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572685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段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元件埋设及保护中科院石武客专湖北段沉降变形评估项目部2009年9月一、沉降变形观测内容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三、观测元件的埋设与保护四、沉降变形测量技术要求提 纲1 路基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改良土路基) 2 桥梁 2.1 桥各墩、台基础沉降2.2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一、沉降变形观测内容3 涵洞1.1 涵洞基础沉降 1.2 洞顶路基沉降4 隧道 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址区段沉降5 过渡段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一、沉降变形观测内容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 路

2、基1.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 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 况调整或增设。(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势平坦、地 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 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 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观测断面。(4)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 定。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2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

3、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分以下几种布设形式: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 路堤填高3m,且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序号观测 内容观测 元件观测 点数量断面间距附注1路基面沉降 观测观测桩3个/断面50m地势平坦、地 基条件良好地 段可100m2基底沉降观 测沉降板1个/断面200m根据工点工期 等具体情况适 当增设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 路堤填高3m,且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低路堤沉降观测剖面元件布设示意图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路堤下地基压缩层

4、厚5m地段及路堤填高3m、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序号观测 内容观测 元件观测 点数量断面间距附注1路基面 沉降观测观测桩3个/断面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 良好地段、高度小于 5m路堤地段可100m2路堤基底 沉降观测沉降板12 个/断面50100m地基面横坡大于1:5 时,每个断面埋设2 个3路堤基底 全断面 沉降观测剖面 沉降管1个/断面一般地段和各类过 渡 段路基25的剖面埋 设剖面沉降管作校核 剖面,校核剖面基底 同时布置沉降板与剖 面沉降管4改良土填土 沉降观测单点 沉降计1个/断面200m根据改良土工点、土 质等具体情况,且改 良土路堤填高大于5m 时适当增设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

5、高路堤沉降观测剖面元件布设示意图(2)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及路堤填高3m、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改良土路堤沉降观测剖面元件布设示意图(2)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及路堤填高3m、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路堤加载预压地段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提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在基床底层表面两 侧设观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待预压卸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 加载预压路堤沉降观测剖面元件布设示意图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4)土质路堑地段土质路堑(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2-3个

6、/ 断面,断面间距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100m。路堑地段沉降观测剖面元件布设示意图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4)土质路堑地段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同时在换填底面埋设单点沉降计 观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 膨胀土路堑地段沉降观测剖面元件布设示意图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3 观测频次观测阶 段观测频 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 或 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10天3个月以后1次/2周6个月以后1次/月无碴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

7、1.5 轨道铺设后沉降观测点的移设及观测频次路基沉降观测点移设示意图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1.5 轨道铺设后沉降观测点的移设及观测频次(2)观测断面间距及频次一般地段间距为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间距可为100m;桥路、隧路过渡段在原不同结构物起点及距起点520m内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涵洞顶及两侧520m内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在过渡段原设点断面处设置观测点。 l 路基及过渡段沉降观测在评估期内,且观测期大于3个月的,每月 一次。 l 轨道铺设期间:支承层铺设前后各一次;道床板铺设前后各一次; 轨道铺设前后各一次。 l 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

8、,1次/月;第312 个月,1次/3个月 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 桥涵2.1 观测数量(1)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梁体徐变上拱变形为主,涵洞 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2)桥梁变形观测应逐跨、逐墩(台)布置测点,涵洞应逐个布置。岩石 地基、嵌岩桩基础的桥涵可选择典型墩(台)、涵进行观测。对原材料变 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大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徐变变形 观测可每30孔选择1孔进行;其余桥梁变形观测应逐跨、逐墩(台)布置测 点,涵洞应逐个布置。 (3)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不应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 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不

9、应少于60天,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 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2 观测点布置(1)桥梁墩台沉降墩台观测点位一般布置在墩台的承台四个角位上,如承台埋设在地 面下较深,则在墩、台身施工完成后再将观测桩移设到离地0.5m的墩、台身两侧各设一个观测点继续进行观测。 墩台沉降观测点布置图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梁体徐变l 预应力混凝土梁梁徐变上拱变形观测点设置在箱梁四个支点和跨中截面两侧腹板梁顶 处,每孔梁的测点数应不少于6个,测点布置见图。 预应力简支梁梁体变形观测点布置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梁体徐变l 连续梁或大跨度梁梁体变形观测点设置在

