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558406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9.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匈奴的兴起: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1.秦与匈奴的关系北击匈奴,夺回土地抵御匈奴,修筑长城二、与匈奴的关系辽东临洮全长一万多余里北击匈奴修长 城起止点:抵御匈奴,维护国家统一目的: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观点1:秦长城的修建,对防备、阻止匈奴侵扰,保卫黄河流域先进 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保障内地人民安定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积极而 重要的作用。 观点2:长城是秦始皇权力的象征,为修长城,秦朝连年投入数十万 人力,它消磨了秦帝国的国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阅读相关资料,说一说修建秦长城的历史作用?阅读相关资料,说一说修建秦长城的历史作

2、用?积极:阻止匈奴侵扰,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国建筑史 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利于弘扬中华文明。消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秦朝百姓带来 沉重的负担;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等暴政的具 体体现,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伏笔。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白登之围单于和亲2、西汉与匈奴的关系昭君出塞(1) 西汉初期与匈奴的和亲(汉高祖时开始)西汉初期,匈奴实力空前强大,在冒顿单于的统 领下,率士卒约三十万,不断侵扰邻族。他们利用楚 汉相争、中原战乱之机南越长城,袭扰掠夺今冀北、 山西、陕西及河套一带。公元前201年 ,刘邦亲率30 万大军迎战,在平城白登山(山西大同东南)被匈奴 精骑

3、围困七天七夜,形势危急,后用陈平之计,使人 暗中以厚礼疏通冒顿的阏氏,方得解脱。表明:白登之围表明西汉尚无力抗御匈奴,汉高 祖刘邦采纳了娄敬提出的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 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赠送大量的絮、缯、酒、 食物等,并和匈奴约为兄弟,双方以长城为界。(1) 汉初的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每年赠送大量财物(2)评价汉初的和亲政策目的实质结果边疆暂时安宁被迫的、屈辱的没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 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白 登 之 围汉初的和亲政策原因(3) 汉初与匈奴汉初国力较弱休养生息,稳定边疆刘邦白登之围 对匈奴的政策 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汉初汉武帝时汉武帝后战

4、争,和亲匈奴国力强盛,被动和亲。汉武帝反击原因(4) 汉武帝与匈奴雄才大略国力强盛三破匈奴将军 西汉结果 匈奴结果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卫青霍去病卫青 霍去病取得了 设置了分裂 呼韩邪单于向汉 称臣、和亲休养生息(6)汉武帝以后公元前85年,匈奴统治集团 内部爆发了争夺权位的斗争,诸 王纷纷自立,形成“五单于争立 ”的局面。公元前51年,呼韩邪 单于亲自入汉觐见汉帝,“赞谒 称臣”,塞北与中原始归一统。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嫁给 呼韩邪单于。此后,汉与匈奴间 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它在客 观上促进和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 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匈奴与汉 族的友好与团结,巩固了塞北与 中原的统一。呼韩邪、

5、王昭君“昭君出塞”和亲与互市的局面昭君墓又名汉明妃墓、青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的 大黑河之滨。昭君墓地势平坦,从远处望,表面颜色青青,故称 青冢。墓的方向朝南,现高约33米,旁边有阶梯可以登到墓的顶 端。原来墓前有石狮、石虎、石马等巨型雕像。 昭君墓前立有墓 碑,董必武撰文刻于碑上;碑文写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 和亲见识高。”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今湖北秭归人。她是西 汉元帝时的宫女,公元前 33年,出嫁匈奴呼韩邪单 于,为汉朝和匈奴的亲善 关系作出了杰出贡献;“ 昭君出塞”成为传诵千古 的历史佳话。位于呼和浩特的昭君墓昭君出塞“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

6、镝无声五十年。”(现代翦伯赞)“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徒劳。” (现代董必武)“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唐张仲素王昭君)比较汉初 “和亲”与汉元帝时“和亲” 的异同?相同:目的:都是为了两族的和平友好。形式:都是汉朝出嫁公主给匈奴。作用:都使两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不同: 原因:汉初力量薄弱,被动提出“和亲”; 汉元帝时,西汉力量强大,匈奴主动提出“和亲” 。西汉对匈奴的政策 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战有和,和为主流战争,和亲武力反击和亲匈奴国力强盛, 被动和亲。休养生息,国力强 盛,雄才大略匈奴分裂,国力衰 弱。主动和亲。汉武

