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551152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v 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应结合居住区整体的规划设计,考虑整个 小区的位置、规模、道路、整体风格,满足一定的通风、采光及 景观要求,将套型和室外环境统一考虑。本章仅是简单的介绍居 住区规划设计的常识性内容,旨在让同学们对此有所了解。v(1)概念v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 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和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 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 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v居住小区:一般指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 并和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 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

2、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v居住组团:一般称为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和居住 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 活聚居地。v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道 路红线内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等。v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一般道路红线可以和 建筑控制线重合,有的城市规定建筑控制线退道路红线。v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 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称为日照间距。日照量的标准包括 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日照时间是该建筑物在规定的某一日内能 受到的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的,常以冬至日作规定,也有以

3、大寒 日的。v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 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m2)与居住区用地(m2) 的比值表示。是没有单位的,无量纲的。v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中,各类建筑的基地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 面积的比率(%)。v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的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 面积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 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 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屋顶 、晒台的绿化。v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v(2)居住区规划的原则v(内容来自城市居住区

4、规划设计规范)v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v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的原则。v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 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 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 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 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 、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v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v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生产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 造条件。v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v

5、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因素。v(3)居住区的组成v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包括:v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周围必要留出的空地,包括宅 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v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公共建筑 、公用设施建筑物的用地,包括基地占地及其所属的道路、绿化 、场地等。v道路用地指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和组团道路以及停车场等 。v公共绿地指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 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等 。v4)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和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v 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v居住区按照居住的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和组 团三级。v 居住区

6、居住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60003000- 5000300-1000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 3000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v两级的形式:v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居住区 是由若干个小区构成的。v居住区-居住组团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这种形 式没有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由若干个住宅组团组成 。v三级的形式:v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居住区是由若干个居住小区 组成的,居住小区又是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的。v(5)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和基本要求v 设计要点v整体性:作为规划,要有全局观,从整体上对用地有统一的安排

7、,包括建筑的位置、数量、总的面积,也包括整体环境的空间轮 廓、群体组合、单体造型、色彩以及具体的环境设计。整体性是 城市规划的核心,也是区分于单体的主要部分。v经济性:用地要经济;合理的布局能很好的组织通风、采光,节约能源 ;土方要经济。v科学性:包括设计思想、住宅产业化建设等。v生态性:生态的思想贯穿于居住区规划的全部过程。v地方性和时代性v超前性和灵活性:规划本身具有计划的概念,既要兼顾现实情况,又要 有超前性和灵活性,要有弹性,留有余地。v 基本要求v使用要求:这是人类活动的最根本需要,也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 求,这种要求是多方面的,如适合住户的整体人群特点、住户的人口构 成、适合居

8、住的气候、用地等条件、住宅的实用性、外部环境的实用性 等等。v卫生要求:要有良好的日照、通风,要满足噪声的干扰和空气的污染。v安全要求:防火建筑之间要符合满足防火要求的间距。防震灾包括 用地选择在地质条件好的地块,要有合理的疏散宽度和疏散场地,合适 的建筑密度,建筑物满足一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防空- 设置一定面积的 防空地下室,满足战时需要。v经济要求:居住区规划要与一定的经济条件相符合。v美观要求:居住区对城市的空间面貌、形象特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居 住区规划设计也要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要体现明朗、大方、整洁、优美,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审美情趣相符 合,既要有地方特

9、色,又要体现时代性。v(6)住宅的规划布置v 住宅群体平面组织的基本形式v行列布置建筑按照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这种形式采光、通 风都比较好,是各地广泛采用的方式,但处理不好会造成单调、呆板的感觉,有 时会形成穿越交通。为避免以上的缺点在规划布置上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开 拼接或用矮墙分隔的手法。v (某行列布局的小区)v周边布置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较为封闭的 院落空间,便于组织公共绿化,对于寒冷和多风沙地区,可以阻挡风沙和积雪, 周边布置还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容积率。缺点是一般的住户通风、采光都不好。v混合布置为上述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是往往以行

10、列式为主,以少 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形成半开敞式院落。v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 活布置。v 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西晒的规划设计措施。v主要采用建筑的不同组合方式和利用地形、绿化等手段。v 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设计措施。v利用规划布局、建筑组合和绿化等手段。v 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设计措施v通过合理布局、绿化、地形、人工屏蔽等手段。v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v v居住区外部环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也反映了居住的质量,更是人们在 购房中主要参考的一个因素。v(1)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内容v包括居住区内建筑的色彩、风格等,