10、连续梁或大跨度梁的四个支点和1/4处、1/2、 3/4截面两侧腹板梁顶处,每跨梁的测点数应不少于10个(含4个支点处)。 对于跨度大于80m的连续梁或大跨度梁,观测点应适当加密。连续梁或大跨度梁观测点布置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涵洞l 每个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布设在涵洞边墙两侧帽石顶上,每个涵 洞测点数不少于4个。 l 若在涵顶填土,且涵洞较长,在涵顶埋设表面桩和沉降板,具体布设 可参考路基布设方案 涵洞测点布置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3 观测频次(1)墩台沉降观测,开始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视两次观测沉降 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 宜大于1mm,

11、具体要求见下表 。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观测阶 段观测频 次备 注 观测 期限观测 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 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 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 墩顶 预制梁 桥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 化前后各1次 或1次/周 桥位施 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 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 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 桥梁主体工程完工 无碴轨 道铺设 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 个月无碴轨 道铺设 期间

12、全程1次/天无碴轨 道铺设 完成后24个 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 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预应力混凝土及连续梁或大跨度梁的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下表观测阶 段观测频 次备 注观测 期限观测 周期梁体施工完成/设置观测 点预应 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一次测试 梁体弹性变 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一次测试 梁体弹性变 形预应 力张拉完成 无碴轨 道铺设 前60天1次/1、3、5天 后期1次/周无碴轨 道铺设 期间全 程1次/天无碴轨 道铺设 完成后24个 月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 形 长期观测 412个月1次/3个月1324

13、个月1次/6个月预应力混凝土梁体竖向变形观测频次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预应力混凝土及连续梁或大跨度梁的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下表连续梁或大跨度梁体竖向变形观测频次观测阶 段观测频 次备 注观测 期限观测 周期合龙前后全程张拉前后各一次测试 梁体弹性变形合龙后架桥机前30天1次/1、3、5天,后期1次/ 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一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 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成无碴 轨道铺设 前6个月1次/周无碴轨 道铺设 期间全 程1次/天无碴轨 道铺设 完成后24个 月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 形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

14、涵洞观测频次观测阶 段观测频 次备 注观测 期限观测 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 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 化前后或1次/ 周观测 点移至边墙 两侧洞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 化前后 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完工 无碴轨 道铺设 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涵洞,一般不宜少 于2个月无碴轨 道铺设 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 道铺设 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2.4 铺轨后沉降观测点的移设及观测频次(1)桥墩台、涵洞帽石上沉降观测点一般不移设,原点继续观测。(2)

15、桥的徐变观测点设置由于无碴轨道铺设和桥梁防水层、保护层施做,原观测点被覆盖需移设的,移设分两步:第一步,将原设在腹板顶的徐变观测点临时转移到同一断面的防撞墙顶,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前后各测一次;第二步,桥面保护层施做后,在距防撞墙内侧500mm处保护层上设徐变观测点。观测点采用1520、L=70mm且上端为圆头的不锈钢件埋(植)入保护层内,上端露出保护层3mm,并在设点处相应防撞墙内侧下端标注红色“”标记。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桥墩台沉降及梁的徐变观测频次l 轨道铺设前:1次/1周;桥面附属设施施做前后各观测一次;桥面防水层、 保护层施做前后各一次。 l 轨道铺设期间:1次/2天,道床板

16、铺设前后各一次;轨道铺设前后各一次。 l 轨道铺设后:第13个月,1次/月;第412个月,1次/3个月;第1324个 月,1次/6个月 徐变观测点移设位置示意图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 隧道3.1 观测断面的布设(1)一般情况下,级围岩每400m、级围岩每300m、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2)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隧底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两侧水沟电缆槽未施工前,宜设置在距隧底填充层顶面70-80cm位置,施做后,最后移设到距盖板顶面以上50cm)。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隧道断面测点布置示意图二、线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3.2 观测频次观测阶 段观测频 次观测期限观测周期隧底工程完成后3个月1次/周 无碴轨道铺设后3个月01个月1次/周13个月1次/2周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二、线下结构沉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