7、帝时汉初汉武帝后2. 西汉与匈奴关系与匈奴的关系 变化的主要原因汉初汉武帝时汉武帝后2. 西汉与匈奴关系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西汉初年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西汉末年规 律: 综合国力决定民族关系国力弱小被迫和亲国力强盛平等互利3.东汉与匈奴南匈奴北匈奴友好、南迁侵犯、西迁,从蒙古草原消失张骞拜别汉武帝图张骞出使目的(1) 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的地理范围及概况概况 结果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联络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三、与西域的关系两汉时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 ,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1、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三、与西域的关系

8、阿富汗印度伊朗土耳其中国长安、楼兰、疏勒大宛阿富汗大月氏安息伊朗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伊拉克中国长安 大月氏(1)张骞出使西域( )( )玉门关阳关(敦煌 )葱 岭河西走廊大月氏安息(古罗马 )(西安 )长安大秦 伊朗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经过哪些高山峻岭,戈壁沙漠?2.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3.张骞出使西域几次?有何作用?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汉武帝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朝廷给他的一百多个随从, 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兵捉住,被拘禁了十多年。他 历经种种困难,但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出使的凭证)。匈 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女为妻,有了儿子,但仍没

9、有动摇他 完成使命的决心。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到 达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由于土地肥沃,生活安定,不 想再和匈奴打仗。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 果,只好回国。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了一年多。后来,匈 奴发生了内乱,张骞逃回长安。 他出使时带着一百多人 ,前后13年,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回来。张骞虽然没有 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深入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 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 来。(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结果: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张骞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 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

10、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他率领 300人,每人备马两匹,并携带了价值数千万的金、 帛、货物以及上万头牛羊。张骞到了乌孙,正逢乌 孙国内贵族争权,国王不敢决断,致使劝说乌孙东 归的使命未能完成。张骞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 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身毒(今印度)、于阗以及和他们相邻诸国访问, 中国使者受到安息两万人的盛大欢迎。张骞在乌孙 停留一年多之后返回长安。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 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 关系。(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结果:公元前119年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物品

11、中原的物品影响: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 关系,交往日益频繁,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 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西 域 传 入 中 原 的 几 种 植 物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从西来。新疆发现的汉朝丝织品丝路第一人张骞各抒己见: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辱使命、不屈不 挠、执着进取、不怕困 难、百折不挠,爱国、 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 危等。西域都护府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政府设置了 西域都护府,委派都护,对西域各国的行政、军 事进行管理。各国的王、

12、侯以及大小官吏,都由 汉朝任命,当时佩戴汉朝印绶shou的有376人之多 。至此,西域地区,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 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 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这是新疆 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三、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1.有效管理越人居住区2.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四、 汉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1.东汉时期和朝鲜半岛来往密切2.西汉时和30多个日本小国交往匈 奴西域各族越 族西南夷夫余第1课时题昭君墓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

13、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物产意义西域西汉(2)西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葡萄、核桃、良 马、地毯铸铁、开渠、凿 井等技术、 丝织品、金属丰富了汉族的 经济生活。促进了当地的 经济发展。(4)丝绸之路影响: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成为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丝绸、陶瓷“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马之警,黎庶亡干戈 之役。”-汉书1、反映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起到的是什么作用?2、当时两族的最高统治者分别是谁?为汉匈两族友好相处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匈奴:呼韩邪单于; 西汉:汉元帝呼韩

14、邪单于的和亲昭君出塞:4.汉匈文化交流昭君出塞位于内蒙古汉代墓葬中的壁画图片说明了什么?马踏飞燕青铜器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 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 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 西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一: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 得以不乏”。 汉书西域传材料二: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 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 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技术的运用?凿井技术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 执政官凯撒,身着华丽的 丝质长袍去看戏。长袍制 作之精美令全场观众赞叹 不已。后来,穿着用中国 丝绸缝制的衣服成为罗马 贵族的时尚。猜一猜:汉代的丝绸织品怎么 会出现在古罗马呢?新疆发现的汉朝丝织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