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之传导道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551913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之传导道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解剖之传导道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解剖之传导道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解剖之传导道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解剖之传导道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之传导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之传导道(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和脊髓的传导道脑和脊髓的传导道人体解剖教研室人体解剖教研室 冀珍妮冀珍妮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传 入神经元 (感觉神 经元) 中枢传 出神经元 (运动神 经元) 效应器( 肌肉、腺 体) 上行(感觉)传导通路;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下行(运动)传导通路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由数个神经元通过突触相连而成 的神经元链,为机体完成复杂反射活动的基础。 人类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痛温觉、本体感觉、触压觉 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视觉、听觉、平衡觉、嗅味觉内脏感觉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锥体束 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皮质脊髓束锥体外束感觉传导通

2、路 不同性质的刺激有不同的传导通路,总体上都 是反射弧的传入部。各种感觉传导通路均有以下特点特点:1.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由三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组成;2.第一级神经元位于周围神经的神经节位于周围神经的神经节;3.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突起有交叉交叉;4.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间脑间脑,突起集中经过 内囊内囊。深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的位置位置 觉、运动觉和震动觉觉、运动觉和震动觉,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除传 导深感觉外,还传导浅感觉中的精细触觉精细触觉(如 辨别两点间距离和感受物体纹理粗细等感觉) 。头面部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目前尚不十分清 楚。本体觉分为意识性本体觉和非意识

3、性本体 觉。 意识性本体觉传导通路为传入大脑皮质而引起感 知的本体觉传导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 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 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同侧后索 中上行。其中来自第5胸节段以下 的纤维在后索内形成薄束;来自第 5胸节段以上的纤维在薄束的外侧 形成楔束。故胸4以下的后索中只 有薄束,而胸4以上的后索中内侧 为薄束,外侧为楔束。两束向上升 到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是薄束核和楔束核的细 胞。它们发出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管 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者交叉, 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 呈前后排列行于延髓

4、中线两侧、锥 体束的背方,再转折向上,称内侧 丘系,经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 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的 细胞。他们发出纤维参与丘脑顶 叶束,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 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中还有传导 皮肤的精细触觉的纤维。其第一 级神经元的周围突联系皮肤的触 觉感受器。脊髓受损脊髓受损:患者闭眼时:患者闭眼时 不能确定同侧各关节 的位置状态和运动方 向及皮肤的两点距离 。内侧丘系及以上以上受损: 对侧功能障碍。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传入小脑的深感觉,由 二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 脊神经节内,周围突分 布于肌、腱、关节等感 受

5、器内,中枢突经后根 入脊髓止于中间带和后 角。第二级神经元即中间带 和后角,它们发出纤 维分别组成脊髓小脑 前、后束上升至脑干 。后束后束经小脑下脚到 小脑,前束前束经前髓帆 和小脑上脚到小脑, 止于旧小脑皮质。小 脑接受冲动后,反射 性调节肌张力和协调 运动,以维持其姿势 和平衡。浅感觉传导通路:传导全身皮肤、粘膜 的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压觉的通路 。依其传导部位的不同分为躯干、四肢的 浅感觉传导通路和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 路。 三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浅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是脊神 经节细胞,其周围 突构成脊神经内的 感觉纤维,至躯干 和四肢皮肤内的感 受器:中枢突经后 根进入脊髓上升1-

6、2个节段再进入灰 质后角,止于后角 细胞。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2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此 细胞发出纤维,经中央管前方的 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其中一 部分纤维进入外侧索上行,组成 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度觉 。另一部分纤维进入前索上行, 组成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 和压觉。两束向上经延髓、脑桥 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 核。第3级神经元是背侧 丘脑细胞。它们发 出纤维参与丘脑顶 叶束,经内囊后脚 投射到中央后回上 2/3和中央旁小叶的 后部。 脊髓平面损伤:对侧1 2阶段以下痛温感觉 消失 脊髓以上损伤:整个 对侧躯干及肢体痛温 感觉消失头面部的浅感

7、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 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 节、舌咽神经上神经节、迷走 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内, 其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 面部皮肤和粘膜的感受器;中 枢突进入脑桥,分为短的升支 和长的降支,传导触觉的短升 支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传 导痛、温觉的长降支形成三叉 神经脊束,同舌咽、迷走及面 神经的纤维一起终止于三叉神 经脊束核。第2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脑桥核 和脊束核的细胞。它们发出纤 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 ,在脊髓丘系的内侧上升止于 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髓束核同时 还发纤维至面神经核,参与完 成角膜反射。第3级神经元是背侧丘脑 细

8、胞。它们发出纤维 参与丘脑顶叶束,经 内囊后脚,投射到中 央后回下部。三叉丘系或以上部分 受损:对侧头面部痛 温触觉障碍三叉丘系以下受损: 同侧痛温触觉障碍浅、深感觉的小结:1.抓住三个共同点 A.都具三级神经元,其中1、 3级位置相同。B.交叉传递 左至右半球,右至 左半球。C.都经过内囊后脚。2.注意三个区别 A.传导性质不同,浅、深感觉。 B.在脊髓内的位置不同 (侧束和后束)。C.交叉 位置不同(延髓和脊髓)。3.分辩三种情况 A.左侧内囊后脚损伤。 B .左 侧颈横断损伤。C.左侧坐骨神经切断损伤。视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基本概念: 视野: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 范围 一

9、侧视野分为鼻侧半和颞侧半 鼻侧眼球的内侧与鼻相邻故名 颞侧眼球的外侧与颞窝相邻而得名 屈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构成, 起双凸透镜的作用,将物体影象准确地投影到 视网膜上时会发生翻转视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路 视网膜内的 视锥和视杆细胞是感光 细胞。它们感光后产生 的神经冲动传至双极细 胞。由双极细胞再传至 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 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 集合成视神经,经视神 经管入颅腔,过视交叉 后组成视束。视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作不完全 的交叉。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 半的纤维相互交叉,而来自颞 侧半的不交叉,走在同侧。因 此左侧左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 膜左侧半的纤维,右侧右侧视束含 有来自

