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4章_异方差性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559436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第4章_异方差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经济学]第4章_异方差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经济学]第4章_异方差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经济学]第4章_异方差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经济学]第4章_异方差性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第4章_异方差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第4章_异方差性(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异方差性内容安排4.1 异方差性的概念 4.2 异方差性产生的原因 4.3 异方差性产生的后果 4.4 异方差性的检验 4.5 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 4.6 案例4.1 异方差性的概念4.1.1 对古典假定的再讨论4.1.2 什么是异方差性附录 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异方差性基本假定违背:不满足基本假定的情况。主要包括: (1)随机误差项序列存在异方差性; (2)随机误差项序列存在序列相关性; (3)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4)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且与随机误差项相关(随机解释变量);此外: (5)模型设定有偏误; (6)解释变量的方差不随样本容量的增大而收敛。4.1.1 对古典假定的再讨

2、论对于模型如果出现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再 是常数,而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Heteroskedasticity)。4.1.2 什么是异方差性1.异方差的定义2. 异方差的类型同方差性假定:i2 = 常数 f(Xi)异方差时: i2 = f(Xi)异方差一般可归结为三种类型:(1)单调递增型: i2随X的增大而增大(2)单调递减型: i2随X的增大而减小(3)复 杂 型: i2与X的变化呈复杂形式附录 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异方差性例4.1.1:截面资料下研究居民家庭的储蓄行为Yi=0+1Xi+i Yi:第i个家庭的储蓄额 Xi:第i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高收入家庭:储蓄的差

3、异较大低收入家庭:储蓄则更有规律性,差异较小 i的方差呈现单调递增型变化例4.1.2:以绝对收入假设为理论假设、以截面 数据为样本建立居民消费函数:Ci=0+1Yi+I将居民按照收入等距离分成n组,取组平均数为样 本观测值。一般情况下,居民收入服从正态分布:中等收入 组人数多,两端收入组人数少。而人数多的组平均 数的误差小,人数少的组平均数的误差大。所以样本观测值的观测误差随着解释变量观测值 的不同而不同,往往引起异方差性。例4.1.3:以某一行业的企业为样本建立企业生产 函数模型Yi=Ai1 Ki2 Li3ei被解释变量:产出量Y解释变量:资本K、劳动L、技术A,那么:每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4、对产出量的影响被 包含在随机误差项中。每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产出量的影响程度不 同,造成了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性。这时,随机误差项的方差并不随某一个解释变量 观测值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呈现复杂型。4.2 异方差性产生的原因 1.模型省略了某些重要的解释变量; 2.模型函数形式设定有误; 3.由于样本数据测量误差引起的; 4.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随机因素的影响。4.3 异方差性产生的后果计量经济学模型一旦出现异方差性,如果仍采 用OLS估计模型参数,会产生下列不良后果:1.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值仍是无偏的,但不 再有效。OLS估计量仍然具有无偏性。在证明无偏性时,没有用到方差,故无影响

5、。OLS估计量仍然具有无偏性,但不具有有效性 因为在有效性证明中利用了 E()=2I而且,在大样本情况下,尽管参数估计量具有 一致性,但仍然不具有渐近有效性。3.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失效。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中,构造了t统计量其他检验也是如此。2.无法正确估计参数的标准误差和估计区间。4.预测的精确度降低。一方面,由于上述后果,使得模型不具有 良好的统计性质;所以,当模型出现异方差性时,参数OLS 估计值的变异程度增大,从而造成对Y的预测 误差变大,降低预测精度,预测功能失效。4.4 异方差性的检验 检验思路:由于异方差性就是相对于不同的解释变量 观测值,随机误差项具有不同的方差。那么 :检验异

6、方差性,也就是检验随机误差项的 方差与解释变量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 关的“形式”。问题在于用什么来表示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一般的处理方法:4.4.1 图示检验法(1)相关图分析看是否存在明显的散点扩大、缩小或复杂 型趋势(即不在一个固定的带型域中)同方差 递增异方差 递减异方差 先减后增 先增后减YX(残差图分析)先增后减EViews实现11.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 2.X-Y的散点图:打开组群group01,点击 viewgraph scatter XYpairs; 3.Xe散点图图:点击击工作文件窗口中的Genr, 在对话对话 框中输输入e=resid2,重复Genr,输输入 lnx

7、2=log(x2),工作文件窗口中新增序列e、 lnx2,将lnx2和e以组组群的形式打开,点击 viewgraph scatter XYpairs;4.4.2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检验法4.4.3 戈德菲尔德-匡特 (Goldfeld-Quandt)检验G-Q检验以F检验为基础,适用于样本容 量较大、异方差递增或递减的情况。G-Q检验适用条件 样本容量较大(一般不低于参数个数的两 倍以上) 异方差递增或递减; 满足其他古典假定。G-Q检验的思想:先将样本一分为二,对子样和子样分别作 回归,然后利用两个子样的残差平方和之比构造统 计量进行异方差检验。由于该统计量服从F分布,因此假如存在递增的 异方

8、差,则F远大于1;反之就会等于1(同方差) 、或小于1(递减方差)。样本13n/8n/43n/8样本2图示: G-Q检验的思路G-Q检验的步骤:将n对样本观察值(Xi,Yi)按观察值Xi的大小排队 将序列中间的c=n/4个观察值除去,并将剩下 的观察值划分为较小与较大的相同的两个子样本 ,每个子样样本容量均为(n-c)/2 对每个子样分别进行OLS回归,并计算各自的 残差平方和提出假设:两个子样方差相等;在同方差性 假定下,构造如下满足F分布的统计量给定显著性水平,确定临界值F(v1,v2), 若F F(v1,v2), 则拒绝同方差性假设,表 明存在异方差。当然,还可根据两个残差平方和对应的子