11、各类绿地,道路和场地的材料、形式、 色彩等,竖向设计,室外照明设计,环境设施小品的布置和设计(选型)等 等。总体上讲是指一个居住范围内的除了建筑内部环境以外的所有内容,这 些内容满足了人们室外的行为要求。v(2)居住区绿地的设计要求v这里说的居住区绿地不是单指绿化中的草地、树木和花卉等,是个笼统的概 念,包括组织各类功能的场地、器械,也包括环境构成要素中的小品、器具 、设施等。v居住区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的划分相应的有居住区绿地、居住小 区绿地和组团绿地三级,其规模、设置的内容以及服务对象都不相同。v分级居住区级绿地居住小区级绿地组团级绿地中心绿地名称居住区公园小游 园儿童、老人活动场

12、使用对象居住区居民居住小区居民组团内居民最小规模 10000m2 4000m2400m2步行距离8-15分钟5-8分钟3-5分钟设置内容儿童 、老人、成年人活动场地或设施、运动场地、水面、花卉、草木、座椅、雕 塑、停车场地等儿童、老人、成年人活动场地或设施、运动场地、水池、花 卉、草木、座椅、雕塑等花木、草坪、座椅、儿童游戏设施设计要求园内要 有明确的功能划分园内要有一定的功能划分灵活布置v(3)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v 绿地的平面布置方式v受居住区中住宅的布置方式的影响,结合自身的规模,绿地一般 有几何式、自由式和混合式三种不同的布置形式。v几何式也叫规则式,空间布局比较规整,采取几何式的构图

13、,道 路、水体、树木、草地等都严整对称,空间的灵活性不大。v自由式是以自由流畅的形式结合地势、树木,根据功能分区将绿 地自由划分成几个部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不同的空间情趣。v混合式是结合二者的长处,灵活布局,创造不同的空间,是采用 较多的一种形式。v 绿地的功能分区v居住区中的绿地根据居住人群的实际使用的情况,考虑到不同的年龄段 的人群、不同层次的人群以及不同使用要求人群的日常室外活动,一般 有以下几个部分。v休息、漫步区v这是居住区绿地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绿地的主要作用就是缓 解一天或一周的压力,和邻居、朋友、家人交谈、漫步。v休息、漫步区属于安静的区域,避免和游乐设施、体育区域相

14、邻,以线 性空间为主。场地内提供必要的设施,如桌椅、平台等,漫步道要有铺 装,线性曲线和直线相结合,一定长度要形成空间节点,布置雕塑、座 椅、小品和一定的场地,满足几个人交谈娱乐、休息之用。v游乐区v在大型的绿地一般要考虑设置电动游戏设施,常见的有电动火车、碰碰 车等,游乐区内一般也有唱歌、跳舞、旱冰等娱乐活动。游乐区属于闹 的区域,一般应远离住宅,周围用树木分隔、围合,外围设置休息设施 ,中间形成较大的硬质空地,有时也设置舞台和台阶,形成小型的室外 剧场。v运动健身区v包括小型的器械健身和运动场地,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一般占地都较大,活动的 人群也比较多。由于人流比较集中,其位置应靠近

15、居住区的道路,布置应开敞,距住宅有 一段距离。场地周围布置椅凳,朝向场地,座椅的上方有条件的布置花架、亭、廊等遮阳 避雨设施。v儿童游戏区v在居住区绿地的服务对象中,使用最多的除了老人就是儿童,在各种规模的绿地中都应该 提供儿童游戏、智力开发、性格锻炼的儿童活动场地,使孩子能健康的成长。v一般常用的儿童游戏设施包括戏水池、沙坑、迷宫、跑道、桌椅、器械等,同时为了大人 看护方便,在周围设置座椅、石凳、亭、廊等休息设施。儿童游戏区的位置在考虑服务半 径的前提下,应注意安全,同时避免对住户的干扰。v(4)居住区环境构成要素设计v包括软质环境设施和硬质环境设施v软质环境设施包括:v水体水面、水池、喷泉、瀑布等。v绿化树木、花卉、草地v硬质环境包括:v硬质铺地v建筑小品桥、塔、亭廊、v环境设施儿童游戏设施、雕塑、座椅、灯具、石作、广告设施、指示牌、服务设施( 邮筒、IC电话、健身器、卫生箱、垃圾桶、消火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