存在“只有整车生产才代表汽车工业”的发展理念,因此中国汽车零部件只是整车的“附庸” ,投资、规划首先考虑的是整车,然后才是零部件产业。按照汽车工业发展规律,国际通用的整车与零部件投资比例应为 1:1,才能保证零部件生产对整车的支持作用。而我国“六五” 、 “七五” 、“八五”期间的投资分别占汽车工业总投入的 35.8%、33%、27.83%,投资比浙江大学高级研修班结业论文例不升反降。正是由于长期的低投入,小规模发展,致使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成本高、开发能力弱、市场竞争力差,进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