9、样 的顺序判断是递增型异方差还是递减异型方差 。EViews实现21.Procs/Sort Seris Sort Key/x2 Ascending OK; 2.检验一下:双击group01,然后关闭; 3.双击工作文件中的Sample,输入样本范围,双击 group01 ,procs/make Equation,保存; 4.双击工作文件中的Sample,输入样本范围,双击 group01 ,procs/make Equation,保存; 5.6.=0.05,查表F(n-c/2-k-1,n-c/2-k-1); 7.FF =0.05,存在异方差。4.4.4 帕克(Park)检验4.4.5 戈里瑟(

10、Gleiser)检验基本思想:偿试建立方程:或选择关于变量X的不同的函数形式,对方程进 行估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存在某一种函 数形式,使得方程显著成立,则说明原模型存 在异方差性。如: 帕克检验常用的函数形式: 或若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表明存在异方差性。注意:辅助回归仍是检验与解释变量可能的组合的 显著性,因此,辅助回归方程中还可引入解释 变量的更高次方。如果存在异方差性,则表明确与解释变量的 某种组合有显著的相关性,这时往往显示出有 较高的可决系数以及某一参数的t检验值较大。当然,在多元回归中,由于辅助回归方程 中可能有太多解释变量,从而使自由度减少, 有时可去掉交叉项。EViews实现3

11、(帕克(Park)检验)1.运用最小二乘法作基本回归; 2.Genr lne=log(resid2), Genr lnx=log(x) ; 3. 对lne和 lnx运用最小二乘法作基本回归; 4. 对新的回归结果进行=0.05的系数显著性检 验(t检验); 5.如接受原假设,即系数为0, lne和 lnx 之间 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则不存在异方差。EViews实现3(戈里瑟(Gleiser)检验)1.运用最小二乘法作基本回归; 2.Genr e2=abs(resid), Genr x1=1x, Genr x2=x2, Genr x3=1x2, Genr x4=sqr(x), Genr x5=1s

12、qr(x), ; 3. 分别对e2与 x、x1、 x2、 x3、 x4、 x5运 用最小二乘法作基本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 =0.05的系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 4.如接受原假设,即系数为0,e2与 x、x1、 x2、 x3、 x4、 x5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则 不存在异方差。4.4.6 怀特(White)检验怀特检验不需要排序,且适合任何形式的异方差怀特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以二元为例):然后做如下辅助回归可以证明,在同方差假设下:(*)R2为(*)的可决系数,h为(*)式解释变量的个数,表示渐近服从某分布。White检验的具体步骤为: (1)估计回归模型,并计算e2i ; (2)估计辅

13、助回归模型; (3)计算辅助回归模型的R2;可以证明,在同方差的假设下,有:nR22(n)q:辅助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个数(此时n=5)。 (4)给定,若nR(n),存在异方差性;反之 ,不存在。 EViews实现41.运用最小二乘法作基本回归; 2.ViewResidul TestWhite Heteroskedasticity(no cross termcross term); 3. 找出统计量nR= ; 4. =0.05,查表(q),辅助回归方程中含自变量 项的个数; 5.比较nR、(q),若nR(q),则存在异方差 。4.4.7 ARCH检验具体步骤:1.模型变换法的定义:模型变换法是对

14、存在异方差的总体回 归模型作适当的代数变换,使之成为满足 同方差假定的模型,然后就可以运用OLS 方法估计参数了。 4.5.1 模型变换法4.5 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2.模型变换法的关键 模型变换法的关键是事先对异方差 2i = 2 f( xi )的形式有一个合理的假设。 怎样才能提出合理的假设呢?(1)通过对具体经济问题的经验分析(2)通过上述Glejser检验结果所提供 的信息加以确定f(xi)的常用形式:3.模型变换法的变换过程4.举例模型检验出存在异方差性,可用加权最小二乘法( Weighted Least Squares, WLS)进行估计。基本思想: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 使

15、之变成一个新的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 采用OLS估计其参数。在采用OLS方法时:对较小的残差平方ei2赋予较大的权数,对较大的残差平方ei2赋予较小的权数。4.5.2 加权最小二乘法例如,如果对一多元模型,经检验知:新模型中,存在 即满足同方差性,可用OLS法估计。一般情况下:对于模型Y=X+存在 即存在异方差性。 W是一对称正定矩阵,存在一可逆矩阵D使得W=DD 用D-1左乘 Y=X+两边,得到一个新的模型: 该模型具有同方差性。因为 这就是原模型 Y=X+的加权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无偏、有效的估计量 。 这里权矩阵为D-1,它来自于原模型残差项 的方差-协方差矩阵2W 。如何得到2W ?

16、从前面的推导过程看,它来自于原模型残差项 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因此仍对原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到随机误差项 的近似估计量i,以此构成权矩阵的估计量,即这时可直接以 作为权矩阵。 注意:在实际操作中人们通常采用如下的经验 方法:不对原模型进行异方差性检验,而是直 接选择加权最小二乘法,尤其是采用截面数 据作样本时。如果确实存在异方差,则被有效地消除 了;如果不存在异方差性,则加权最小二乘 法等价于普通最小二乘法EViews实现41.运用最小二乘法作基本回归; 2.Genr e2=abs(resid), Genr x1=1x, Genr x2=x2, Genr x3=1x2, Genr x4=sqr(x), Genr x5=1sqr(x), ; 3. 分别对e2与 x、x1、 x2、 x3、 x4、 x5运用最小二乘法作 基本回归,并对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