10、两眼视网膜右侧半的纤 维。视束纤维绕过大脑脚,多 数纤维终于外侧膝状体。由外 侧膝状体细胞发轴突组成视辐 射,经内囊后脚投射到枕叶距 状沟上、下的皮质,即视觉中 枢。一侧视觉中枢因接受两眼 同侧半视网膜的神经冲动,从 而与两眼的对侧半视野相关。眼球驱光装置将颞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鼻侧半 视网膜,将鼻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颞侧半视 网膜。 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引起不同视野缺 损:1.视神经损 伤 2.视束或视 辐射或视 觉皮质损 伤 3.视交叉中 部交叉纤 维损伤 4.视交叉外 部的不交 叉纤维损 伤1234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 光照射一侧眼时,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

11、对光反射。直接受光刺激的眼所产生的反应,称直接 对光反射。未被光照射的眼所产生的反应,称间接对 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是由视神经和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共同 完成。由视网膜起始,经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视 束的部分纤维经上丘臂至顶盖前区,此区发出的纤维 至两侧的动眼神经副核。此核发出的纤维经动眼神经 到睫状神经节,在节内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支配 瞳孔括约肌,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当一侧视神经视神经受损伤时(传入被中断):患眼的直接光反 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 当一侧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受受损伤时(传出被中断):患眼的直接和 间接光反射均消失。听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为蜗神经节 内的双极细胞,周围

12、突 分布于内耳螺旋器( Corti器),中枢突组成 蜗神经,随前庭神经一 起在延髓脑桥交界处入 脑,止于蜗腹侧核及蜗 背侧核。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蜗腹 侧核及蜗背侧核,发 出纤维在脑桥内交叉 至对侧形成斜方体, 至上橄榄核外折向上 行,形成外侧丘系。 该纤维经中脑背盖背 外侧部大多数止于下 丘。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下丘,发出纤维经下 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 。第四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内侧膝状体,发出纤 维组成听辐射,经内 囊后肢止于大脑皮质 听觉中枢(颞横回) 。听觉冲动为双侧传导, 一侧通路外侧丘系以 上受损不产生明显症 状。听觉反射 下丘神经元上丘顶 盖脊髓束脊髓前角 细胞。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

13、路由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 髓的运动神经元支配周围躯体和内脏效应器 的神经元链称运动传导通路,支配骨骼肌的 运动,按形态和功能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两部分,两者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各项复杂的随意运动。锥体系锥体系锥体系是支配骨胳肌随意运动的系统,发自大脑皮层 ,形成一复合的纤维束,称为锥体束,由两级神经 元组成,即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 神经元是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等皮质的 巨型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终 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称皮质核束,脑神经运动 核细胞的轴突组成脑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头面部骨 骼肌;终止于

14、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纤维称皮质脊髓 束,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轴突组成脊神经的运动纤 维,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肌。上述脑神经运动核细胞 及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就是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由中央前回上2/3和中 央旁小叶前部等处皮质的锥体 细胞轴突集合组成,全体纤维 集合下行经内囊后肢下行,至 大脑脚底中间3/5的外侧部,再 经脑桥基底部至延髓锥体。在 锥体下端,绝大部分纤维左右 交叉(锥体交叉),交叉后的 纤维至对侧脊髓外侧索内形成 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未交叉 的纤维则在脊髓前索内形成皮 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在下行过程中,陆 续至同侧各节段灰质,多数纤 维先止于脊髓灰质中间神经元 ,中继后到前

15、角细胞;后者发 出的运动神经纤维支配四肢肌 。少数纤维直接止于支配肢体 远端肌的前角细胞,这与人体 的精巧运动有关。 皮质脊髓前束仅达脊髓胸节, 有侧支经白质前连合逐节交 叉到对侧,终止于双侧前角 内侧核的运动神经元。后者 的轴突支配躯干肌。由于躯 干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 因此,当一侧皮质脊髓束损 伤时,患者表现为同侧肢体 瘫痪,但躯干肌不瘫痪。皮质脑干(核)束 主要起自中央前 回下1/3,经内囊膝下降至脑干中 ,陆续分出纤维直接或间接止于脑 神经运动核。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双 侧脑神经运动核,包括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 经核、面神经核(支配眼裂以上面 肌)、疑核和副神经核。

16、小部分纤 维完全交叉到对侧,终止于面神经 核(眼裂以下面肌)和舌下神经核 ,支配对侧眼裂以下面肌和舌肌。 因此,除支配眼裂以下面肌的面神 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单侧皮质核束 支配外,其它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 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单侧皮质脑干 束受损(如内 囊出血),则 对侧眼裂以下 的面肌和对侧 舌肌瘫痪,叫 核上瘫核上瘫。而受 面神经核上部 支配的面上部 表情肌,以及 其余脑神经核 支配的肌均 不受影响。表现表现为损伤处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低垂 ,向患侧偏斜,流涎,不能作鼓腮、露齿等动作,伸 舌时舌尖偏向对侧。脑神经运动核细 胞的轴突组成 脑神经运动纤 维(下运动神 经元)受损伤 ,产生的瘫痪 称核下瘫。表 现为同侧额横 纹消失,闭眼 不能,口角下 垂,鼻唇沟消 失,伸舌时舌 尖偏向同侧。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呈痉挛性瘫痪,早期无肌萎缩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肌张力变低,呈迟缓性瘫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