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挖掘机结构及原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572664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履带式挖掘机结构及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履带式挖掘机结构及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履带式挖掘机结构及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履带式挖掘机结构及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履带式挖掘机结构及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履带式挖掘机结构及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履带式挖掘机结构及原理(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挖掘机结构及原理挖掘机结构及原理2 2挖掘机械研究所 概述1、挖掘机发展简史2、挖掘机分类3、挖掘机的组成4、挖掘机工作原理5、挖掘机分系统简介3 3挖掘机械研究所 一、挖掘机发展简史一、挖掘机发展简史液压挖掘机从1837年的蒸汽机驱动的“动力铲”诞生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史 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俗称三代): 第一时期:电动机、内燃机的出现,使挖掘机有了适用的动力装置,解决了工程挖掘机械 移动的动力源难题,促进了挖掘机的诞生和发展。目前国内矿山使用的电铲就属于第 一代产品。 第二代: 1950年德国开发的第一台液压挖掘机诞生了,液压传动代替机械传动是挖掘机 技术上的一次飞跃,挖掘机

2、的液压化是第二代产品的标志,史称传动革命阶段。 第三代: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挖掘机有了合适的控制系统,在1985 年左右,挖掘机的电子化是挖掘机第三代产品的标志。可称为操纵和控制革命。 第三代产品还在延续,目前液压挖掘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工程机械 主导产品的液压挖掘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已逐渐完善,其工作装置、主要 结构件和液压系统已基本定型。人们对液压挖掘机的研究逐步向机电液控制方向转移 。国外最新控制技术是计算机直接控制。 我国挖掘机事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4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也只是达到国外 液压挖掘机发展的第二时期,挖掘机的液压化即

3、国外的第二代产品。但借助一些国外 的液压公司,能实现机电一体化以及实现一些较为简单电脑控制,因此,目前国内挖 掘机也就只能算是第二代与第三代之间。4 4挖掘机械研究所 二、挖掘机分类二、挖掘机分类作业方式:单斗挖掘机、多斗挖掘机动力方式:电驱动、内燃机驱动、复合驱动行走方式:履带式、轮胎式、汽车式、步行式、轨道式、拖式工作装置:正铲、反铲、拉铲、抓斗、起重吊钩多斗挖掘机:链斗式、轮斗式5 5挖掘机械研究所 三、挖掘机的组成三、挖掘机的组成挖掘机从结构上讲分为:平台总成、工作装置、底盘挖掘机从系统上讲分为:由底盘系统、平台系统、动力系统、覆盖件、液压系统、司控系统、工作装置系统、电气系统、标识系

4、统、随机备件及随机工具11个分系统组成。6 6挖掘机械研究所 1.工作装置2. 平台总成3.底盘总成7 7挖掘机械研究所 四、挖掘机工作原理四、挖掘机工作原理挖掘机是通过柴油机把柴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液压柱塞泵把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通过液压系统把液压能分配到各执行元件(液压油缸、回转马达+减速机、行走马达+减速机),由各执行元件再把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工作装置的运动、回转平台的回转运动、整机的行走运动。8 8挖掘机械研究所 9 9挖掘机械研究所 挖掘机各运动和动力传输路线如下:行走动力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中央回转接头行走马达(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减

5、速箱驱动轮轨链履带实现行走回转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回转马达(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减速箱回转支承实现回转动臂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动臂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动臂运动1 1 0 0挖掘机械研究所 斗杆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斗杆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斗杆运动铲斗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铲斗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铲斗运动1 1 1 1挖掘机械研究所 五、挖掘机分系统简介五、挖掘机分系统简介5.1 底盘5.1.1 底盘组成支重轮托

6、链轮驱动 轮导向轮总成中央回转接头行走机构履带总成回转支承 车架1 1 2 2挖掘机械研究所 1 1 3 3挖掘机械研究所 5.1.2 主要功能1)支承整个挖掘机上部重量2)行走和转向的动力源泉与执行机构3) 支承工作装置挖掘时的反力1 1 4 4挖掘机械研究所 5.1.3 结构分类现有机型结构可调轨距-1.8TU形梁拼焊结构-6.5TX架拼焊结构9T、15T、22T、33T分体式结构45T1 1 5 5挖掘机械研究所 5.1.4 典型故障A、回转异响原因:回转马达、回转减速机、回转支承检查步骤: 1、仔细听异响的部位确定拆除更换2、空地(回转空间)大臂,小臂伸直,铲斗离地面一米高,停止 发动

7、机,泄掉余压拆回转马达螺栓,与回转减速机中心齿套离 开一小段距离,操纵回转有拆除回转马达(保护油口)。3、推动铲斗判断异响源回转减速机有拆除4、推动铲斗判断回转支承是否异响有拆除5、更换相应部件(拍照、做好记录)1 1 6 6挖掘机械研究所 B、回转固定螺栓松动或断裂原因:螺栓质量问题、装配不符合标准、松动后断裂 螺栓质量问题:杆部与头部连接r 角、强度、材质理化分析装配不符合要求:螺纹清洗、施胶方法、拧紧方法处理步骤:螺栓松动:拆除螺栓-清洗螺孔(1755)、螺栓-施胶-对称拧紧1、拆除工作装置(整体)、回转接头管路、回转支承螺栓2、吊除上车、拆下回转支承3、去除断裂螺栓4、清洗螺孔(175

