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晨会小讲课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579073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室晨会小讲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科室晨会小讲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科室晨会小讲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科室晨会小讲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科室晨会小讲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室晨会小讲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室晨会小讲课(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发生于胸膜间皮 细胞和纤维组织细胞的罕见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发病率占整个胸膜肿瘤的5% ,约占胸膜原发肿瘤的80%。根据形态学、病理学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局限型良性胸膜间皮瘤;局限型恶性胸膜间皮瘤;弥漫型恶性胸膜间皮瘤。局限型胸膜间皮瘤:起源于胸膜表层下组织常 呈纤维瘤或纤维肉瘤样,无上皮成分。弥漫型恶性胸膜间皮瘤:上皮型(50%-60%);纤维肉瘤样(7%-10%);混合型(由上皮样和肉瘤样二种成分混合,每 种成分超过。石棉接触史:大约80%的MPM有石棉接触史,与 MPM有关的石棉包括:青石棉(最主要)、温 石棉、铁石棉。SV40:是一种恒河猴内源性的DN

2、A肿瘤病毒;其它因素:化学因素、慢性炎症等。逐渐出现的呼吸困难和胸部疼痛;起病较为隐匿,多见右胸;胸腔积液(95%)-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多 为血性。胸膜增厚:单侧或双侧局限性、不规则胸膜增 厚,单侧多见,边缘呈锯齿状、结节状、波浪 状、驼峰样或小丘样。少数表现为包括叶间胸 膜与纵隔胸膜在内的广泛胸膜增厚。胸膜肿块:单发肿块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 规则形,边缘光滑整齐,偶有囊变坏死,无钙 化及空洞。最小仅12 cm,最大者可达20 cm 以上,肿块基底部较宽,呈浸润性生长,位置 靠近胸壁、纵隔、横膈及叶间胸膜胸腔积液 :可为少量或大量胸腔积液,多伴有 胸膜肿块或胸膜增厚。冰冻纵隔:是公认的弥漫型胸

3、膜间皮瘤典型改变 ,指纵隔位置不因胸腔积液而移位甚至偏向积液 侧,或患侧积液量不减少而同侧胸腔逐渐缓慢塌 陷。胸膜斑 :是胸膜间皮瘤的早期信号。X线平片:胸部X线平片是检查最简便、实用的 方法。胸腔内渗出或有弥漫性胸膜增厚,表现为凹凸不平、波浪状或驼峰状高密度阴影。CT:能很好地观察胸膜肿块、胸膜不规则 增厚、胸膜多发强化结节和胸腔积液等恶 性胸膜间皮瘤主要征象,对胸膜细小结节 、肺内转移灶、肋骨轻微骨质破坏以及肿 块内细微钙化的显示效果佳。同时,CT是 最常用于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方法。 患者,男性,21岁,右侧胸痛5天,呈阵发 性刺痛,无发热、畏寒及咯血。 手术记录:右侧胸腔巨大肿瘤,质硬

4、,包膜基 本完整,瘤体侵及右肺下叶及部分膈肌,右前 后胸壁粘连,右肺下叶不张。病理: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膜来源的肿块需与肺内肿块蔓延至胸壁相鉴别: 肿块体积小时,与胸壁夹角为钝角,而肺 内肿块一般与胸膜夹角为锐角。 另外一个重要鉴别点是胸膜来源的肿块, 一般边界清楚无毛刺征,而肺内肿块一般边缘 不整,可见毛刺征胸膜转移瘤:较常见,可表现为胸膜孤 立性或多发性肿块,胸膜不规则增厚,增强扫 描肿块强化,常合并胸水,多合并肺内转移及 肋骨破坏。MPM,少见,单侧胸膜出现病灶多 见,患侧胸廓体积缩小伴纵膈固定,可见石棉 肺改变,较少出现肺内转移及肋骨破坏。 胸膜结核:典型的胸膜结核可表现为胸膜 弥漫性增厚和局部增厚形成肿块,可见钙化及 干酪样坏死,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常合并胸 腔积液。综上所述,当出现单侧弥漫性胸膜增厚(厚度 )伴胸腔积液、纵隔固定、患侧胸腔 体积缩小等征象时,要首先考虑恶性胸膜间皮 瘤的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