8、5)、螺栓-施胶-对称拧紧5、加注润滑脂,恢复上车(问题点拍照、做好记录)1 1 7 7挖掘机械研究所 C、回转支承漏黄油原因:润滑脂、内外圈间隙太大、防尘圈太松润滑脂:粘度低-泄露,要求3号锂基脂内外圈间隙太大:(工作时上车晃动较大-可视测)-漏油-更换回转支承防尘圈(橡胶圈)太松:橡胶老化、断裂或装配间隙太大-更换1 1 8 8挖掘机械研究所 D、支重轮漏油原因:浮封环制品不良、泥沙或冰水使浮封环固结、O型圈老化黄油嘴装配 检查:若发现O型圈严重磨损-使用中进入水、泥沙等经冻结或挤压 -O型圈与浮封环发生相对转动O型圈磨损-指导用户在湿地工况作业完后在 硬路面上行走,几分钟以将内部水分泥砂

9、从壳体间隙处抖出(或空转)-更换支重轮 黄油嘴装配:生药带或打胶重新装配1 1 9 9挖掘机械研究所 E、行走履带跳节涨紧装置在行走时起到缓冲外界压力和保护行走机构、防止履带脱出的作用。涨紧装置在行走及转向时被外力积压、外力消失后不能立即恢复原状,行走一段距离后突然弹出,造成了跳节现象的产生。行走履带跳节会对行走个部件造成异常磨损。处理:更换涨紧装置2 2 0 0挖掘机械研究所 F、履带板或链轨裂纹、断裂原因:材料或设计制造缺陷、用户操作使用不当处理:更换2 2 1 1挖掘机械研究所 G、涨紧装置打不进润滑脂原因:单向阀不良、黄油枪不良、加注方法 单向阀不良更换黄油枪不良更换加注方法用铲斗顶起

10、需加注侧-关闭先导开关-关闭发动机-加注1.5t2 2 2 2挖掘机械研究所 5.2 平台系统平台系统=平台焊接体+底封板+配重动臂饺孔驾驶室及主阀安装位发动机减震器安装位动臂缸饺孔回转马达+减速器 安装位中央回转接头过孔散热器连接位配重连接位燃油及液压油箱连接位2 2 3 3挖掘机械研究所 2 2 4 4挖掘机械研究所 5.3 动力系统柴油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为轻柴油,一般是通过喷油泵和喷油器将柴油直接喷入发动机气缸,和在气缸内经压缩后的空气均匀混合,使之在高温下自然下。自燃这种发动机又称为压燃式发动机。动力系统=进气系+排气系+冷却系+燃油系+动力安装+动力输出 发动机-整机机动力源泉 散热

11、器-油散带走液压系统发热 ,水散带走发动机发出热量。 主泵-液压系统动力源泉2 2 5 5挖掘机械研究所 主泵油散+水散发动机吸风式2 2 6 6挖掘机械研究所 1.8T、6.5T-日本洋马9T-美国康明斯15T、22T-日本五十铃、菲亚特 33T-日本五十铃45T-美国康明斯27283.1供应商专门讲解2 2 7 7挖掘机械研究所 5.4、覆盖件系统覆盖件=盖板+隔板+海绵+骨架+锁具等钣金件受损:调整、校形、更换海绵脱落或损坏:更换、为保证整机的热平衡,需粘贴完整锁具:更换2 2 8 8挖掘机械研究所 5.5、液压系统功能: 是把发动机的机械能以油液作为介质利用主泵转化成液压能, 进行传送

12、,然后通过油缸和马达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各种动作.是 挖掘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主泵,多路阀阀,回转马达+减速器,行走马达+减速器,以及先导 控制回路的先导阀,脚踏阀和管路,附件等.2 2 9 9挖掘机械研究所 5.5.1、负流量控制的定义泵输出油液通过操纵阀(换向阀)阀杆的控制将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去液压缸或液压马达,是有效流量,另一部分通过阀中位回油道回油箱,为浪费流量。为控制这部分浪费流量,让其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在操纵阀中位回油道上增加一节流孔,通过节流孔产生压差,将节流口前压力引到泵排量调节机构来控制泵的排量。通过节流孔的流量越大,则节流孔前的压力便越大,泵排量越小。泵变量机构的控制压力(先导压力)与泵排量呈反比关系,故称为负流量控制。3 3 0 0挖掘机械研究所 3 3 1 1挖掘机械研究所 5.5.2、挖掘机的控制方式1、流量控制;2、总功率控制;3、功率转换控制;4、最大流量切断控制。3 3 2 2挖掘机械研究所 5.5.2.1、小流量控制当整机处于不工作状态时,负流量控制阀的压力作用在活塞A,迫使活塞B移动右端,泵的压力右作用在活塞C的大腔,从而使泵的排量变小。3 3 3 3挖掘机械研究所 5.5.2.2、大流量控制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